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皇帝祝寿左宗棠忘了磕头 差点脑袋不保 幸亏慈禧保他

2020-10-21 18:39    

1884年(光绪十年)5月,左宗棠在两江总督任上奉命入京,任职军机大臣,并管理神机营事务。

由于左宗棠年岁已高,有72岁了,行走大不方便,因此朝廷批准他不用每天到军机处上班,遇到紧急事情才传问:“该大学士卓著勋绩,年逾七旬,着加恩毋庸常川入直,遇有紧要事件,豫备传问。

可是没过多久,左宗棠就出了纰漏。

当年6月26日,是光绪皇帝的生日。皇帝大寿,文武百官都要齐聚乾清宫,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礼仪,表示祝贺。这天,左宗棠自然是来了。左宗棠是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为文官之首,应该带着一班文臣向光绪皇帝叩拜。但不知道怎么搞的,也许是不懂礼仪,也许是腿脚不便,总之当礼仪官员引班时,左宗棠竟然忘了磕头,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出了乾清宫。

对于左宗棠的失礼,大伙儿都看在眼里,谁也没有公开站出来指责。毕竟,左宗棠为国家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劳苦功高,没必要用这种礼仪上的小纰漏去指责他。倒是礼部尚书延煦上了一个折子,弹劾左宗棠。

在折子里面,延煦不客气地指责左宗棠“蔑礼辜恩,不守臣节”,说:“左宗棠之受恩,尤非寻常可比。仗国家之威灵,赖各省之协助,侥幸而有尺寸功,远已封至侯爵,异数也,并非进士出身,而擢至端揆,旷典也。”

在延煦看来,左宗棠不是进士出身,而得以封爵拜相,是旷世的恩典。然而左宗棠“身履尊严之地,毫无诚敬之心,款段自如,一若法度纪纲,绝非为伊而设。如曰身有疾病,不能行礼,何不先期请假?而必欲躬临禁地,故乱班联,害礼负恩,孰甚于此!”最后,延煦请旨将左宗棠交部严加议处。

这封折子的口气是很严峻的,不但揭了左宗棠的伤疤(左宗棠一直以没有考中进士而耿耿于怀),还攻击他“蔑礼不臣”。左宗棠很是恼火。在封建时代,“不臣”是一种很严厉的指控,差不多等于是造反了。如果放在雍正、乾隆时期,左宗棠纵有天大功劳,也有很大的概率脑袋掉地。

标签
  • 左宗堂
  • 礼仪
  • 慈禧太后
  • 左宗棠
  • 皇帝

要命的是,对于这种指控,朝廷还必须认真调查。要么坐实“不臣”的实际证据,要么追究告状者毁谤,丝毫没有妥协周转的余地。

慈禧太后收到这份折子,感到头疼起来。她与左宗棠打过多年的交道,深知他的个性,绝无“不臣”之心。延煦此举实在有小题大做的嫌疑。但左宗棠的确是没有给光绪皇帝磕头,满朝文武都看到了,不可能蒙混过关。

怎么办呢?慈禧太后招来恭亲王奕䜣商议对策,一上来就问他,既然是失礼的问题,为什么延煦不用礼部的名义,而要用个人身份弹劾左宗棠呢?奕䜣多聪明的人?他一听就知道慈禧太后想保左宗棠,便回答:“为保全勋臣计,此折应留中。”

什么叫“留中”呢?意思是皇帝把大臣的奏章留在宫中,不交议也不批答,相当于冷处理。这一招确实高明。连慈禧太后都想在心里给恭亲王点一个赞。

事情并没有完。醇亲王奕譞获悉此事后,义愤填膺,主动站出来为左宗棠抱不平。他也上了一个折子,弹劾延煦:“窃思延煦有纠仪之职,左宗棠有失仪之愆,该尚书若照常就事论事,谁曰不宜?乃借端訾毁,竟没其数十年战阵勋劳,并诋其不由进士出身,甚至斥为蔑礼不臣,肆口妄陈,任情颠倒。此时皇太后垂帘听政,凡在廷臣上之居心行事,无不在洞烛之中,自不能为所摇动,特恐将来亲政之始,诸未深悉,此风一开,流弊滋大。”

奕譞批评延煦没有就事论事,而是有意诋毁,颠倒是非,甚至一笔抹杀左宗棠数十年的战功。他进一步指出,如果朝廷里任由这种风气蔓延,将会带来无穷无尽的流弊。

慈禧太后一听,头又疼了。平心而论,延煦也不是搬弄是非之人。相反,他是满族大臣中难得的直臣。如果说他别有用心,慈禧太后也是不相信的。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大有不可收拾之势了。没有办法,慈禧太后只能是双方各打50大板。左宗棠因为在光绪皇帝大寿的日子忘记磕头,罚了一年的俸禄;而延煦则因为言语过当,被革职留任。

一场因磕头引发的风波,就此消弭。

平心而论,慈禧太后对左宗棠还是蛮不错的。要不,买一本《慈禧传》?了解不一样的慈禧太后。

标签
  • 左宗堂
  • 礼仪
  • 慈禧太后
  • 左宗棠
  • 皇帝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