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心理 >正文

读懂一个人,你需要避开这3个陷阱

2020-10-23 02:01    

【 蘑菇心理 第663天 】

薛之谦 - 违背的青春来自实用心理学

00:00

05:36

◆ ◆ ◆

文 | 实用菌

01

与人相处的时候最渴望的是什么呢?

有人理解你。

与人相处的时候最难做到的是什么呢?

理解别人。

理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意味着有人懂你。当你发现有人懂你时,就会体会到一种深深的存在感。但我们之所以很难做到理解他人,是因为懂一个人真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

为什么很难?

原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三个几乎每个人都会掉进去的心理误区。

02

一、你看到的只是别人的行为,你猜不到的是别人的动机。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说了某些话,或者做了什么事的时候,往往会凭直觉草率的进行猜测。

比如同事和你说话的时候脸色不好,你可能会想他是不是对你有意见。其实他可能是身体不舒服,或者因为别的事而不开心。

比如你新认识了一个朋友,对方和你在一起的时候话很少,也很少和你互动,你可能会想这个人比较高冷,或者对你没有兴趣。其实对方可能只是内向,或者有社交恐惧,所以才表现的很被动。

这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考虑问题的方式:从外在表现来推测内在动机。

事实求是的说,这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过于相信自己认定的动机,而不愿认真的考虑其他的可能性。

要想减少(避免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很多时候,事实很清楚,但我们对事实的解读未必就很清楚了。尤其是当你认为对方的动机不好的时候,多想一想,是不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

不知道远方的你是自己一个人还是有人陪伴?

不管怎么都要好好的。留了一句话给你,记得回复“平静”看看哦。

03

二、警惕自己的偏见。

我们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理性。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各种偏见。

比如对刚认识的朋友来说,我们很容易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过于看重第一印象。美的就是好的,丑的就是恶的。

理论上如果我们足够理智的话,会比较容易识别出这种偏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是那么乐于去理性的思考太多事情的,因为动脑会累。更多时候我们会凭借自己的感性去做好与坏的选择。比如:颜值即正义。

所以这个时候,偏见就会发生。

此外,对那些长久相处的关系来说,偏见依然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我们最喜欢的一件事情:贴标签。他是一个自私的人;他是一个脾气很坏的人;他是一个很胆小的人;

如果我们对某个人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认识,那么在以后的生活里就会用既有的观念来看待这个人,然后通过选择性记忆持续加强我们对别人的观点。

比如我们认为一个人很“自私”,如果发现他的某些言行“证明”了自己的看法,就会想:“看吧,我想的没错吧!”;而如果发现他的某些言行不支持自己的看法,就会下意识的选择忽略,好像这些行为没有发生过一样。

偏见一旦固化是很难改变的,因为我们会习惯性的把自己的观点和自己本人联系起来,观点一旦错了,就有一种自己本人被否定的感觉。所以改变观点很难很累,特别是自己曾坚信不疑的观点。

要想不被偏见的思维束缚,就要有一种清零的意识,也就是提醒自己:我们对别人的任何看法和认知,都只代表过去,不代表现在,也不代表未来。

人不但会变化和成长,还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做出不同的反应,所以,重要的是就事论事,而不是就人论事。

04

三、你是你,别人是别人。

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经常有一种错觉:自己认为对的,别人也会认为对;自己觉得好的不得了的事情,别人也会认为是好。似乎你就是别人,别人就是你。

这种错觉心理学上称之为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也叫自我投射效应,含义是一个人内在心理的外在化,即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以为他人也应如此,结果往往对他的情感、意愿作出错误评价,歪曲他人愿望,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提醒自己:每个人的期望和偏好都是不同的。自己认为好,是因为自己有了让自己觉得好的经历和体验,而别人的经历不同,未必就能认同你的好。

了解了这点,就会避免很多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你认为是在帮助别人,而别人认为你是在侵犯自己的边界这种冲突了。

05

最后,实用菌想说的是:人际关系是两个人,或多个人的事情,因此心中不仅要有自己,还有他人;不仅要注意到他人和你的共同点,还要意识到他人和你的不同点。

很多时候,你们的不同点是远远超出你的想象的。意识到这一点,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你就会变的心平气和的多了。

以上三个心理误区

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个?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