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揭秘:这块刻着汉字的功德碑,为何被韩国人视作耻辱?

2020-10-23 21:22    

在韩国有这么一块碑,上面刻的不是韩文也就不说了,竟然是汉字,仔细一看,上面刻着七个汉字:“大清皇帝功德碑”。这块碑为什么刻着这七个字,刻着这样七个字的墓碑,又为什么立在了韩国?而韩国人为什么又视其为耻辱呢?碑文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呢?

其实这段故事要从公元1619年的一场战争开始说起,这是东北亚地区爆发的萨尔浒战役,当时中原地区的政权是大明王朝,这一仗打得大明王朝实力急速下降,女真族后来居上,也因此,女真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鼎盛时期,他们的后人也就建立了大清的政权。

到了1627年的时候,皇太极率兵进攻朝鲜,朝鲜应战失败,所以向皇太极求和。不过当时朝鲜还是明朝的一个藩属国,所以派去求和的人都是明朝人。大清政府很清醒地认识到,朝鲜与明朝之间的关系,所以为了打败清朝,他们先对朝鲜动了手。这一场战争下来直接削弱了明朝的势力。

在朝鲜的史料中,称这次的战争为丙子之战。这个时候朝鲜半岛上的皇帝仁祖早就逃了,使臣艰难地与皇太极政府谈判,最后的结局就是朝鲜被迫答应了许多清政府的条件。比如从此清和朝鲜结为兄弟国,为了保证不作乱,朝鲜的太子要送到清政府那边养大,每年还要进贡纳献,甚至要除了明朝的年号。虽然答应了许多无理要求,但在与明朝断关系这一个要求上,朝鲜还是非常坚决地拒绝了。

不过清政府实在是对这样态度坚决的朝鲜没办法,也就答应了这一个请求,签订和约以后,皇太极的堂弟觉得不过瘾,就令自己手下的下属们在朝鲜大砸大抢了三天。平壤条约也是在这之后签下的,这一战清政府可算是打得扬眉吐气。没有了朝鲜的支持,明朝政府的实力确实被削弱得很厉害。在后来明朝与清朝大战时,因为有条约的限制,加之清政府得胁迫,朝鲜也与大明王朝兵戎相见。

朝鲜应皇太极要求,在三田渡立了皇太极的功德碑。上面刻着汉蒙满三种文字,歌颂了皇太极在朝鲜半岛上的“平定”。后来清政府落魄了,朝鲜一直处于按兵不动观望的状态,再后来朝鲜人把这块碑埋在了地下。

后来这块碑经历了好几次埋进去又挖出来的命运,最后这里被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了起来。不过在2007年的时候,极端的韩国民族主义者用红色油漆在碑上泼了韩文“撤”和“370”(此时是丙子之战的370年),虽然后来犯人被捕,但对墓碑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法修复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