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财经 >正文

10年“双11”,一扇开在国人内心的“未来之窗”

2020-10-24 20:13    

杨国英

10年前,快速起飞。

10年后,已超越想象。

说的是双11,也是第一次由国民消费推动的中国速度。

10月19日,双11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成功激发一波“忆旧”热。就连阿里巴巴CEO张勇也在感叹——作为“双11”的创造者和主导者,他看到了,十年前诞生时,双11不过是一场“大促”,而今却是商业的“奥林匹克”。

其实,消费者的感慨可能并不会比张勇更少,毕竟,10年前,消费者的热情,的确是由一波接地气的“大促”引发的;而10年后,双11引发怀旧的根本理由,只能来源于双11激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塑造着他们对未来时代的期许。

天猫双11红包领取中

双11激发的是消费需求,更是参与未来的热情

十足的未来感和现实商业在“双11”的叠加,不断被数字所印证。10年前,第一届“双11”在仅有27个品牌参与的情况下,交易额突破5000万,而2017年,仅仅是交易额“亿元俱乐部”的成员,就有167个品牌商家。至于今年双11,张勇预测,“今年的双11一天就会超过10亿包裹。”

消费者的热情是如何被持续激发的?过去10年,从网上支付、包邮服务到全球购……消费者从双11获得并乐在其中的,其实是对消费生活的新理解。而天猫从不吝于双11升级的速度,正如天猫双11今年再次全面升级,更大规模的购物津贴和红包,更加简单的玩法,以及覆盖吃喝玩乐购物娱乐旅行等生活全方位场景的大联欢,都被收入囊中。

把升级做到极致的双11,在技术、模式、生态的进化上,更像是一扇对国人敞开的“未来之窗”。比如在技术上,10年前网上支付是创新,现金乃至西方流行的信用卡,由此被取代,而张勇则想象说,“未来带双眼睛和指纹,每个人的身体就可能是个钱包。”在模式上,当前则是融合线上、线下的新零售和持续突破国界、围绕“全球买、全球付”的零售体系升级;在生态上,阿里的履带式发展格局,最新实况则是饿了么和和口碑引领的本地生活服务,所有这些,都将出现在今年双11的舞台上……因此,双11的10年,其实是国人对参与未来、见证未来抱有极大热情的10年,未来亦如此。

从一场接地气的“大促”走到今天,双11带让消费者着迷的,早已经不只是消费本身的乐趣,更是一种参与未来、保有生活热情的方式。

下一个十年,“世界地标”的新高度

突破想象的事情在过去10年发生了很多,但如果说中国商业在过去10年竖起了一座世界性的文化地标、商业地标,则非“双11”莫属。未来,这座“世界地标”能达到什么高度?

可以肯定的是,在阿里履带式的发展格局中,电商始终是根基,这种局面对于众多纠结于多元化还是专注的企业来说,堪称完美的标杆。从电商、支付到云计算、物流,阿里“新材”叠出的履带式发展格局,一方面是以电商的繁荣为驱动的,另一方面,巨大的生态协同效应,对于电商业务这个“主业”的支撑,在全球互联网界也鲜有可以匹敌者。

自然而然的是,“双11”总是同步或领先于天猫零售系统的升级,而下一个十年,“双11”的发展空间其实也是最不用担心的问题。很少预测的张勇,在本次双11发布会上指出,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双11一天10亿量级的包裹,将成为常态。事实上,无论是新零售指向的巨大市场增量、呼应国内消费继续下沉的潜力,还是“全球买、全球付”的全球基础设施升级,每一个点在持续发力之下,都可能相继迎来一个持续的爆发期,与之对应的,则是双11在这些商业领域对消费习惯的重塑——本次双11,围绕新零售生态打造城市生活的“操作系统”,参与其中的国内城市有400座城市,以目前阿里生态的协同力,双11完全可能如过去10年塑造网购消费习惯一样,重塑城市消费生活。

升级的是商业,沉淀的则是有穿透力的文化!10年时间,已足以让“双11”承载起不可磨灭的文化和价值观。西方的黑色星期五、网络星期一在天猫“双11”面前败下阵来,成就了这样一座“世界地标”,假以时日,这座地标的价值很可能将不再只是全球品牌的汇聚、商业模式所获得的普遍认同、对国人消费习惯的持续重塑,在“聚焦未来”这个全球通用语之下,价值观的全面输出,也将达到同样的高度。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