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保健 >正文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诊断分析!

2020-10-24 21:11    

什么是血常规检查,为什么普检都要把血常规作为必检项目?血常规是运用针刺采血法,通过稀释后滴入计算盘,放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

血常规是最为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拿到血常规化验单后,如PLT、Hb、WBC、RBC分别表示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

为什么要做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结果可用于发现早期全身性疾病。例如,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是否患有贫血,侧面反映骨髓造血水平。人在贫血状态下,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果会偏低;患感染疾病后,白细胞分类以及数值会有明显变化;血小板增多容易患增加血栓风险,血小板计数偏低,人在出血后较难止住。

血常规可以辅助判断哪些疾病?

1、脾功能亢进

中国是肝病大国,如重症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出现脾功能亢进十分普遍,脾功能亢进可以侧面了解是否有肝硬化趋势,若乙肝患者血常规出现血小板明显偏低,白细胞总数偏低,应及时复诊肝硬化可能。

2、再生障碍性贫血

针对不明原因的乙肝病毒感染后,出现血象明显偏低,患者应考虑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

3、抗病毒治疗参考之一

抗病毒治疗中,干扰素对骨髓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所以,通常医生都会叮嘱在抗病毒期间要定期复查血常规。临床上,抗病毒药物都会对骨髓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4、细菌感染

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对于乙肝患者而言,要考虑可能已经合并出现了细菌感染。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