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搁过去,说不定你也是块当驸马的料呢?

2020-10-26 09:05    

文:花江云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人人夸我潘安貌,原来纱帽照呀,照婵娟哪——”

是了,这就是《女驸马》里头那耳熟能详的曲调和唱词。然而,脍炙人口的黄梅戏《女驸马》一开始也不见得就叫《女驸马》,而是在黄梅戏传统剧《双救主》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许多经典唱段至今不衰。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但真正的发展壮大却是在安徽安庆。唱词与念白的发音习惯,也基本遵循了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的方言,这也是黄梅戏被称为“怀腔”的重要原因。

《女驸马》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具有中式传奇色彩的戏曲,但很少会有人去深究这位“女驸马”到底有没有原型。其实女驸马冯素珍的形象并非是凭空捏造而来,而是有据可查的。她的原型应是邛州火井漕的一位传奇女子,名叫黄崇嘏,民间常将她称作“女状元”。黄崇嘏约生于唐僖宗中和三年,卒于五代前蜀王衍乾德六年。相传,她“雅善琴奕妙书画”,还工于诗文。一切进行到这里还都没有分歧,接下来却出现了两种说法:第一种,黄崇嘏并没有考取功名,而是博学多才,又做官有功,被知州周庠定为了女婿;第二种,黄崇嘏当真中了状元,丞相周庠爱其才貌,将她定为了女婿。黄崇嘏到底是才子还是状元?周庠到底是知州还是丞相?民间传说不一定完全真实,口耳相传必定会出现某些不可逆转的偏差,但两种说法都可以理解。

明人杨慎和黄崇嘏算是老乡,他在自己的《丽情集》中也写到了黄崇嘏的故事,故事里的黄崇嘏是女状元无误了。就连大名鼎鼎的冯梦龙在他的《喻世名言》里也没有“放过”黄崇嘏,“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写的就是她;无独有偶,凌蒙初在《二刻拍案惊奇》里也有所提及——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写的还是她。前一者主要写的是“黄崇嘏当状元”,后二者主要写的是“黄崇嘏穿男装”。这俩一合,好了,又当状元又穿男装,女驸马冯素珍就有了模样。

然而,不论是女驸马冯素珍,还是女状元黄崇嘏,她们都有着被诬陷、穿男装、英俊多才,以及被定为婿的“共性”。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传统故事当中,女扮男装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桥段。既然,女扮男装具有“普遍性”,那么就是有迹可循的。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花木兰,还是平阳公主,还是祝英台,甚至《女驸马》中的冯素珍,女扮男装的目的不外乎两个——征战,或是读书,而科举考试可以归在读书的范围内,作为读书的最终目的。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封建社会,征战以及读书基本上都是男人们的专利。然而,这些女扮男装的例子却有很多共同点:花木兰女扮男装的理由是替父从军,不让年迈的父亲在战场上出现生命危险;平阳公主女扮男装的理由是为了协助李渊,好让李渊有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反隋;祝英台女扮男装的理由是祝家两代立下军功,家中许可她用读书这样一个与男子等同的行为去弥补无法驰骋沙场的遗憾;冯素珍女扮男装的理由是为了考取功名,才有可能去解救自己的未婚夫。

以这四个例子来寻找共性,这些女扮男装的出发点,还都是归于封建礼教原有的限制。在过去,女人原本不应该有这些行动,有这些行动也是不被允许的,只有“成为男人”,这些行为才是符合礼教的,她们只有通过“女扮男装”的行为,才能达到目的,满足愿望,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行为。而这些或真或假的故事在传播过程中,虽然会遭受诸多封建卫道士的抨击,但并没有被“一棍子打死”,反而最终却成了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的经典桥段,以及自觉不自觉地传播了充满正能量的男女平等思想——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同样可以做到。

那么,既然有“女汉子”们“女扮男装”的事情发生,历史上或者传说故事中有没有“男扮女装”的“女装大佬”呢?还真有!

但是,和女扮男装的原因有所不同,男扮女装的原因通常是以“避免某些事情发生”为前提,也就是一种消极的“避”。男子以穿女子的服装、或加以扮作女子的面孔、或加以仿女子的举止,来避免一些原本无法避免的事情发生。在三国,诸葛亮意图激怒司马懿使其露出破绽,于是送了一套女装给司马懿。司马懿并没有因此大怒并举兵攻打,而是欣欣然地穿上女装表示合身,还展示给左右的人看。是的,司马懿很聪明,这就非常好地避免了因自身被羞辱的愤怒而中招的可能。同样的事情出现在三国,曹睿也穿起了女装,但他穿女装的原因就比较悲惨,他缺乏来自于父母的关怀,是为了极力躲避心理创伤造成的伤害,选择了穿女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原因中,同样是穿上与性别不符的衣装,女子穿男装通常是积极的,是迎难而上的;而男子穿女装则通常是消极的,是力求躲避的。

傅玄说过这样一句话:“夫衣裳之制,所以定上下,殊内外也。”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男主外、女主内,应当各司其职,确实不可混淆。那么所谓的“衣裳之制”也就定下了内外之别,通常情况下,男女衣装是不可以混着的。当冯素珍“女扮男装”考中状元的得意过去,到新婚之夜的事实揭开,她的诚实却并没有为她引来杀身之祸。如果说,古代中国人讲究忠孝节义,那么很可能尽忠的同时不能够尽孝,欺瞒皇帝女扮男装考取功名已经是“不忠”的表现,这时表明自己的身份可以达成“忠”,但是可能会遭遇杀身之祸,无法达成“孝”。在中国戏剧中,通常也讲究一个美好的大团圆式结局,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就不可能圆满。于是,剧作家就巧妙地将当朝圣上设计成了一个通情达理的形象,使得冯素珍免去杀身之祸,也使得她能够回乡与未婚夫结婚,构成一个完全平安喜乐的结局。这一切,没有辜负爱情,也没有辜负礼数,虽是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这就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戏剧的“大团圆”式结局了。

当然,如今的女性不必穿男装也能“立军功”,不必扮男相也能“考功名”,女性早就撑起了人类社会的半边天。这是个男女平等的时代,女同胞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奋斗,男同胞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说不定搁在过去,拼上一把,你也有机会做驸马,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呢!

作者:花江云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