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平凡岗位平凡人 看看这些黄浦人的温暖与力量

2020-10-26 15:16    

她从一户户邻居帮起,温暖了许多人

——记小东门街道新码居委志愿者高云珍

高云珍是小东门街道新码居民区的一位社区志愿者。平日里,她把居民们的点滴小事都记在心上,为许多有困难的人排忧解难。她用善言善举感动了身边的亲友邻里,在社区工作中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退休后在社区里“再上岗”

家住外马路的高云珍是一名老党员,她待人热情、与老城厢的邻居们相处融洽。退休后,闲不下来的高云珍报名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

高云珍是社区居民眼中的“老面孔”了。每天只要一有空,她都会来到居委活动室,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各项工作,帮助需要帮助的邻里朋友。她平时乐于同邻居们拉家常、了解百姓需求。她经常把了解到的群众心声反映到社区。

随着黄浦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高云珍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义不容辞地参与到“创全”工作及社会公益活动中。一旦发现社区里有垃圾、堆物和卫生死角,她都会主动上前清理。高云珍还时不时劝导同一栋居民楼内的邻居们一起出力,共同保持楼道整洁。当她在马路上执勤时,如果看到有路人随手丢垃圾,就礼貌地上前提醒道:“每一个公民都应当讲文明、爱环境,做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人人有责。”

高云珍同时也是社区平安巡逻队的一员。无论寒冬酷暑,轮到执勤时,她从不缺席。高云珍和平安巡逻队的队员们,平日轮流执勤、一天两次,遇到节假日还要加班加点。这群热心的志愿者穿梭在老城厢的大街小巷,手握电喇叭,亲切关照居民关好门窗,防火防盗防电信诈骗。

对邻居的困难有求必应

高云珍用她的热心肠温暖了老城厢的不少居民。高云珍是邻里交口称赞的“生活好帮手”。邻里之间遇到了什么困难,总是会想到找她来帮忙。

比如谁家夫妻俩有事要出门,留下孩子一个人在家不放心,这时只要邻居对她说:“还请您来帮帮忙!”她便会上门代为照看孩子。上海的秋天阴晴不定,到了下雨天,高云珍看到谁家衣服忘了收,便主动帮邻居收好衣服,等邻居回家后再送还回去。诸如此类的善行不胜枚举,她为邻里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却总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在高云珍居住的社区里,老年人占据了居民总体数量的较大比例。她自己虽然年纪也大了,心里却总还惦记着“老伙伴”们,总是主动帮助其他老年朋友。社区里住着一些空巢老人,高云珍担心他们在家中孤单,常常上门陪老人聊天、共话家常,让老年居民真正在社区里享受到晚年生活的安乐祥和。

某年冬天,上海突降大雪,气温跌至冰点以下。她敲响了小区每户老年人的家门,提醒老人们尽量不要出门,以免滑倒,同时叮嘱他们要注意保暖,不要不舍得开空调。雪一直下,小区的道路上有了积雪,高云珍带头组织大家把小区及周边道路的积雪铲干净,保证居民的行路安全。这样帮老扶老的好事,高云珍已记不清做了多少,她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是邻里之间的信任和团结,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风貌。

或许高云珍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一户户邻居帮起,脚踏实地温暖了许多人。

师德师风在黄浦:和孩子们在一起的那些事

以博爱的胸怀包容每个孩子——记市南中学教师郑勇

当学校将一个班级交给班主任的时候,不仅意味着对他委以重大的责任,更意味着对他寄予了厚望;当家长将自己的孩子交给班主任的时候,更是寄托了对班主任满满的信任与期盼。市南中学郑勇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具有28年“班龄”、有着高度敬业精神、优良工作能力和良好个性特征,深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郑老师的学生中曾有一位叫小沈的同学,由浦东新区一所私立学校转入市南中学,各方面表现都较落后。为了使他尽快适应新环境,郑老师对他倾注了许多关爱,耐心帮助其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孩子的父亲也非常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经常与郑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小沈同学的在校表现却退步了,家长与郑老师的联系也逐渐减少。焦急的郑老师立即到孩子家中进行家访,可在小沈同学的家里只见到他年迈的外公、外婆,孩子的父母都不在家。原来,小沈同学的父亲是浦东新区某治安队队长,当时由于工作需要全身心投入世博安保工作,因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抓孩子的学习了。郑老师了解情况后,真诚地对孩子家长说:“放心吧,孩子的学习就交给我了。”

自那以后,郑老师就挑起对小沈同学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两副重担。每天在校期间,郑老师督促小沈同学认真听课,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联系各科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他答疑解惑、辅导功课。放学后,郑老师又帮助小沈同学复习、整理一天的学习内容,看着他完成当天的作业并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一起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做好预习笔记。小沈同学的外公外婆高兴地说:“有了郑老师的帮助,孩子不仅喜欢上学了,而且成绩逐步提高了,孩子的父母能安心工作了!”

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班主任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赞美学生。郑勇老师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欣赏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郑老师教过的小明同学,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上课经常随意讲话,作业经常不交,还自诩是天才,他在作业本、试卷的姓名一栏经常填写“诸葛亮”。郑老师第一次找他谈话时,对他所犯的错误进行了严厉批评,并让他写一份检讨。这样的教育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于是,第二次找他谈话时,郑老师让他先对近来的表现自我评价一下。他声音低低地说:“老师,我现在的表现比以前进步多了。在小学的时候,我几乎天天被老师抓到办公室去,经常写检讨,有一次一天写了三篇。”郑老师说:“你比以前有进步,说明你正努力改好。这样的话,今天我就不要你写检讨了。其实,你身上有不少优点挺让我欣赏的。”

他眼睛一亮,脸涨得红红的,说:“老师,你不是在开玩笑吧,我有什么优点值得你欣赏?”“你出色的表演才能,你幽默的语言,你的自信等。你的优点真不少啊!”“其实我的主要毛病就是管不住自己。老师,你能帮帮我吗?”“你觉得老师应该怎么帮你呢?”他认真地说:“你上课时经常向我这边看看,发觉我走神了,就及时提醒我。我一定会改的。”从此以后,他的学习态度端正多了,学习劲头比以前足了,虽然还会犯错误,但犯错的频率比以前低很多,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爱是关怀、是鼓励、是帮助、是发现、是肯定、是欣赏。在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中,都蕴藏着郑老师对学生的爱。班主任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

说说体育人

小女子有大力量

杠铃有多重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每次试举都是未知的悬念,都是运动员倾尽所有、全力以赴的挑战。——Gaby

Gaby Q,一个看似有点文弱的姑娘,可是无论在她心里还是身体里,都蕴含着大大的能量。在英国读书时,她通过健身接触了举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了举重爱好者。回国后,她发现最好的举重技术在中国,便怀着对举重的热爱创办了“女神举重俱乐部”,致力于将举重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传播给大众。

Gaby一直有健身的习惯,在英国读书时也有自己的私人教练。那个时候她已经有一定的健身经验,对于健身房的基本健身器材“玩”得比较熟练。有一次练完常规的项目后,她觉得有点无聊,于是问教练:“你能不能教我一些让我在健身房里显得很酷炫、很厉害的动作?”

教练便教了“Clean(翻铃)”和“Snatch(抓举)”这两个动作,Gaby一练就觉得特别喜欢。不仅是因为这些动作很酷炫,更因为它很有挑战性。这挑战性恰恰符合Gaby的性格,于是她便把这项运动加入日常的练习计划里。因为和教练一直用英文交流,没去细想这项运动的中文名字。直到半年后,她才发现自己一直喜欢的这项运动,居然就是中文里所谓的“举重”。

虽然最好的举重技术在中国,但回国后,Gaby却发现国内竟然没有举重俱乐部。一向有主见的Gaby当即大胆决定:自己建一个!

她说,“女神举重俱乐部”的创立初衷并不是要开俱乐部赚钱,而是因为自己真的很爱举重,也很喜欢练举重。Gaby想要做的,除了给自己一个舒适专业的训练场,最主要的是想让举重真正进入更多人的生活。举重仿佛和普通人无关,也很少听见有谁的业余爱好是举重。Gaby却希望她的俱乐部会员能在练习举重后改善健康状态,提升体型,能通过举重练习变得更有活力,更有自信。“这才是俱乐部创立的初衷,也是大家练习举重的原因啊!”

在开办俱乐部的同时,Gaby更是举办以举重为特色的体能赛事,举办茶话会、分享会等,希望举重能以一种生活方式融入到大众生活里。如今,“女神杯”举重系列赛事已举办三年,见证着举重以各种形式被越来越多普通人接受、参与。

在“女神杯”举重联盟赛第一站举办之前,Gaby曾经一度很没有信心将业余举重比赛办起来。然而在赛场上,当她亲眼看着杠铃不断加重,感受着选手的全情投入,在杠铃离地前的那一瞬间,所有人都全神贯注,屏气凝神,等待这未知的结果。那一刻她知道,虽然举重还是比较小众的运动,但是它一定能够走到人群中去,并且受到大家的喜爱。

她说:“举重并非大众普遍认为的那样会把人压矮、会伤腰椎、会把人练得很壮。相反,举重是一项融合了力量、协调、平衡、耐力的运动,对于身体塑形很有帮助。”

黄浦工匠

“工匠精神”背后的时代气息

侯昉,1973年生,花艺环境设计师、绿化技师,人民公园花境地被养护组长。2011年获得上海绿化环卫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植物识别”专项比赛第一名,被授予市绿化和市容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012年12月被授予第七届上海市技术能手称号。“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侯昉设计的园林

工作中的侯昉

身为花艺环境设计师、绿化技师的侯昉,是一名在园林一线工作了25年的园艺工作者,“热爱+细节+坚持”的工匠精神,正是她日常工作的准则。

“其实园林工作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浪漫美好。”在谈及心爱的园林工作时,她略带腼腆地回答道。“养植物也和养孩子一样,要有耐心。多观察,勤动手,这就是我的诀窍。”

起初源于对美的向往,她选择当一名园艺工作者。在她心中,鲜活的花草是美神的造物,能将诗意栖息在大地之上。然而她很快发现,这份工作却并不像诗那样浪漫,既辛苦,又泥泞,可是既然选择了,就要将它做到完美。

获得上海绿化环卫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植物识别”专项比赛第一名的殊荣,也为侯昉的业绩增色不少,在谈到绝技是如何练成的时候,她回忆起那段往事:

当时没有现在拍照识图的高科技,对人工识别植物的要求十分严格,她的绝技是在恩师陈天凤的带领下,通过无数次对植物的花、叶、果、特征、动态的观察识别而练就的。“那会满脑子都是植物识别,看见一棵植物首先脑子里要跳出识别信号,不认得誓不罢休,一定要采了枝条回去问老师。”沉浸在那段苦练基本功的充实时光之中,侯昉脸上露出了幸福的怀念神色。

侯昉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园艺工作者,更是一名出色的带教老师。人民公园作为园林学校的对口实习基地,每年都有学生到此实习,她深知园林学的不易,更惋惜于冷门专业所习者甚少,每每看到全心热爱园林的学生,内心不仅深感欣慰,园林行业毕竟后继有人!

所以,只要学生愿意学,侯昉便倾心相教,她利用自身一技之长辅导了100多名绿化专业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在理论的基础上,又传授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