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西和史话:涨知识了!西和原来的房有这么多讲究

2020-10-26 18:57    

来源:甘肃史话丛书 西和史话(袁智慧 主编)

小编:欢迎有会讲民间故事和有故事资料的朋友联系我们........

西和县传统民居以瓦房为主,造型有马鞍架房,有偏厦房,院落布局崇尚四合院;现代民居,由传统瓦房向砖混、框架楼房发展。

马鞍架房是境内民居基本样式。屋顶前后为斜坡,从侧面看,呈马鞍形,故名。早期为土木结构,围墙厚度1.5尺以上,卯样结构复杂,稳固抗震;近些年改为砖木结构,墙体厚约24厘米,抗震能力降低。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修建大房,式样还是马鞍形,前面增加一道樽条和柱子,屋檐较长,门外檐下台阶宽阔,檐前另有柱子,称为“明柱”。

偏厦瓦房县北长道镇普遍流行。前半部分与马鞍架类似,后半部分缺失,中樽下面为背墙。前面为大房式样,有主房,有侧房,有大门,形成小四合院。其他乡(镇)的民居中主房很少有偏厦房,侧房有。

四合院西和县四合院颇具特色。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四面用房子围成的标准“四合院”;一种是三面有房、一面用墙围起来,或一面有房、三面是围墙的简易“四合院”。前者花费木料较多,只有经济条件好的人家才能修建,大多数人家都选择后者。同时,也受地形限制,山区平坦地形很少,房屋不是背靠山坡,就是面向陡崖,最多只能建三面房子,有些甚至只能建一面房子,院子非常窄小。另外随着大家庭的解体和小家庭增多,弟兄间另立门户,因条件所限,一时未能建立新的院落,兄弟们挤在同一个院内,日子一长,矛盾重重,所以也就刺激着一些人淡化了那种标准“四合院”布局,选择简易“四|合院”。西和人注重风水,一个宅院,必须有主房,而且主房背后要有靠山,面前要有向山。门前若有弯曲的流水环绕,则更好。主房,地基要高,房屋架子要高大。其余的房子,从地基到房子,都不能高于主房。一个院落,四面房屋的摆布必须构成标准的正方形或长方形,院子中间叫中宫。每座房子、大门都讲究字向,并且与主房在五行上相配。从大门台阶到主房台阶的距离都有严格的讲究,按照院子大小,分为五步、七|步、九步、十一步不等,单数为阳。大门形式,也有标准化和简易之分,这由房子主人的经济条件和喜爱来决定。有的家庭,大门修建非常气派,有的简便凑合。不仅如此,屋顶的装修也有讲究:有功名者,可起脊瓦兽;一般人家,则简易行事。屋顶除耳房扣几沟带瓦之外,全都是仰瓦,与相邻的成县、武都、康县等地一仰一合不同。由于经济条件不同,房子的样式也大不一样。有的房屋四道模条,前面还套着明柱,当地叫“大房”,比较豪华。大多数人家都是简易鞍架房,前面没有明柱,只有三道模条。房屋的间数也不一样。标准的主房是五间,称“三厅两耳”,两面侧房均为三间,倒|房(与主房相对的位置)也是五间。经济条件差的家庭,主房是三间,侧房均为|两间或三间,倒房也三间;或只有主房,其余用院墙代替。县城标准“四合院”比乡下多。目前保存较好的,当数孔家“四|合院”。孔家“四合院”,由四座房子围成一个方方正正的院落。主房背西面东,倒房背东向西,侧房分布在南北两侧。东北角倒房檐下有门,称为“二门”,是相对于大门而言,是进出院内的唯一通道。它的位置在倒房耳部,又称“耳门”。|耳门外有独立修建的大门,结构精巧,门楣上文字为“树德务滋”,题款时间是光绪丙申,即公元1896年。从大门进入,迎面墙上(北面侧房的东山墙)镶嵌着一幅工艺非常精美的砖雕画。从“二门”进入院内,四面房屋,均向着院内,上房(即主房)和倒房有明柱,侧房没有。门窗全部为木板做成,门四扇,两个窗户各四扇,加起来称为“四门八窗”。各个房子里面的结构与摆设保留了传统,炕厢,连板桌,太师椅,炕柜,火盆,还有各种小件等等。

楼房传统民居中也有楼房,但以土木结构为主,数量很少,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楼房猛然增多。楼房造型各具特色,已经打破了过去砖块式楼房式样,向别墅式、多样化发展,楼层也日渐增多,室内外装修也走向多样化。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