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政务 >正文

高原硬汉拼命坚守基层17年,软肋却是……

2020-10-27 00:18    

11月17日“网信四川”发布一篇关于征集基层干部故事的稿件,稿件发出后,甘孜地震台工作人员就非常热情告诉小编他们的基层工作经历是怎样的,并特别推荐大家了解一位人民好干部——赵民渊

我们先来看看甘孜地震台的工作人员是在什么环境下工作的?

甘孜地震台始建于1970年3月,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斯俄乡境内的布绒朗山下,海拔3400米,该地区气候主要受西北寒流影响,属大陆性季风高原气候。夏季雷电猛烈,冬季冰天雪地,最低气温零下20℃以下,常年气候干燥,全年无霜期仅仅只有3个月;甘孜地震台是国家级基本台站,是鲜水河断裂带北段唯一的有人值守专业地震台站。

距四川省地震局780公里以上,行政隶属四川省地震局康定地震中心站,现有观测项目:地电阻率、地电场、钻孔倾斜、钻孔体应变、强震、数字地震、气象三要素、水氡、信息网络、陆态网络系统和GPS监测站。负责川西北7.6万平方公里的震情形势,地震监控区域主要涉及四川西部及川藏、川青、川滇地区。

甘孜地震台现有职工8人,最大年龄43,最小年龄23,平均年龄30岁左右,其中2人常年抽调在县上负责驻村帮扶工作。

因为同一个梦想,大家来到了甘孜地震台。每一个刚到来的同志都有一个心理转化的孤独期,因为地震台站工作的特殊性,需要面临的问题很多,例如:自己到5公里外县城买菜、自己学做饭,还有常人难以忍受的枯燥寂寞。有些同志来了又走了,但还是有很多留下了,像种子般扎根高原,这其中,就有甘孜地震台的台长赵民渊同志。赵民渊,男,中共党员,甘孜地震台台长。2001年来到甘孜地震台工作,十七年如一日坚守在台站,用他的话说“台站就是他的家”。这17年来,他一直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誓言,用行动影响着台站的同志,他就是甘孜地震台的一面旗帜。青春的种子落在了高原,那就扎根吧!

2001年7月,23岁的赵民渊怀揣着梦想来到了海拔3400米的甘孜地震台,那时的台站路是泥路,山是光秃秃的草山,住宿是一间瓦房,梦想被现实狠狠的斩了一刀。他萌生了离开台站,回老家再找工作的想法,于是他给老父亲去了电话,说了自己的想法,老父亲却严肃的问他:“你是共产党员吗?”“是!”他怯怯但仍坚决的回答。老父亲却用更严肃的语气说:“是共产党员就听党的安排!”就因为这句话,他怀着赌气的心态就呆在了甘孜台,并且暗暗发誓要做出一些成绩,让老父亲看看。

渐渐的,他理解了老父亲那一代人对党的信仰,他懂得了老父亲因为一份信任而辞去木材公司总经理职位,转而去当乡政领导的追求。“生命是需要一种负重的!人生的确需要一种追求,也许我注定平凡,也许我始终在路上跋涉,并没有光环环绕,但这就是我的幸福。”他悄悄地在日记中记下了自己的小骄傲。

工作中需要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

2006年,他担任了甘孜地震台的负责人。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台站的监测质量始终未能冲出省局,进入国家局名次。他和当时的副台长曾令华同志认真查找原因,不断总结经验,并且经常联系学科组,最后终于让地电阻率在全国评比中进入了第三名。他经常说:我们还是做的不够,用了六年时间,如履薄冰,才能把成绩提高,说明我们学习的力度不够,沉入工作不够。

还记得2010年3月他骨髓炎复发,在北京动完手术,5月就拄着拐回到了台站,当时很多人劝他再休息休息,他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我也基本上到了,该回去了,真的不放心台站,不放心兄弟们维护线路爬杆线。哪怕我做不了太多事情,看着心里面也踏实。”7月的一个晚上,线路又断了,还下着大雨,台站同志劝他就不要跟着去了,但他仍然拄着拐跟着,直到看着同事们把线路维修好,回到台站,全部都跟落汤鸡一样,可他却感冒了,输了三天的青霉素。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每一次他总是要亲自参与,等身体好一点,扔了拐杖,他就总是身先士卒。台站同志心疼他的身体,总让他悠着点,可他总是笑笑说没事。

2017年8月甘孜地震台地电改造,从电极的制作到深井的开挖,从仪器的下放到最后的测试,他都全程参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瘦了整整七斤,并且因为劳累和熬夜,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又引起了骨髓炎复发。他到成都进行治疗,医生因为他左腿手术已经做的太多(做了十次),建议他尽量保守治疗,并且说他最终的结果估计是要换成义肢。

他又回来了,回到了工作17年的甘孜地震台,没有一点颓废,没有一点抱怨。因为他说本来他在14岁的时候就应该死了的,但是父母用爱心硬把他从死神手里抢回来了,所以这以后的日子都是他赚来的,并且还赚回了一个老婆,一个儿子,他简直就赚大了。听到这话,他的同事们悄悄的流泪,这就是甘孜地震台的台长,一个普通的地震工作者。孩子是所有地震人心中的软肋

因为父母年龄都70多了,当孩子才三个多月,他就把孩子带到了甘孜地震台,高原缺氧反应,导致孩子经常送医院,领导每次下来总说让他把孩子送出去,但因为没有人带孩子,他说他身为台长就必须住在台站,因为台站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就只能这样坚持一下吧。他经常一说到孩子就沉默了,总觉得对不起孩子,可是他也常说哪个地震工作者不是这样的,无论是前辈还是后来的,孩子始终是他们的软肋,他们觉得愧对孩子,可是他们干了这个工作,就想着这样的付出,孩子长大了会理解的。

说到孩子,才3岁多的时候,有人问你家在那?孩子就会用稚嫩的声音回答你:甘孜地震台。每当这个时候台长就会憨厚地笑。他就是一个家长

新同事刚来到台站,他总是像关心弟弟妹妹一样关心新同事,有时甚至就是一个家长。从生活到工作,无论大小事都有他的身影。

下雪了,取水路上不安全,还是他开车去;雷电来了,无论是半夜还是大雨天,他都第一时间来到办公室坚守;停电了,他总第一个冲进发电房摇动柴油机……。他总说,他是不是包的太多,不利于兄弟们的发展。于是,他准备放手,可是在兄弟们做完事情后,他又会悄悄检查一遍,例如发现机的柴油、水够不?例如避雷时,闸刀断了没?职工离开台站,房里电炉等关了没?同事们知道他不放心,所以做事情的时候就更用心,做的更细致一些,因为他们不想他太累。

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这位台长身上还有很多,但是他说,我们都是普通的地震人,只是做了地震人该做的事情。这就是赵民渊,一个普通的地震工作者,他用他大半生的时间践行着一个地震工作者的初心与誓言,用他普通的言行,给新同事树立了旗帜与标杆。

对于所有基层的地震工作者来说,无论是白发苍苍的前辈还是朝气蓬勃的后来人,因为内心固有的坚持和梦想,远离繁华的都市,来到偏僻的小山沟,都是因为他们心中一份固有的坚持!他们不苦也不喊累,只是坚守高原,静待花开。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