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中国 >正文

【巨变·我守卫的热土】三峡卫士三峡情

2020-10-27 03:06    

“我们来自人民的血脉,我们生在人民的沃土,当人民遭受危难我们应有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的博大胸怀,自觉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在武警湖北省总队宜昌支队史馆,跟随解说员的讲解,一幅幅三峡卫士爱民为民的生动场景再现眼前。

心系群众安危,全力抢险救灾

2016年7月9日支队完成夷陵区三斗坪镇泥石流滑坡抢险救援任务。

2003年7月,秭归县沙溪镇千将平村发生特大山体滑坡,支队组成抢险救灾突击队连续战斗七天七夜,转战8处险区,疏散转移群众2000余人,架设电线4850米,帮助转移财产1000多万元。

2006年10月,大坝上游7公里处的秭归县茅坪镇银杏沱水域两船相撞,船上17人和236头牛全部落水。宜昌支队第一时间出动数十名官兵和数条船只,连续奋战5个小时,将落水人员全部救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2016年夏天,受特大暴雨影响,三峡大坝下游三斗坪镇发生山体滑坡,十余栋民房被泥石流冲垮,支队政委柏爱军等主要领导带领200多名官兵第一时间赶至事发现场,连续奋战十多个小时,成功救出群众十多人……

大德无碑,大道无形。历史上,像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官兵们在解救人民危难时刻豁得出,在落实国家政策时站得出。

为国家,舍小家,支援大三峡

三峡大移民开始之初,不少老辈们不愿离开休养生息的故土。武警官兵们带头作表率,既当宣传员,又当带头人。

“为国家,舍小家,支援大三峡。广大移民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举家搬迁,那真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家住夷陵区太平溪镇的十一中队指导员望涛回忆说。当时家里人不愿背井离乡重谋生路,父亲想到了在部队的儿子,三番五次打电话叫儿子找组织和上级领导说说情,只要能留在故乡,不要国家的任何补贴和补助。

“这哪儿行!我是武警,是党培养出来的革命战士,哪能带头让组织为难?”望涛的一席话唤醒了父亲,镇里“钉子户”成了“积极户”。据了解,在那次三峡大移民中,支队先后编写了20多种移民工作宣传提纲,成立200余个搬迁帮困队,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国家移民政策,发送宣传资料7万余份,引导群众10万余人次踏上外迁之路。

牢记使命不懈奋斗,坚守岗位无私奉献

船上的官兵。

在三峡大坝上游3.5公里处,有两个突出的部位,一个叫伍厢庙,一个叫凤凰岛。这里常年停靠着两艘船艇。11名官兵驻守在船艇上。不管刮风下雨,战士他们就像三峡大坝的两只眼睛,一天24小时扫瞄着江面一切可疑动向,过往船只称他们为“长江前哨”。

在100多平米的船艇上,战士们常年漂在水面,面对着水、山、船固定颜色,异常枯燥乏味;新战士上船后要反复经历身理适应过程,先晕船、呕吐,再晕船、再呕吐。

为了帮助战士调解生活的枯燥,政委柏爱军有一次利用检查部队的机会,给船上官兵带来了一只小猫,没想到一个月后,小猫忍受不了船体的摇晃,跳进了长江。每谈及此,战士们都唏嘘不已。

柏爱军政委随后写下《大坝前哨》朗诵诗:长江三峡真伟大,江心轻舟是我家,漂浮的哨位晃动大呀,寂寞的生活苦和辣。万里长江真浩大,漂动船艇是我家,履行使命会有风吹雨打,峡江卫士无所惧怕,坚守岗位报答国家呀,迎来日出送晚霞……

艰苦的环境,塑造了刚强的士兵,不断绘就官兵的忠诚底色,转化为守好大坝的无穷动力和责任担当。

十一中队是个连续多年被总队表彰为标兵中队的老先进,原中队长现支队助理员杨武卫是个刚强的汉子,在执行重大抗洪抢险任务期间,父亲因病去世。当杨武卫率部队完成抗洪抢险任务后,怀揣喜报向父亲报喜时,面对的却是父亲满是蒿草的坟茔,那一刻他号啕大哭。

父亲、儿子……饱含着三峡卫士难以割舍的亲情。一名守坝老兵在日记中写道:小孝持家我们没有做到,大孝报国我们还需更加努力,看三峡的机会时时都有,守三峡的机会人人难得。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深秋的三峡在雨后呈现出一派水墨中国画的景致,对岸传来屈原祠的幕鼓声声,爱国诗人忧国忧民的呐喊在耳边久久回荡,似在为他们的坚守伴奏,支队官兵把梦想与追求融入大坝,融入改革开放和祖国腾飞的伟业,他们的精神将永载史册……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