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史 >正文

美军中将说:我们遭到1951年11月以来最惨重的伤亡

2020-10-27 06:40    

1952年9月,为“答谢”美军一直以来的炮火“照顾”,我志愿军发起秋季反击作战。

从9月18日至10月5日,志愿军在第一阶段作战中对18个目标发动攻击19次,全部得手,最终巩固占领6个目标,一时间敌军阵地陷入一片混乱之中。10月6日,第二阶段作战开始。

美军也绝非等闲之辈,不会坐视志愿军占尽先机。

因此,在一个要点实施反击作战,打破志愿军攻势成了此时美军的头等任务。

(时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中将)

而这个要点,正是美军中将、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盯了很久的“铁三角”。

所谓“铁三角”,是铁原、平康、金化三郡的简称,它们在战场上刚好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平康位于三角形的北顶点,金化、铁原则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东、西顶点。交战双方的战线将“铁三角”一分为二,敌人占据了底线的铁原和金化,而志愿军占据了平康以及中部的各制高点。

其中的要害位置,就是位于“铁三角”中上部的五圣山主峰。

因为五圣山的背后就是平康平原。如果美军可以顺利越过五圣山,那就是其优势装甲集团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段。故而此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0月6日,范佛里特向其上司、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提出在五圣山沿线发起反击。

他说:“为了扭转局势,我们必须首先采取小规模的进攻行动,使敌人陷于被动的防守地位,目前我们都是为应付敌人的进攻而采取防守行动,致使我们遭到了1951年10月和11月以来所有战斗中最惨重的伤亡。”

这个提议正符合当时战局之需,美军非常需要一个对志愿军防御要点的反击行动来打破其当前攻势。最终,克拉克同意了计划。

(志愿军阵地)

范佛里特的目标,是五圣山主峰东南4公里上甘岭地区的志愿军控制的两个支撑点——“三角形山”(我方称为597.9高地)和“狙击棱线”(我方称为537.7高地北山)。

这两个高地前沿距离美军阵地前沿仅50到120米,可以说双方在此是鼻子顶着鼻子,而且因597.9高地在我军防御体系中较为前出,嵌入了美军战线之中,对美第九军的金化防线构成极大威胁。

美军的“如意算盘”是,夺取这两个高地后,由于高地以北地形较为平坦缘故,志愿军的前出阵地将后退至1100米到1500米之后的781高地至679.1高地一线;这样,美军将得到更有利的地形构筑防线,志愿军不再能利用597.9高地监视美韩军防区,反过来美军也会得到进攻五圣山的出发阵地。

可以看到,范佛里特把目光一直盯着这一块区域,充分说明此人深通用兵之道。

那么下一篇,自然是讲一讲美军的进攻计划。一直以来都说打上甘岭是美军的错误,其实这是一个被人误解的进攻计划,计划非常精密。《一直以来都被误解,美军进攻上甘岭的作战计划其实非常精妙》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