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史 >正文

对印自卫反击战时,东南沿海有件大事,至今还鲜为人知

2020-10-27 08:46    

    56年前的1962年,在中国西南边陲那荒凉的高原上,爆发了一场为期一个月的局部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那场战争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不过,后人对战争胜利结束后,我军非但没有顺势收复藏南,反而大踏步后撤表示不满。各种貌似义愤之辞不绝于网络。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本文重点不在讨论当年后撤决策正确与否,只是想提供另外一个视角,让人们对当年国家面临的形势有个更全面些的了解。

    1949年,凯申物流董事长带着帮遗老遗少败退对岸。别看地盘小得可怜,可人家毕竟是“有志老年”,不仅满于“日记强国,地图开疆”,反攻大陆的迷梦那可是天天做。哪怕是在东南沿海碰了无数钉子,仍然矢志不渝,堪称党国忠贞之典范。本来嘛,随着新中国政权日益稳固,运输大队长的反攻梦越来越瞅着不现实。可大陆遇到了三年困难时期,凯申物流们的心思便又活络了起来。

    上了些年纪的人都清楚,那几年,东南沿海窜犯的小股匪特可不要太多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凯申物流们丝毫不掩饰扩军备战,跃跃欲试的行为。潜伏在大陆的漏网敌特们,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

(1962年,统帅部一声令下,7个战备值班师乘火车向福建机动。图为运载坦克部队的军列)

    1962年夏初,为彻底粉碎他们的阴谋,福州军区于5月底转入紧急战备。6月10日,统帅部下达了加强东南沿海地区战备工作的指示,命令63军189师、66军196师、1军1师、39军116师、26军76师、60军179师、42军124师,共7个战备值班师,以及2个铁道兵团,2个舟桥团,加上从全军抽调的补充福建前线的数万老兵、新兵,共计12万人和各类装备物资,紧急增援福建。

    与此同时,福建地区重要的物资和档案材料,立即开始运往内地。重要部门和厂矿企业,也开始逐渐进入半军事化管理。人人都感受到了空气中浓浓的火药味。据笔者父亲回忆,他所在单位属于重要部门,因此从那个夏天开始,一些出身不太好的,平时表现差的,经常有牢骚怪话的人,都被列入了向内地转移的人员名单。现在的人可能觉得,远离可能爆发的战火,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呀。可当时人们的觉悟却是后人难以想像的。当听说自己要被疏散后,这些感到不被组织信任的人们,纷纷写血书,哭着喊着要求留下坚守岗位,誓死保卫新中国。甚至还有企图用自杀来“威胁”组织的。

(1962年,在鹰潭编组场里的军列和民用列车混在一起,等待起运)

    部队入闽,人员物资疏散,光靠福建几条等级颇低的山区公路是万万不行的。好在鹰厦铁路已经通车,并于1959年修通了一条由外洋至福州的支线,使得整条铁路呈“人”字型,能同时兼顾福州和厦门两个重要方向。福州铁路局也于1959年初挂牌成立,脱离了南昌铁路局建制。

    由于此次紧急战备运输是鹰厦线投产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运输任务,入闽参战部队涉及7大军区,11个省市,几乎在同一时间装车,向福建开进。每天有70列军列在千里铁道线上运行,在短时间内密集到达金华、株州两个分界口接入浙赣线。因此总后勤部军交运输部在鹰潭开设了运输司令部,统一指挥此次紧急战备运输。南昌、福州铁路局均成立由军代表、车、机、工、电、辆、卫、公安等部门参加军运联合办公室,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铁路业务部门积极对军运车辆检查、修补、清扫、洗涮、消毒、整备,在代客车内安装火炉、架床板、铺草席,为武器装备的装载加固准备了大量的三角木、扒钉、绞棒、铁丝、渡板等器材,满足军队的需要。

(1962年东南沿海应急备战期间,山洪频发,鹰厦线时常因水害塌方而中断运行。图为铁道兵抢通线路后,欢送军列路过)

    当时适逢鹰厦铁路沿线暴雨成灾,塌方断道乃家常便饭,列车通过能力显著下降。南昌、福州两个铁路局一面组织工程部门会同铁道兵抢修线路,一面将鹰厦线上的客车全部停开,每天开行的13对货车中,军列占用10对。在保证最低限度民用需求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保证军运运力。铁路调度部门与鹰潭前进指挥所密切合作,一方面挖掘运输潜能,提高通过能力,开设线路所,加固慢行区间,提高运行速度和通过能力,在行车组织上做到图满线、列满轴、车满载,充分挖掘运输效能,另一方面则对鹰厦线一时接不进、卸不下的列车,有计划地保留在浙赣线或广州、上海局管内待命。

    26军76师、60军179师原计划通过铁路输送到外福线上莪洋以东卸载集结,由于外福线闽江特大桥被洪水冲下的木排冲断两次,中断通车长达52天。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中央军委决定这2个师在上饶站卸载,改由公路行军至集结地域。

(沿途的崇山峻岭,为行驶在鹰厦线上的军列提供了天然保护)

    6月1日至7月10日,是此次紧急战备运输的第一阶段,经军地双方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2个军前指、7个战备师、3个团及数万余吨军用物资运至指定地域。6月1日至7月10日通过鹰厦线入闽运的202列列车、5562节车皮中,部队占用了179列、5033车。其中新兵4列、94车,老兵15列、354车,其他4列、81车。军用物资合计602车、20485吨。其中弹药183车、7320吨,油料119车、4155吨,其它300车、9010吨。

    由于部队通过铁路密集机动,而军交运输部门在江西境内只有上饶、鹰潭、新余三个军供站,因此福州军区提请江西省政府在萍乡、宜春、樟树、向塘、东乡等地,迅速及时地开设临时茶水、饮食供应站。在副食品供应紧张困难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调配充足,为运行中军列,特别是受阻军列上的部队,提供了较好的供应保障。沿线供应站的水、电供应得到了铁路的大力支持。

(鹰厦铁路以山高路险,沿途情况复杂而著称)

    8月5日至23日,是紧急战备运输的第二阶段。为适应持续战备需要,统帅部决定将在闽的3个战备师,调至战役纵深地区。需由福建经鹰厦铁路运至江西境内的浙赣线上卸载。第一阶段的战备运输,有强烈的“示形”意味。而第二阶段的调整运输涉及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因此需要高度保密。

    福州军区为此成立了装卸指挥所,分别在漳州、龙岩、莪洋(含白沙)成立装载指挥所。在宜春(含新余、分宜、萍乡),上饶(含玉山、江山),童家(含贵溪、东乡、弋阳)成立卸载指挥所。有关装载工作以部队为主负责,所需车辆,备品、装卸设备以及有关车辆检查、清扫、消毒、计划组织,调车作业等工作,由铁路局负责保障。各部队另成立装卸作业队,负责装备物资及时装卸。

由于铁路领导重视,在机车、车辆、装卸设备、捆绑加固材料方面给了很好的保障,南昌局赵国栋局长,福州局董道副局长等均亲到装卸现场指导,就地解决问题,因此圆满完成了国内首次大批隐蔽运输,共开行军列77列、1993车。

(车过山涧)

    任务完成后,福州军区于1962年9月1日致电铁道部和南昌、福州铁路局,电文如下:

    表扬南昌、福州铁路局

    8月份的战备运输任务,在铁道部的大力支持下,福州、南昌两铁路局党委十分重视,对这次任务尽了最大努力,达到了军区要求迅速、准确、安全、机密的目的。胜利完成了此次任务,受到了部队的赞扬,军区亦极为满意。为此,我们除表示感谢外,并建议铁道部,对两个铁路局予以表扬和奖励。

    面对大陆方面的铜墙铁壁,以及变化的国际形势,台湾方面感觉无机可乘,遂悄悄放弃了“反攻大陆”的原订计划。随着东南沿海形势的缓和,从10月23日起至11月16日止,入闽参战部队开始回撤运输(注意,对印自卫还击战也在此时打响)。输送5个师、2个舟桥团,共106列、3122车。由于党政军和铁路领导重视,各方面协同配合好,再加上有了前两次运输的经验,组织与实施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因此,历时23天的回撤运输,进行得相当顺利。

    据统计,此次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运输自6月1日开始,至11月16日结束,共运输部队387列军列、10669车、18.2万人,各类物资8.3万吨。各军用饮食供应站,对乘运部队供应粮食175158斤,开水64249担,马草8460斤,马料8550斤。充分保证了乘车部队沿途的饮食和开水供应。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