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史 >正文

忘却历史?乌克兰拟承认曾与纳粹合作武装分子的退伍军人待遇

2020-10-27 10:44    

12月11日报道 据俄罗斯“俄罗斯之春”网站12月9日报道称,乌克兰最高拉达(即乌克兰国会——译者注)正在考虑将在二战时期参加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组织、曾与纳粹德国合作的全部老兵承认为退伍军人。

俄媒认为,此举意味着,曾在二战中负有战争罪行的武装组织成员都将获得乌克兰国家给予退伍老兵的特权和荣誉。二战中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组织在战争时期涉嫌与纳粹德军勾结,并对在1941年发生的针对乌克兰犹太人和波兰人的系列大屠杀负有罪责。上述屠杀行动被波兰政府和犹太人组织视为种族灭绝行为。

资料图片:二战“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组织”(UPA)照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资料图片:二战“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组织”(UPA)老兵。(图片来源于网络)

报道称,这些武装组织的老兵沾满了战争时期无辜死难者的鲜血,然而如今却被乌克兰视为英雄。

报道认为,假设投票赞成这项议案的236名最高拉达代表对上述罪行一无所知是“天真的”。尤为讽刺的是,在乌克兰最高拉达中的犹太人代表对这项法案也投了赞成票。

俄媒评论称,这项法案的通过,是对历史的篡改,是对数百万在战争中无辜受害者的记忆的嘲弄。同时,乌克兰政府的行为,意味着其自动承担了这些武装组织所犯下的战争罪行的责任。(编译/马骐騑)

资料图片:二战“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组织”(UPA)士兵合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德媒:700万乌克兰官兵血战纳粹 多数壮烈牺牲

8月3日报道 德国《世界报》网站7月26日发表了贝特霍尔德·泽瓦尔德的题为《乌克兰——苏联的牺牲品和帮助者》的报道,编译如下:

在欧洲聚焦于希腊并对其感到绝望之际,欧洲其他的危机策源地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与围绕希腊是否退出欧元区展开的博弈相比,乌克兰变成了“东线无战事”的同义词。等到威胁或屠杀当真令顿巴斯内战重燃时,我们却和从前一样搞不清状况。

现在或许是时候弥补有关乌克兰这个捉摸不透的东部“边境国家”的知识漏洞了——“乌克兰”一词在俄语中就是“边区”之意。柏林的德俄博物馆举办的《燃烧的乌克兰:1939到1945年》展览对此能有所帮助。虽然在柏林展出的64张照片仅是基辅“1941到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国家历史博物馆”数不胜数的展品中极小的一部分,但这些照片仍能使观众对乌克兰的历史、该国的自我认知和现在内战双方的裂痕获得令自己震惊的知识。

因为讲述历史的不仅是这些照片,还有基辅方面提供的照片说明。柏林这家早就因这类精致展览而闻名的博物馆从基辅引进了这场展览,但认为自己有必要对照片说明作出注释。

今天的乌克兰在1939年初分属4国。当时苏联占有绝大部分,加利西亚、西沃伦、西波列西耶以及海乌姆和波德拉谢地区则属于波兰,北布科维纳和比萨拉比亚属于罗马尼亚,外喀尔巴阡属于捷克斯洛伐克。

在希特勒1941年6月袭击苏联之前,匈牙利已经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占有的地区。罗马尼亚则在1940年被迫将其控制的大部分地区转让给斯大林。这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为人所注意的后果之一。此前,所有在乌克兰独立建国的尝试都失败了。这片土地上曾存在过一批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共和国,直至1922年乌克兰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加入苏联。1938年《慕尼黑协定》中决定建立的喀尔巴阡乌克兰自治政府只存在了几个月。

此外,观众还能从展览中得知,乌克兰的核心地带还被另一条界线所分割。以第聂伯河为界,乌克兰被分成聂伯河右岸地区和左岸地区。照片还展示了苏军从德国占领军手中解放克里米亚的战斗。乌克兰方面军在此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观众只有阅读柏林这家博物馆的注释才能知道,苏联最高统帅部用“乌克兰方面军”这个名称描述的是部队的行动范围,而非其军人的国籍。

资料图片:二战“巴巴罗萨”行动期间,纳粹德军在乌克兰境内推进。(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今的乌克兰脱胎于1991年底解体的苏联。我们从展览中了解到,乌克兰边界历史复杂,不甚明确。乌克兰边界的合法性源于二战。基辅方面将现代乌克兰对自身历史的认知作为了展览的前言:战斗行动在乌克兰的土地上持续了4年,占苏德战争总时长的86%。约700万人乌克兰人被征召入苏联红军。乌克兰作为东线最重要的战场之一为胜利付出了巨大代价。人员损失估计在800万至1000万。乌克兰的经济损失占苏联总损失的42%。前言的结语是:“人们看到处在强国间血腥冲突中的乌克兰人民,能够了解乌克兰为战胜纳粹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基辅方面在这番前言中传递的明确信息是,乌克兰是伟大卫国战争的牺牲品和重要帮手。这是为了驳斥俄罗斯当前对乌克兰的指责,即“法西斯分子”在基辅对乌克兰少数民族俄罗斯族不宣而战。为反驳这一指责,基辅方面列出了可怖的数字:450万乌克兰军民在战争中死亡,180万乌克兰战俘中的大部分人没能在德国战俘营中活下来。240万乌克兰人被送往德国从事强制劳动,其中绝大部分是妇女和女童。生活在乌克兰的150万犹太人和吉普赛人成为纳粹种族灭绝行动的牺牲品。714座城市和2.8万个村庄被摧毁。

但这只是历史的一部分。在德国发起进攻几天后,“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就呼吁在乌克兰独立建国。这一组织虽然不被德国承认,但其武装力量乌克兰反抗军却与纳粹德国的国防军并肩作战。德国方面所作的注释指出,乌克兰反抗军主要同波兰和苏联的游击队员作战。在1943年时,游击队规模已达约20万人。这就是目前莫斯科与基辅所争辩问题的背景。

基辅的展览主办方只粗略地涉及了这条历史线索。这么做符合纪念文化。德俄博物馆则是这种纪念文化的独特见证。根据德国和俄罗斯在1994年签署的协议,这个德国国防军在1945年5月8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地方成为由两国历史学家共同运作的博物馆。这解释了为什么这座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对苏联红军大规模强奸德国女性或斯大林驱逐土著居民这类主题少有涉及。在东欧,纪念二战是个很棘手的领域。

因此,基辅的展览主办方在一些细节上也没脱离苏联的窠臼。苏联红军的胜利被拔高,美国的援助被无视。基辅的展览主办方在回顾历史时丝毫不顾及国内俄罗斯族的感受。二战伊始,乌克兰有许多不同的少数民族。而二战结束时,700万俄罗斯族人成为乌克兰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原来生活在乌克兰的克里米亚鞑靼人、犹太人和德意志人都消失了。(编译/李偲婕)

资料图片:二战期间,被夷为平地的乌克兰城市。(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乌克兰”相关新闻,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每日报道精选,随时随地想看就看,还有会员福利等着您哦。

【延伸阅读】乌克兰与俄罗斯对纪念二战胜利态度迥异

国际先驱导报5月1日报道 俄与西方围绕俄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的斗争尖锐化,双方进入新一轮的政治和外交对抗。

作为当年苏联的一分子,乌克兰对待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态度也与俄罗斯迥异。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在柏林郊区的卡尔斯霍斯特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投降书生效时,地处柏林以东的苏联已是5月9日凌晨,而在柏林以西的英、法、美等国还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因此,英、法、美等国将5月8日定为战胜法西斯德国的“欧洲胜利日”,苏联将5月9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日”。

乌克兰今年增加5月8日为新的节日“记忆与和解日”,同时仍旧把5月9日作为胜利日庆祝。乌官方称,节日期间要纪念那些在各种武装团体、在不同时期和二战不同阶段为乌克兰自由而战的人。这些人既包括反对法西斯为祖国苏联而战者,也包括反对苏联、参加法西斯、为乌克兰独立自由而战者。

俄外交部认为,乌克兰此举是将为解放国家而战的战士和法西斯侵略者相提并论,是将法西斯团体英雄化的尝试、将他们与卫国战争老战士同等看待。

普京4月27日在一次讲话中说:“令人特别担忧的是:有人试图歪曲胜利意义,把黑的说成白的,把解放者说成侵略者,把纳粹帮凶说成自由斗士。我们的任务是积极反对捏造历史的企图。”

俄总理梅德韦杰夫4月28日亦表示,俄必须对歪曲二战历史的企图予以坚决还击。(本报记者发自莫斯科)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每日报道精选,随时随地想看就看,还有会员福利等着您哦。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