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快讯|第一批整改完成,海淀区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提速

2020-10-27 12:12    

摘要:

1. 河南省教育厅:杜绝校内考研辅导机构

2. 第一批整改完成,海淀区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提速

3. 广东拟出台防控青少年近视方案,教学类电子产品使用将受限

近日,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以下简称“研考”)在即,河南省教育厅近期下发通知,严禁高校人员参与考研辅导活动,并要求各高校在研究生考试期间加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严防他们参与替考、“助考”等舞弊活动。

通知要求,在考研期间,要组织开展集体教学、科研或文体活动,并严格考勤,确保人人在位。对无故不参加学校集体活动或拒绝点名登记者,依据校纪校规严肃处理。从源头切断教职工和学生违法违规的可能性。

同时强调,引导教职工和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谨慎帮助他人有偿或无偿解答问题,避免在未知状态下涉入舞弊活动。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及时推送“诚信考试、作弊判刑”相关内容。

除此之外,有关助考、替考、寻找“枪手”、售卖试题答案或作弊器材的小广告要及时清理,杜绝校内存在的考研辅导机构活动。

而高校教职工或学生参与“助考”、替考等舞弊活动的,将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严肃处理。

近日,海淀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海淀区教委将结合集中治理深入的检查情况,陆续分批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列入白名单的机构,将根据办学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通知显示,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18】8号)和《海淀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海政办发【2018】31号)等文件,结合集中治理的专项检查、培训机构行业年检等情况,截至目前初步确定办学符合要求的第一批海淀区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现予以社会公布。

同时,对于在办学过程中,办学资质和办学行为有重大问题,且拒不整改的机构,区教委综合各部门情况,将其纳入黑名单,进行社会公布。

此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曾公布,截至11月30日,第一批720家海淀区校外培训机构已完成整改。

据了解,12月15日前,海淀区将以面向中小学生培训为重点,按照学科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的13条标准,完成海淀黄庄、公主坟、金源购物中心等地区培训机构的集中整改任务。12月中旬起,海淀教委还将根据整改情况,进行综合行政处罚,社会公示,预计将于12月31日前完成集中治理任务。

目前,海淀教委已在官网公布海淀区校外培训机构第一批白名单,后续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还将陆续公布。其中,对于列入白名单的机构,海淀教委将根据办学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对于在办学过程中,办学资质和办学行为有重大问题,且拒不整改的机构,海淀区教委综合各部门情况,将其纳入黑名单,进行社会公布。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联合省卫生健康委起草的《广东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布。此次《征求意见稿》强调家庭和学校应控制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使用。也提出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并从考核评价入手,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

此次《征求意见稿》强调从家庭和学校两端来控制孩子电子产品的使用。家长应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至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另外,学校应制定电子产品和教辅软件使用管理细则,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在选用电子产品时,应选用具备防蓝光的产品,以保护学生视力。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学生探究式学习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控制在每天30分钟内。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除了控制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征求意见稿》还提出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拖堂,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

《征求意见稿》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寄宿制学校学生晚上学习时间,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超过1小时,高中阶段不应超过2.5小时,且应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另外强调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

明确学生户外锻炼时间

《征求意见稿》提出,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还要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学生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

学校应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4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同时,鼓励学校每天布置适量的体育家庭作业;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确保假期学生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体育活动,督促检查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幼儿园则应结合地区、季节、学龄阶段特点合理调整体育活动时间。严格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重视生活和游戏对3—6岁儿童成长的价值,严禁“小学化”教学。要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将总体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征求意见稿》规定,此次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严禁市、县人民政府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同时实行考核评价公示制度,每年对各市进行考核,2020年起,每年对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开展评议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市、县人民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根据《征求意见稿》,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地级以上市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8%以上。

此次《广东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18年12月21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