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史 >正文

最失败的反劫机行动!特种部队连劫机者长相都没搞清,还误杀乘客

2020-10-27 20:42    

    1985年11月23日20时,埃及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型648次航班从希腊的雅典起飞,准备飞往埃及的开罗。飞机上共有乘客89人,机组成员6人。

    20时10分左右,客机航行至爱琴海米洛斯岛上空附近,位于机舱后部和前部的3名巴勒斯坦男子突然掏出手枪和手榴弹,自称隶属于埃及革命组织,其实是恐怖组织“阿布·尼达尔”成员,宣布飞机被劫持,机舱内顿时一阵骚乱。机长加拉尔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老飞行员,听到机舱内混乱的声音意识到飞机可能被劫持,马上向雅典机场通报了情况。加拉尔话刚说完,恐怖分子头目奥马尔就持枪进入了驾驶室,命令机长将飞机飞到利比亚,加拉尔告诉奥马尔燃油不够,奥马尔考虑后将目的地改成马耳他。

(被劫持的飞机和此架飞机类似)

    飞行途中,位于机舱内的2名恐怖分子开始收缴所有乘客的护照。当其中1名恐怖分子来到1名男乘客身旁等待他掏出护照时,这名男乘客(经查该男子为埃及安全局特工穆斯塔法)却突然从怀里掏出一把手枪射向恐怖分子,这名恐怖分子被当场打死。男乘客又向另外一名恐怖分子射击,结果被恐怖分子射杀。在交火过程中有2名空乘人员被流弹打伤,机舱顶部也被子弹射穿,舱内气压急剧变小,加拉尔为了让乘客更好的呼吸,将飞行高度降至4200米。

    乘客哪里见过这场面,到处都是尖叫声,空乘人员赶快安抚受到惊吓的乘客,机长开始联系马耳他卢加机场准备紧急迫降。马耳他方面早已收到飞机被劫持的消息,拒绝飞机降落并关闭了机场跑道灯。此时飞机的燃油即将耗尽,天色又漆黑一片,机长加拉尔情急之下,借助飞机微弱的照明灯成功迫降。

(实线为被劫客机飞行路线,虚线为预定路线)

    22时16分,这架被劫持的客机降落在了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卢加机场。曾有恐怖分子在1973年将一架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机劫持至马耳他,但被马耳他政府顺利化解危机。同时马耳他政府本来就和阿拉伯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认为此次劫机事件也会圆满解决,于是马耳他总理鲍尼奇第一时间赶往机场,在塔台里与恐怖分子展开谈判。

(马耳他卢加机场卫星图)

    这位总理怎么也不会想到,迎接他的将是一个烫手山芋。

    飞机停稳后,马耳他武装人员迅速包围了飞机。恐怖分子要求给飞机加油,派1名医生,并撤走武装人员,鲍尼奇拒绝了恐怖分子的要求,但同意派1名医生上飞机。医生登上飞机后,在机组人员的帮助下将打死的恐怖分子、埃及安全局特工和受伤的2人带下飞机。

    谈判过程中,恐怖分子为了获取燃油陆续释放了11名人质,但要求依旧得不到满足,于是向1名以色列女子阿茨的头部和背部连开数枪,并威胁每15分钟会枪杀1名人质,直到要求得到满足。恐怖分子绝对想不到的是,他们射向阿茨的子弹没有命中要害,阿茨最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鲍尼奇没有屈服于恐怖分子的淫威,依旧拒绝给飞机加油。恼羞成怒的恐怖分子又枪杀了1名以色列女乘客尼采,不久又陆续向3名美国乘客贝克、斯嘉丽和杰基开枪。幸运的是贝克和杰基事后都抢救了过来。

(幸存者杰基写得回忆录)

    24日2时20分,恐怖分子要求鲍尼奇一个半小时内给飞机加满油,否则将打死所有人质。此时与人质相关的美国、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均表示可以派遣反劫机特种部队前来协助,但鲍尼奇却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一方面需要承受恐怖分子杀害人质带来的压力,同时他考虑到美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使用的锡戈内拉基地距离卢加机场只有20分钟路程,万一美军来了赖着不走,对马耳他来说不是件好事,于是拒绝了这些国家的好意。

    鲍尼奇不断尝试与恐怖分子谈判以拖延时间,恐怖分子要求和利比亚驻马耳他大使谈话,而利比亚大使声称劫机造成了流血事件,拒绝和恐怖分子谈话,随后便离开了机场。与此同时,埃及方面传来消息:通过召开紧急会议,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决定派遣阿蒂亚少将率领第777“闪电”特种部队25人乘坐C-130“大力神”运输机前往马耳他实施武力营救。该计划得到鲍尼奇的认可,同行的还有美国4名反恐专家,携带有监听设备。

    为了防止埃及的运输机在前往马耳他途中被利比亚战机拦截,美军命令附近的“珊瑚海”号航空母舰严密监视地中海上空情况,数架F-18战斗机在附近待命,同时命令空军运输部队和医疗分队在那不勒斯待命。

    10时30分,突击队搭乘C-130“大力神”运输机从埃及出发,很快到达卢加机场,并开始作战准备,鲍尼奇拒绝了美国专家的帮助。突击队派专人从人质口中了解了飞机上的一些情况,阿蒂亚与鲍尼奇等人商议后决定:断绝恐怖分子的食物供应,鲍尼奇继续谈判拖延时间,25日上午由突击队假扮送餐人员,在餐车上隐藏好武器,送餐时发动突击。

    18时45分,塔台突然收到机长的声音,原来加拉尔看到事情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政府很可能会武力营救,于是趁恐怖分子不备悄悄向塔台通报了重要情报:客舱前后门都被反锁,只能从货舱门进入。

    20时15分,穆巴拉克单方面下达突击命令。黑暗中,12名突击队员分成4个小组悄悄向机翼旁的3个紧急出口和飞机后部的货舱门接近。

(当时行动的影像)

    位于货舱门的突击小组迅速安置炸药,率先爆破,几乎同时,其余3组也爆破成功,舱门被炸开,突击队员迅速登上飞机。炸药在破门的同时也引燃了飞机,产生大量浓烟。

    恐怖分子听到爆炸声后立马意识到被攻击,迅速向乘客扔了几枚手榴弹,之后又用冲锋枪疯狂扫射,客舱转瞬间变成屠宰场,大量乘客被杀害。

    登上飞机的突击队员在浓烟与大火中与恐怖分子交火10分钟左右,击毙客舱内的一名恐怖分子。几名逃生的乘客被突击队员当成恐怖分子误杀,受伤的恐怖分子头目奥马尔装成乘客竟然没有被突击队员认出来,被带到医院进行救治,后来在其他乘客的指认下才被逮捕。

(消防员正在扑灭飞机的大火)

    此次事件共打死2名恐怖分子,逮捕1名恐怖分子。突击队只是伤了几个人,但人质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爆炸产生的大火和浓烟造成大量乘客死亡,再加上恐怖分子最后的疯狂屠杀和被突击队员误杀的乘客,共造成58人死亡,20余人不同程度受伤。经过事后调查,有8名乘客是被突击队误杀。乘客非死即伤,此次事件也成为伤亡最惨重的反劫机营救行动。

    奥马尔被逮捕后在马耳他受审,判刑25年,但只服刑了8年就被释放,这件事也引发了美国和马耳他政府的一场外交风波。马耳他政府释放了奥马尔后就将其驱逐出境,但奥马尔刚到尼日利亚就被逮捕,后被引渡至美国。美国法院于1996年判处其无期徒刑,不得假释。

(1986年初奥马尔(右三)被带到客机旁进行调查)

    经调查,劫机事件幕后策划者为阿布·尼达尔,这个名字,以及他所创建的“阿布·尼达尔”恐怖组织,曾经令世界各国所恐惧。2002年8月,走投无路的阿布·尼达尔在伊拉克举枪自杀。

 

经验教训

    一、 善于把握谈判时机。谈判是处理此类事件最先进行的活动,无论最后是采取和平方式还是武力方式,谈判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能把恐怖分子谈得主动自首,或者放弃袭击,和平解决事件,则可以避免很多人员和物资的损失;但最主要的是通过谈判可以了解恐怖分子的诉求、精神状态、做事方式,以此决定解决事件的方式方法,为突击队收集情报,确定突击时机,拖延准备时间等,这是谈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所扮演的角色。

(突击队正在查验人质的身份,人质均被控制,营救作战中一定要注意这点)

    此次事件中马耳他总理鲍尼奇第一时间就亲自前往机场与恐怖分子展开谈判,对于恐怖分子来说一国元首亲自和自己谈判,在心理上是满足的,说明自己被重视、被关注,这是有利于马耳他方面展开后续工作的。鲍尼奇总理刚开始的谈判是成功的,既没有满足恐怖分子的要求,又让部分人质得到自由,还为后续各国的工作争取了时间。在恐怖分子连杀数人,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利比亚驻马耳他大使却拒绝和恐怖分子的谈判,这无异于火上浇油,既刺激了恐怖分子的情绪,又错失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时利比亚大使完全可以携带针孔摄像头或者电子侦听设备登上飞机,如果利比亚大使在谈判后全身而退,突击队就可以从大使身上得知恐怖分子的主要活动区域、携带的武器、精神状态、人质的情况等,为制定行动方案提供依据;即使利比亚大使被恐怖分子扣留,携带的针孔摄像头和电子侦听设备也可以传出一部分机舱内的情报。另外,利比亚大使与恐怖分子谈判也可以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表明各方对恐怖分子所提要求的重视程度,让恐怖分子降低戒备心理,进一步了解恐怖分子的想法,为下一步行动提供依据。

    在处理劫持事件时,要尽可能与恐怖分子建立沟通渠道,如果恐怖分子不说话,那就没法了解恐怖分子的想法,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接下来会干什么。要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谈判机会,想办法与恐怖分子建立联系,综合考虑恐怖分子提出的各项要求,在特定条件下给予部分满足、延迟满足,麻痹恐怖分子,为后续行动创造条件。

(工作人员事后检查烧焦的残骸)

    二、准备工作要尽可能充分。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埃及特种部队本身就缺乏作战准备时间,还没有好好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准备。突击队到达机场已是中午,计划突击时间是25日上午,准备时间20小时左右,这包括情报搜集、制定计划、完善方案、武器准备、临战训练等,时间非常紧张。可后来突击行动提前至当晚,虽然准备时间缩短至不足10小时,但按照一般的作战准备流程来说,突击队这个时候应该完成了基本情报的收集整理,有比较完善的作战方案,突击小组如何协同,特情如何处置等,知道有几个恐怖分子,他们有哪些特征,主要在什么地方活动,有哪些武器装备等。

(机舱内部已经面目全非)

    事实上突击队员连恐怖分子的长相都不清楚,登上飞机后竟然没有认出恐怖分子,将几位乘客误杀,反而让真正的恐怖分子下了飞机,后来是在乘客的指认下才将其逮捕;4个小组从4个不同的方向突入,竟然没有及时压制住恐怖分子的火力,导致恐怖分子有充足的时间疯狂屠杀乘客,造成人质的重大伤亡,从这可以看出突击队几乎没有进行针对性训练,各小组没有什么协同,不知是时间不够还是根本就没有安排相关训练;另外,突击队爆破引燃了飞机,产生大量浓烟和大火,造成人质窒息和中毒,爆破是既定的破门方式还是突击队临时决定?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突击队对破门使用何种炸药,如何安置炸药,装药量多少并没有认真考虑过,也没有评估过爆破后果。这三点充分暴露出突击队的准备工作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没有好好利用本身就有限的准备时间。如果突击队认真对待准备工作,即使恐怖分子在突击队破门时有几秒的反应时间,也不会造成如此重大的人质伤亡。

(工作人员对伤亡人员进行救治)

    营救行动虽然面临的变数比较多,但突击队如果有较为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应对突发状况时也会更得心应手一些。遇到无准备之仗,那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但只要有准备时间,指挥员就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做好准备工作,合理筹划,分工明确,协调有序。对于身处一线的突击队来说,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临战训练,只练一遍也比不练强。

    三、各方面要协调到位。此次劫机事件涉及到的国家比较多,人质来自9个国家,机场属于一个和人质、恐怖分子都不相关的岛国,也使得事件更加复杂。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的一个微型岛国,本身就缺乏强大的国家资源,更没有应对危机事件的经验和完善的制度,处理这次劫机事件显然力不从心。

(马耳他报纸对劫机事件的报道)

    事件发生后,马耳他方面没有成立一个危机应对小组来统筹国内和国外的各种力量,只是总理鲍尼奇一个人在忙前忙后,事务过于繁杂,不利于鲍尼奇把握重点事项。马耳他方面在和恐怖分子谈判的过程中也只是一味地采取拒绝的坚决态度,一定程度上激怒了恐怖分子。在美国提出协助意愿后,鲍尼奇考虑到现实原因予以拒绝,这无可厚非,但后来美国反恐专家带来的先进监听设备也拒绝使用,也不允许反恐专家参与行动,这就有点自缚手脚。埃及突击队到达机场后,在没有得到马耳他的允许下就单方面发起了武力行动,这一切都是发生在鲍尼奇的眼皮底下。事件结束后,马耳他政府首次向本国民众公布的官方说明中竟然声称没有人受伤,隐瞒真相的行为也遭到国内外的批评。还有消息称当时包围飞机的马耳他武装人员只有枪没有子弹,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

    马耳他方面固然有种种不足,但埃及和美国方面也难辞其咎,处理这样的紧急事件,几方势力根本没有形成合力,教训深刻。处理这样的事情,在国内就需要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在国外就必须和其他国家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

本文作者:中华鹰犬,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