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史 >正文

一本信息量很大的书,《春秋》

2020-10-27 22:59    

    最早的时候,仲尼厄而著春秋,据说孔子写了《春秋》,这是五经之一。关于郑伯克段于鄢的这段历史,《春秋》这本书上只有一句话,“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就这么一句话。因为《春秋》写的非常简略,言简意深,就有不少人给春秋写注写传,其中流传后世的有春秋三传,分别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个传也就是注释的意思。解释清楚了好流传嘛。我们现在一般说的《郑伯克段于鄢》,是指《左传》中的第一篇文章,这个文章详细记载了这段历史过程,比孔子那单单一句话要详细的多。

    孔子的一句“郑伯克段于鄢”,以及《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文章,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孔子只用了一个“克”字,就给这段历史定了性,也对郑庄公这个人作了褒贬。按照当时的汉语规则,“克”这个字是用在敌人身上的,这个动词的宾语只能是敌人。而段这个人,却是郑庄公的亲弟弟。孔子用了“克”这个字,就是在讥刺庄公象对待敌人那样对待亲兄弟。这是在否定郑庄公,是在否定这段历史的荒唐。一个字包含了这么多的意思,这就是“微言大义”,也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作为汉语的一个显著特征,直到现在,我们天天都在用。你比如说,用第一人称的时候,有时候用“我”,有时候用“俺”,用咱,寡人,老子,鄙人,伦家,这些不同的称谓用在不同的语境中,来表达不同的意蕴悠长的立场和情绪,这就是春秋笔法。凡是文字隐晦、文笔婉转而不想或者没办法直白地表达含义的语言方式,比如1975年4月7日《人民日报》报导常凯申死讯的标题——“蒋XX死了”——这么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有着太多的含义,包含了复杂的感情,又隐隐约约表现出一种深沉刚毅的姿态,这是典型的春秋笔法。当然,孔子的春秋笔法是祖师爷级别的,后世这些或浅或深的春秋笔法也都是孔子一脉的传承。汉语的春秋笔法和英语中“幽默”这个词的意思有点像,都有“意味深长”的意思。

    孟子云,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就拿“郑伯克段于鄢”来说,这句话给出了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也就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谈到的,“对待犯错误的同志,究竟是采取帮助态度还是采取敌视态度,这是区别一个人是好心还是坏心的一个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孔子在《春秋》中如此这般非常详尽准确地制定了善恶是非的标准,谁好谁坏,谁是谁非,拿着《春秋》一对照就明白。所以那些乱臣贼子,大奸若忠,大佞似信的伪善之徒,怎么会不害怕呢?

    佛教上有个小故事,说僧团中出了个贼,偷东西。僧团这种高洁的地方,对于这种事情零容忍。与贼为伍,对其他的人来说是侮辱。僧团就要把这个贼赶走,但导师不同意。僧团威胁说不让贼滚蛋,那其他的僧人就罢学,分行李散伙。导师则很霸气,说,你们都明白做贼是不对的,只有这个贼不懂。那么这个贼就应该获得更多的教育和帮助。所以哪怕你们都滚蛋,我也不会放弃这个小偷。这个故事中,僧团对待“犯错误的同志”,就是敌视态度,而导师则是帮助的态度。小偷不过是个偷窃的毛病,而僧团众大善人却因此丢掉了最最重要的慈悲。在这个故事中谁更坏呢?

    段是郑庄公的亲弟弟,一母同胞。这比同志关系应该亲近的多了。那么庄公对段是帮助态度还是敌视态度呢?《左传》记载的很清楚,当公子段不守礼制扩建封地,充分暴露野心的时候,手下劝庄公先下手为强,及早收拾段。庄公则表示任由弟弟作死,可劲的造,“多行不义必自毙”,“姑待之”。咱走着瞧。公子段不知收敛,很快又扩张领地,威胁庄公主权。手下又怂恿除掉段,庄公说,“无庸”,管他干球,“将自及”,意思就是弟弟马上就要自取灭亡。接着段越来越不像话,继续扩张。手下急不可耐,第三次怂恿灭段,庄公说,“不义不昵,厚将崩。”意识就是段不忠不孝,没原则,没人味,丫快玩儿完了。危机终于爆发。公子段预谋兵变,与母亲姜氏约好里应外合,攻取国都,现在新郑(郑州南)这个地方。不料情报泄露,庄公派兵讨伐段的封邑,现在荥阳(郑州西)附近。兵临城下,段不得民心,被封地人民出卖,不得已跑到鄢陵(郑州东),庄公又追到鄢陵去打。最终把段赶到黄河北边,现在的新乡辉县(郑州北)完事。这就是亲兄弟亲娘之间发生的事情。

    《公羊传》、《谷梁传》对《春秋》中“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注释的更直白,让读者不由的对孔老夫子九曲十八弯的花花肠子无比钦佩。《公羊传》也说用这个“克”字,就是在强调郑庄公的恶。那为什么不把段称作弟弟呢?因为弟弟以国为敌,不像个做弟弟的。庄公自己也说段是“不义不昵”。为什么要写明“鄢”这个地点呢?《春秋》中有些战争并没有写明地点,这样写明地点是在说段与郑国为敌。因为鄢这个地方并不是郑国的属地。《谷梁传》则说,把郑庄公叫做“郑伯”,意思就是郑国的老大,郑国的国君,《春秋》中凡杀掉自己长子或者同母弟的国君,都这么叫,什么什么伯,因此知道段是庄公的亲弟弟。说不称段为弟弟、公子,直呼其名,就是在贬低。说虽然段失臣弟之道,咎由自取,但《春秋》对庄公的否定批判更甚于段,“贱段而甚郑伯也”。因为庄公“处心积虑”,太阴险了。什么才叫做“信息量很大”?还有比的过《春秋》吗?

    所谓兄弟阋于墙,最是无情帝王家。这一切也都是有原因的。庄公生下来就被母亲嫌弃,姜氏对待庄公冷酷无情,对待段却是娇纵溺爱,两种极端态度养出了两个一样没人味的人。因为《左传》的记载,让世人产生了迷惑,很多人都很同情庄公。也觉的段是自己作死,庄公没什么错。庄公乃一代英主,他在位四十几年是郑国最强大的时期,而且似乎也很明白道理,能说出“多行不义必自毙”这种名言,他也知道弟弟“不义不昵”,也能看出别人没人味,铁石心肠,可他就是不知道看看自己。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中,评价郑庄公“惨刻寡恩”,虽然郑庄公有气魄,有才干,通晓经义,但他仍然是一颗坏心。

本文作者:西西河的语迟,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