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健身 >正文

练太极拳如何做到“足下生根”?

2020-10-28 00:39    

杨式太极拳一代大师杨澄甫先生门下有一位高足叫郑曼青。他在台湾被誉为“五绝老人”。这五绝分别是诗、书、画、医、拳。可见这个人得有多聪明吧!他虽然身单体薄,但在太极拳推手的功夫上却体现了“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的境界。

01

他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正如他自己所说,对方来手要我哪我都给你哪,唯独中定不能给。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要哪给哪这叫舍己从人。要哪哪不顺着人家这就是主观用事。彼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嘛!不顺着对方就无法实现引进落空的效果,而欲引进落空还得保证不丢不顶的粘着对方。这样才能在顺而不顶的基础上将对方的力空掉而作用不到我的身上。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说的也是这么回事。这种左右的受力变化像极了我们所熟知的天平的两个托盘——哪边受力哪边就会顺势偏沉(偏沉则随),这种变化和物体的重量会形成对等的大小,这就是所谓的不丢不顶。其实,太极拳的道理真的就这么简单。只是要把它装到身上的确又是很难。没有具体的方法是绝对不行的。而且这个方法必须得是完整的习练体系。所以,太极拳绝不是直接练拳架子就能练成的。更不是看视频,看老前辈们留下来的心得就能练出来的。可这么做的人现在太多了,到底可不可行,时间和事实已经证明。

02

天平的两个托盘之所以能够有着如此精准的反应是与它稳定的底盘所分不开的。如果底盘都不稳,那么两个托盘是绝对反应不精确的。同理,两个手臂若想发挥出不丢不顶的引进落空之效,就必须要在腰腹这里形成夯实的底盘效应。而这个底盘的效应又是依托脚下的功夫练出来的。

在很早很早的过去,太极拳讲究的是三盘的练法。其分别是天盘,人盘,地盘。这种概念实际是将人与天地自然的天人相应的传统文化理念放之于人身的体现。其练习的次序就犹如小孩长个似的——由低向高去练。不这么练就会杂乱无序,或者必有缺失。所以呢,先从地盘功夫练起,再练人盘功夫,最后升华到天盘功夫。地盘功夫是为人盘功夫打基础,服务的。人盘功夫是为天盘功夫打基础,服务的。

03

所以,练太极的人想要练出腰腹这个大底盘,就得从地盘功法练起。地盘功法侧重的就是腿上的功夫。因此呢,在传统太极拳的正确练法中从一开始就要求松,而且要求松至脚下。为什么要松至脚下?就是为了先让脚下生根。如果能做到松至脚下,你想想整个的人体是不是也就意味着都是畅通的了?否则,中间若有僵滞的地方,就绝对无法实现松至脚下的。

在往期的文章中谈到太极拳的内劲是怎么练出来的,其实已经把这个点到了。但是我没有说的是,那么练的作用还能干什么?今天我可以告诉大家,那么练的作用就是通过松至脚下,然后在人体和大地形成连接畅通的前提下,通过人体对大地的作用力,和大地的反作用力将下肢形成的内劲去锤炼腰腹。这样,我们太极这个门练腰腹,练丹田就与其它武术门派练腰腹,练丹田大不相同了。

04

怎么不同呢?不借助地力而是通过本力来练腰腹,那叫做拿自己练自己,用的都是后天的力。通过借助地力做为推动力而练腰腹,这叫借地之力,顺人之势而来练自己。这层奥妙是常人根本想不到的!只有这样形成的腰腿之功才是真正的太极大道。所以,老前辈们在谱文中留下来的:“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必于腰腿而求之”指的就是这个。这也是郑曼青先生所说的“唯独中定不能给”的含义所在。如果自己的腰腿都给了对方形成了背势,你就是再舍己从人,你又如何有空闲让对方形成难受的背势呢?所以,想具备我顺人背的中定之功,练法必须要做到足下存根!否则,你学的太极拳真的就是太极操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