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中国 >正文

2018,涌动军营内外的时代热词

2020-10-28 07:56    

此刻,回望一年的军事新闻,那些曾让我们倍感振奋的一条条消息、一个个人物、一场场演习,在脑海里不断浮现,让人心潮再起。还记得这一年,这些涌动军营内外的时代热词吗?

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这一年,让我们感念的那些热点

■范承达

转眼间,2018年接近尾声,光阴之箭也将穿越年轮,抵达2019。

此刻,回望一年的军事新闻,那些曾让我们倍感振奋的一条条消息、一个个人物、一场场演习,在脑海里不断浮现,让人心潮再起。

此情可待成追忆,回味在心更奋然。

还记得吗?在年初的两会上,习主席指出,必须做好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该保障的要保障好,该落实的政策必须落实,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习主席的话语让多少军人惊喜,让多少军属振奋,以至于习主席讲这段话时的视频,连续几天刷屏。

这一年,从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到军人依法优先向全国交通各领域拓展,从新修订的共同条令规定“军人非因公外出可以着军装”到授予20名同志“最美退役军人”称号,几乎每一个月里,都有数则“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新闻刷屏。

还记得吗?5月27日,当我国两艘航母同时出现在一幅照片上时,网上立即出现了点击量数小时破亿的现象级传播。有媒体统计显示,双航母“同框”照片当时全球有1600多家网站放在显著位置。“这才是真正提气的头条。”“航母尽快形成战斗力,强国强军需要你。”如今,再次搜索双航母“同框”照片,网民之前那一条条跟帖给人的感觉还是一个字——“燃!”

这一年,有关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的新闻,也频频刷爆朋友圈。比如,在第十二届中国航展上,当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飞出“眼镜蛇”“落叶飘”等超机动动作时,国人无不为我国国产发动机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并进入实用阶段而欢呼、振奋。

还记得吗?当杜富国在扫雷中失去双手和双眼后,有关他的新闻连续数日受关注。他在病房里断臂敬礼的视频,让我们泪奔。军人的牺牲不止在战场,人们感念的是中国军人对祖国的无私、对牺牲的无畏和对奉献的无悔。

这一年,还有很多“伤离别”新闻:19岁的战士郭豪把青春永远定格在训练场;58岁的王继才告别了他用生命站哨的开山岛;101岁的程开甲在做了一辈子隐姓埋名的事业后,让全国人民记住了他的名字……报刊上、电视里、网络中,人们把他们的事迹放在头条,也把他们忠诚、爱国、精武、奉献的崇高精神,举过了头顶。

新闻飞速更替,是网络时代的鲜明特点,以至于有的热点还没来得及关注,就湮没在信息海洋。然而,这些新闻为何能永久留存在我们心里,想起来让我们感动?因为“他们不仅仅是新闻事件,更是契合了人们对时代精神的呼唤,让人们一同产生共鸣”。

一位哲人曾说:“一个人的关注点,就是这个人的价值观。”什么样的新闻成为热点,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反映的是一个群体的精神世界,从中能感知社会变迁、触摸时代脉动。然而,分析历年来几乎所有军事热点新闻不难发现,“牺牲”“奉献”都是这些新闻的热词。救灾现场中的“最美逆行”燃爆网络,长江浊流里的“最美潜游”持续转载……新闻易碎,但精神不朽;热点会冷,但温情长存。一茬茬“最可爱的人”用一个个“最美”告诉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爱国奉献永远都是人民子弟兵的精神高地。

诗人艾略特说:“我们所有探寻的终结,都会回到我们的出发之地。”此去经年,“篝火已熄,但心灵仍在燃烧”。

再见,2018。

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启程! 责任编辑:杨一楠

北部战区某旅上等兵李明去年荣立二等功。今年1月,郴州军分区宜章县人武部领导将喜报送到李明的家乡,并将喜报挂到墙上。 李亮亮摄

新修订的共同条令今年5月施行后,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组织家属来队参观,感受军营工作与生活,增强军人的职业荣誉感。 薛子康摄

11月下旬,第77集团军某旅在西北大漠开展实战化训练。黄腾飞摄

奉献与尊崇

热词:军人依法优先、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军人非因公外出可以着军装

岁末,总有一种情感萦绕心头。盘点2018年中国军队的热词,“奉献”二字注定拨人心弦。今年,中国军人让这个词语再次升温,也因为军人的奉献,更多的掌声为军队喝彩。

时光流逝,一些面孔始终被人们铭记。《我的战友,生于1998,牺牲于2018》——这是某微信公众号的一篇“10万+”文章。对大多数人来说,拇指滑动手机屏幕的一刹那,太多“10万+”文章一晃而过。但有一种力量让人动容——

2018年7月30日,陆军某旅19岁战士郭豪,在高原演习中突发心脏骤停不幸牺牲,人们在他的头盔内侧,发现“理想高于天,越苦越向前”这样一句话。这是他的人生格言,他的理想永远定格在冲锋的路上。

19岁,郭豪本可以和同龄人一样,享受美好生活。中国无战事,和平有牺牲。军人站立的地方,他们用奉献守护着岁月静好。写在郭豪头盔里的10个字,深深地镌刻在每名军人心中。

回望2018,我们为牺牲热泪盈眶,也为信仰心生敬佩。“参加边境军事行动,身上有22处伤口,经历过15次大手术,身体里仍残留着4枚弹片……”今年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八一勋章”获得者韦昌进走到台前,讲述当年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感动着无数观众。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一年,在韦昌进曾经战斗的地方,一位叫杜富国的排雷兵,面对生死抉择,勇敢地说出“你退后,让我来”。奉献永远是军人的本色,不因危险退却,也不因时间流逝褪色。

对军人而言,分量最重的勋章,是来自社会的尊崇。阳春3月,北京人民大会堂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一次,掌声献给了军人和退役军人。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全面提升退役军人工作水平,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正如一场当春乃发生的“及时雨”。

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国防生石洪柱,第一时间将这条新闻转发到朋友圈。消息一出,朋友圈引来众人点赞。令人振奋的不止这些,在刷屏的前一天上午,习主席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指出,军人是最可爱的人,让军人受到尊崇是最基本的。必须做好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就此成为社会风尚。

花朵的追求是芬芳,树木的追求是成长,星星的追求是闪亮,军人的追求是荣光。“军装、荣誉证书,一样都不能少。”今年5月,准备休假的火箭军某旅勤务连士官孟泽满心欢喜。入伍以来,这是他第一次穿着军装回家。以前,父母眼中孟泽穿上军装的印象,只存在于一张张照片中。新修订的共同条令今年施行,明确“军人非因公外出可以着军装”这一新规。透过新一代共同条令,我们看到军人荣誉越来越有分量,“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离我们越来越近。

军装是军人的“皮肤”,也是观察军人职业荣誉感的一面“镜子”。2018,“军人优先”话题依旧火热。一年来,沿着我国四通八达的交通线,“军人依法优先”通道在各大火车站、机场不断开通。这一拥军暖心之举,让官兵们倍感职业荣誉和使命担当。

我们走向“依法优先”的通道,也踏上另一个“优先”战场。在国家主权遭受侵犯时,中国军人庄严承诺:“相信我,我能赢!”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中国军人坚定地站出来:“有我在,请放心!”

郭豪在雪域高原倒下了,他的战友们依然在“生命禁区”坚守;边境雷区一声巨响,杜富国负伤了,但更多的勇士还在前行……

英雄,从来不是独行;奉献,永远值得歌颂。一路走来,我们度过极不平凡的2018,我们期待新年的到来,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崇尚英雄的浓厚氛围,构筑崇军尚武的“精神长城”。 责任编辑:杨一楠

打赢与创新

热词:我军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参加境外规模最大的演习、双航母“同框”、中国航展“创历史新高”

沐浴着尊崇的目光,我们继续前行。进入深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专题展区,人们全方位体验到武器装备发展成果。展区内一个巨大的武器装备模型展台,整体外形像一艘巨轮,陈列各类武器装备模型。这是一个看点十足的年终装备“嘉年华”。

透过这艘静态展示的“巨轮”,我们仿佛对4月海上阅兵身临其境。当战舰破浪而来,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隆重举行,一大批新型装备接受检阅。这是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进程加速推进的有力佐证。

这一年,服役6年的辽宁舰是关注的热点。在海上阅兵中,辽宁舰航母编队精彩亮相赚足了人气。1个月后,在大连造船厂,军迷为双航母“同框”而欢呼。随后,首艘国产航母启航,进行首次海试。这一步,标志着中国航母建造开启了新的里程。

暂别海上阅兵的“规模最大”,时间的脚步继续向前,我们再次“创历史新高”。走出国门,在768平方公里的楚戈尔训练场,另一种气势磅礴正在上演。“东方-2018”战略演习, 我军参演的99式主战坦克、86式步战车、08式8×8轮式战车族……各型装备车辆1000余台,这是我军历史上派兵出境参加演习规模最大的一次。

“创历史新高”,在中国军队装备硬实力发展的进程中永远都是过去时。国防实力的增长,让走出国门沙场演兵底气更足,也带来中国航展上中国空军的“圈粉”无数。

在第十二届中国航展上,一条关于歼-10B的飞行视频刷爆朋友圈。一时间,“推力矢量”这个陌生术语变得家喻户晓。无独有偶。运-20灵巧抖动“翅膀”徜徉长空,运-20首席试飞员邓友明,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第十届中国航展,“胖妞”首次亮相,当时是试飞员进行表演。4年过去,驾驶战机驰骋蓝天的人已由部队飞行员领衔。从试飞员到飞行员的变化,正是装备快速形成战斗力的真实写照。

打赢人才的战争,才能打赢明天的战争。只有把手中装备搞懂摸透,才能让装备发挥出最大效能。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上指出,人才资源是强军兴军的宝贵战略资源。新质战斗力生成既需要装备硬实力的保障,也离不开人才软实力的支撑。我们赞叹装备发展的巨大成就,也点赞千千万万铆在战位的官兵,在一次次实战化演习中,让装备在他们手中迸发出新质战斗力。

岁末关口,我们的指尖再次滑动手机屏幕,100名改革先锋获得者名单引人瞩目,名单中军人的名字熠熠生辉。戴明盟,曾第一个驾驶“飞鲨”在辽宁舰完成“惊天一落”。如今依旧在飞行的他,亲历中国航母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见证航母战斗力一次次突破。

如何快速形成新质战斗力?同样是“改革先锋”的蒋佳冀和新一代年轻飞行员一直在探索着。他们最渴望的,是打赢未来的战争。经历2次武器装备换型,操作过3种型号导弹,5次受习主席亲切接见,“八一勋章”获得者王忠心没有停下脚步,在他看来,“打赢不仅是宏观层面的事,更需要每一名官兵的努力和担当”。 责任编辑:杨一楠

变与不变

热词:武警部队领导指挥体制调整、文职人员改革、司号制度恢复、传承红色基因

回首这一年,我们在改革的巨变中走来,也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出发。

当2018年第一缕阳光,洒在武警浙江总队绍兴支队的营区,谢瑞,这个第6年的老兵如往常一样走上哨位。不同的是,营门口的那块牌子发生了变化。从绍兴市支队到绍兴支队,一字之变,意义非凡。这一年,按照“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的原则,对武警部队领导指挥体制进行调整。

根据党中央决定,2018年1月1日零时起,武警部队由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实行中央军委—武警部队—部队领导指挥体制,归中央军委建制,不再列国务院序列。

新体制带来新变化。今年的“退伍季”多了“集体退役”的热词。这一年,武警部队跨军地改革有序进行,根据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退出现役;海警队伍整体划归武警部队领导指挥;森林、黄金、水电部队分别整体移交应急管理部、自然资源部和国务院国资委。

这一年,改革的进程持续推进。对田巍来说,感触颇深。今年夏天,这个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求职者,“刚回国时,原本打算到外企工作”。后来,他改变了择业想法。当时,“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的消息引发热潮。一个月后,14万余名考生走进考场,田巍正是其中之一。说起选择部队的缘由,他认为,新的文职人员制度在文职人员身份属性、职能定位、岗位设置等方面实现了全面重塑,在部队工作同样大有可为。

有军史专家说:“一支不记得来路的军队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在伟大变革中阔步前行,也在继承优良传统中回归本色。不管军队怎样改革,体制再变、环境再变,但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始终不变,军人本色始终依旧。

我军历史上,一个叫军号的物品,承载着我军官兵英勇顽强的军人本色。今年国庆节,对第77集团军某旅俱乐部放映员、中士龚俊之来说,除了假期的喜悦,还有特殊任务让他期待。这天清晨,他早早来到广播室,再次检查营区广播。过了一会,一阵嘹亮激昂的起床号音,划破营区的黎明。他和他的战友在新的作息号声中,开启新一天的军营生活。

那个清晨,这样的号声在座座军营响起。今年,我军司号制度恢复和完善工作全面展开。人们热议,“这是光荣传统的回归、红色基因的回归、军队血性的回归”。军号的回归为何会引起如此关注?有专家认为,它让号令意识有了“活的载体”、让红色基因重新流光溢彩。

军号声响起,与一年来全军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高度契合。今年6月,中央军委专门印发《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这是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官兵备战打仗的热情不断被激发出来。

回归,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我们始终牢记,2018新年第三天,习主席向全军发布训令,指引全军踏上练兵备战新征程。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歼-15舰载机成功夜间起降、运-20首次与空降兵部队联合训练……这一年,我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闻令而动、遵令而行,掀起了大抓军事训练热潮。

时序交替,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走过2018,我们被尊崇的目光温暖,我们为奉献的崇高感动;我们自豪于装备硬实力的增长,我们探索着新质战斗力的生成。我们欣喜地看到,曾经的好传统正在回归。我们也更加坚信,未来的征程会更加壮丽。 责任编辑:杨一楠

2018年热词回眸

改革开放40周年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表彰的100名改革先锋名单中,几位中国军人的名字引人瞩目。

40年来,国防和军队改革与国家改革同步,与国家发展同向。在民族伟大复兴的航道上,人民军队与伟大祖国搭上同一艘“梦想巨轮”,开启新航程。

护航10周年

起航、护航、返航……亚丁湾上密密匝匝的航迹线,见证着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国力量。

今年是中国海军护航10周年。12月9日,第31批护航编队开启新征程,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自2008年12月26日起,这条以汉英两种语言播发的通告,成为确保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中外商船安全航行的“平安之音”。10年间,中国海军为维系国际重要水道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

军民融合

在军民融合的春风里,军工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上,新型军队指挥系统、各类无人设备、遥控武器平台等一批与部队战斗力相关的强军利器集中亮相。

更多变化,发生在一座座军营。军工人走上演训场,走近一线官兵,寻找官兵需求,破解制约战斗力生成的道道难题。丛林演习,搭载特战队员的“山猫”全地形车迅速穿越山林,悄然渗入“敌”后;边防线上,巡逻官兵踏入深山密林,通过北斗手持机随时保持“在线”;扫雷一线,军工人对无人扫雷车的相关性能进行又一轮实地测试……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闪耀军营,越来越多的军工企业投入到武器装备研制中,一件件管用好用的装备列装部队,军民融合为国防军队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新型军事人才

今年12月,2018年军事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意味着我军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正加紧构建。

微课、公开课、在线课程……如今,对大多数官兵来说,打开手机,有了更多新选项。这是与你我息息相关的改革制度,发挥好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这“三驾马车”的作用,才能让新型军事人才不断涌出。今天的人才培养体系,影响甚至决定着军队的未来发展。我们相信,站在新起点上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必能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上实现新作为,为强军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责任编辑:杨一楠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