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区区14个字的书法,即使放大20倍也无懈可击,成为国宝级文物

2020-10-28 21:02    

在中国的国宝之中,有的相当复杂,有的却看似普通。比如说王安石所写的《楞严经旨要》,是密密麻麻摘抄了《楞严经》中的一大节。但同时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国宝《苦笋帖》,却只有区区14个字。虽然字数少,价值却一点都不低,被誉为“传神之作”。

这份《苦笋帖》,是有著名的草书大家怀素所写。怀素是唐代著名书法家,由以“狂草”书法而出名,被人称为“草圣”。他自幼出家,除了禅学以外,酷爱书法,与当时的张旭齐名,又被称为“颠张狂素”。唐朝虽然书法家辈出,但只要讲述书法简史,都不能回避怀素和尚。

然而,在怀素为数不多的存世品中,这份《苦笋贴》却显得实在太过单薄。因为在绢本之上,却只有这样14个字:

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现在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苦笋即笋子,是一种蔬菜,茗即茶,这都没有什么稀奇的。有人认为,怀素的这句话是:苦笋和茶的味道都非常好,所以请直接送来吧,怀素敬上。另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苦笋和茶口感很好,你赶紧来。

这副字,只有署名,没有收信人的称谓,也没有提及其它的内容。要知道,在唐朝的交通并不像现在这么便捷,送一封信并不容易,仅仅就闲聊这一句话,未免太过奢侈。除非是同城送信,但那也许是让人带口信更为稳妥。

因此,小珏大胆推测,这份被后人称之为《苦笋贴》的国宝,很有可能是一封正规书信的最后半截。前半部份,因为各种原因遗失或者损毁了,当后人发现它的不凡时,只好用心保存后半截。

尽管它的意思,并不明确,但幸好评价一件书法作品,更关键还是字的好坏。由于字数少,字体变化并不多,而且在笔画构建来看,也相对均匀,不如怀素平时的书法作品那样,在各笔画之间的用笔夸张,造成不死不休的独特效果。

它的美,主要是是在于流畅洒脱的意境。这14个字,宛如飞龙一般,呼之欲出,又如同字字有神,通灵剔透。近观这些字,那怕用20倍放大镜来看,也是气势如虹,显出了狂草的奔放和从容。

虽然没有亲见,但懂书法的人可以看得出来,怀素在控制用墨和笔画时,并非是以力度来衡量。它是以书写的速度和运笔的节奏来达到这个效果的,这样一来,字就没有矫揉造作之感,而增加了流畅的风格。同时,因为这是一封给友人的书信,怀素虽然也是用的草书,但明显少了一些“狂诡”,多了一些自由洒脱。

曾经有人质疑,这件国宝是绢本的,是否是当时的临摹本?其实,在唐朝的时候,给友人写信,确实是用丝绢的。著名书法家、收藏家

徐邦达先生就对此考证过:

唐人写信用绢,是当时的习俗。卢仝诗云:“口云谏议送书至,白绢斜封三道印”,可为佐证。——《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

另外,它上面密密麻麻的收藏印章和题跋证明,这件《苦笋贴》曾经进入过宋朝的内府、元代欧阳玄,明代项元汴,清朝安岐直至乾隆内府,后来清朝著名的书法家和名人永瑢、永瑆、奕訢、戴滢等都一一收藏。这样流承有序的作品,自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传世珍宝。

昔日王侯将相才能拥有欣赏的国宝,现在也收藏在上海博物馆之中,成为了平民百姓也能驻足欣赏的佳作。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