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情感 >正文

微纪录片《乡愁·雄安》:时间里的收藏家

2020-10-30 07:29    

电影,承载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它就像回忆,可以是平淡中的讲述,可以是激情尽数燃烧,也可以是历久弥新的往事。

68岁的董克忠这一生放映过的电影有几千场,从风华正茂,到华发初生。被夜色笼罩的村庄,最明亮最聚人气的地方就是露天影院。白色幕布下聚集的男女老少,发动机的突突声、倒胶片的沙沙声,还有不时在光柱里飞来飞去的飞虫,几十年了,都像电影情节一样,一幕一幕流淌在董克忠的放映人生里。

时间的脚步总是匆匆,但它们从来不会空转,总会给有心人留下微妙的印记。董克忠将他年轻时放电影的老设备、老胶片小心翼翼地存放,不定期拿出来整理、擦拭,那种感觉,就像与老友在崭新的时光里重又相逢。

回忆,寄托着人们的悲欢离合,它又像电影,旧事可以重提,旧物可以如新,更能悉数珍藏。“杨福春渔耕记忆展览馆”里,就珍藏了许多这样的老物件。

56岁的杨福春是安新县大王镇北六村的村民,他用了20年的时间,收集正在迅速消失的白洋淀传统渔耕工具和生活用品,如今,已收集有千余件。

“过日子凭这些渔罾网罩,话乡愁忘不了石磨箩筐。”这间并不算大的展览馆,是杨福春用自己的家改建而成的。渔网、渔叉、大罩……看似样貌寻常的老物件,在杨福春心里,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

简单的花罩,把杨福春的记忆从浮在云端的风雅拉回到了市井的烟火,摸鱼归来,母亲总会在大铁锅里把它们炖的喷喷香,那种味道对于在白洋淀长大的孩子来说,虽然寻常,却足以让他回味一生。

杨福春,用不断收集的上千件老物件,将淀上人家的琐碎日常变成了值得收藏的记忆,董克忠,却依然用相机在记录着每一个即将成为回忆的瞬间。

时间就像收藏家,每一段人生都被细碎地排列在记忆的储藏架。笑过的畅快、哭过的淋漓、前行时的坚定、离别时的惆怅,须臾间充盈在眼底、心头。但无论如何,那些经历过的时光都不会简单地成为过去,它们更像是璀璨的明珠,将未来的每一天悄悄照亮。

(原题为《瞬间 永恒 |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