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考场作文审题,你懂得转换吗?

2020-10-30 10:12    

转换能力”就是指考生拿到一个陌生的题目或不容易对付的题目后,能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其转换成具体可感的、自己熟悉的话题、自己拥有素材的话题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考生的审题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生能将一个陌生的题目或不容易对付的题目转换成自己熟悉的题目或容易对付的题目,他的这篇作文就能取得成功;否则,面临他的只能是失败。

作文审题中的“转换能力”不仅适用于话题作文,也适用于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下面举例阐释之。

例1:2006年安徽卷作文题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所给话题“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考生在写作时,必须将其转换成自己有感悟、有素材,且具体可感的一个话题来写。转换成一个什么话题呢?实际上题目已给了充分的提示:“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考生在写作时,只须根据自己的实际从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话题即可。当然,考生还可以不用提示语给出的话题,自己重新拟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话题来写也可。

例2:2007年宁夏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了。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经盛过硝酸纤维素已经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地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相像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材料蕴涵的话题有:机遇与创造、执着与创造、我们与创造等等。考生在写作时,只须按照上述话题作文的路子将其转换成自己熟悉的、有能力拿下的话题即可。

例3:2006年北京卷作文题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北京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北京的符号”很宽泛,但提示语对此已做了很具体的阐释: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所以,考生写作时,依然可按前述的方法操作即可。

从技巧的角度来讲,考生可掌握以下几种转换方法:

1、大小转换法

面对一个大而宽泛的题目,我们应学会将其变“小”,即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选择具体的人、事、物表现它;反之,面对一个内涵和外延较小的题目,我们应学会从“小”中挖掘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主旨来。

A、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三自方针,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所提供的“话题” 往往是一个大而空的理念,如“忙”“安”“诚信”“转折”“自然”“明天”“生命”“价值”“欣赏”“沟通”“关爱”“空间”“发现”“责任”“财富”“机遇”“多彩”“环保”“挫折”“亲情”“珍惜”“呼唤”“把握今天”“留给明天”“心灵的选择”“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这些题目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内容范围比较广,时间跨度比较长,空间距离比较大。如此广阔无边的题目,如果简单地顺着它写,文章空泛无物、苍白无力;但这类题目也为广大考生提供了张扬个性、驰骋笔墨的广阔天地。只要我们能够很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化大为小”的写作技巧,写作的难题就可迎刃而解。

B、小题大做

有的话题作文,角度狭窄,涉及范围较小,要想使作文变得内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借助联想,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小题大作,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前面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

2、虚实转换法

“虚”指抽象的看法、道理、精神;“实”指具体的人事物景。这种方法是指指面对一个陌生的题目,能够在抽象与具象之间从容转换。

A、化实为虚

有些作文题 面目较“实”,立意时可化实为虚,以虚对之,比如下列这些作文题:

“水”“梦”“脸”“桥”“根”“门”“圆”“网”“家”“美景”“自然”“规则”“起点”“掌声”“泥土”“节日”“财富”“明天”“笑声”“风暴”、“潮汐”“窗口” “自然”“时间”“回家”“友情”“亲情”“春雨”“生命”“足迹”“对手”“色彩”“幸福时光”“寻找最美”“我的奶酪”“心中的风景”“生命与环境”“面朝大海”“一叶、一枝、一世界”“美丽的珍珠”“我和风雨雷电”“春天的故事”“刻骨铭心的事”“新时代的中学生”“ 跨出勇敢的一步”“今年花盛去年红”“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这些题目所涉及的都是生活中那些具体可感、实实在在的写作对象,它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等。如果采用写“实”的手法,显然不太好写。那么我们不妨采用迂回的办法,避实就虚。

B、化虚为实

我们先看看这些作文题:

“爱”“安”“诚信”“纪念”“把握”“改变”“追求”“牵挂”“幸福”“成长”“个性”“善良”“感激”“宽容”“品味”“转折”“包容”“尊重”“共享”“竞争”“境界”“嫁给幸福”“尊重生命”“留给明天”“敬畏自然”“走向未来”“学会放弃”“放眼世界”“学会欣赏”“学会合作”“感悟生活”“战胜脆弱”“学会承受”“面对缺陷”“呼唤绿色”“人生的幸福”“生命的真谛”“痛苦与快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条件与命运”“心灵的选择”“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平凡与自豪”“尊重与宽容”“平庸与快乐”“我的精神空间”“纪念与忘记”“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

这些题目看起来颇为抽象甚或“空洞”,采用直接记叙、描写或议论的方式,同学们容易茫然无从下手,或东拉西扯,看不出要表达的重点。那么我们就可以采取“化虚为实”的办法来表现了。

3、意象转化法

有些作文题比较抽象,立意时可将其化为具体可感的事例去解释、表现、阐述或说明抽象的主旨与道理,从而使主旨与道理更易为读者理解。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是《谈意气》,题目还给出了“意气”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1.志向、趣味和性情;2.意志和气概;3.偏激、任性的情绪。虽然如此,“意气”一词仍然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考生在写作时,只有将其化为具体可感的人、事,作文的立意才能清晰,作文的内容才有可能充实。另外,像2006年湖北作文题也是这类题目。题目要求考生以“三”为话题,展开联想,写一篇作文。“三”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字眼,考生写作时,如不能展开联想,将其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则很难下笔成文。

有些作文题比较形象、具体(如2004年全国作文题 “面对大海” ),立意时可采取“化象为意法”的方法,从中提炼出抽象的观点、意旨、看法、道理。如200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是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所给话题很形象、也很具体,写作这样的题目,考生就可采取“化象为意”的方法来构思、立意。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题(两副图形)、2007年全国卷Ⅱ作文题(一副漫画)均是这类题型的典型代表,这里不在赘述。

4、远近转换法

有的作文话题取材于历史,或空间距离较远,我们不必也追踪到远古或远方,而完全可以从现时的身边生活中寻觅写作素材,以“近”写“远”,以“今”写“古”。2005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是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从内容上讲,这两句话谈的是诗人作诗,同考生的生活显然有一定的距离;从年代上讲,王国维是清末人,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因此,写这样的一道“远”题,考生首先必须将其由“远”拉“近”,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这篇作文才有可能写成功。

有的作文题就以身边材料为话题,我们写作时就要避免“近题”近写、就事论事,而要透过表面的“近”,挖掘出其内在的“远”来。2006年辽宁高考作文题是“肩膀”,“肩膀”是人人都有、人人每天都要接触、看到,且要使用的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是一个典型的“近题”。写作时,考生必须挖掘、抽象出“肩膀”的象征意义,这样,这篇作文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就“肩膀”论“肩膀”,不能通过表面的“近”,挖掘出内在的“远”来,那么,这篇作文肯定要失败。

5、因果转换法

有些作文题,呈现的是某种现象或结果,写作时,可采取由“果”探“因”的路子。如2005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北京的符号”就是这样的题目。“北京的符号”是什么?是故宫,还是四合院?是天桥的杂耍,还是老舍的作品?是王府井商业街,还是中关村科技园?……考生在写作前必须先定下来,定下了这项内容,然后再沿波讨源,探析原因,文章就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有些作文题,呈现出来的是某种现象或结果的原因,写作时,就可顺着这个原因大胆想象,推测结果。如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题目。考生在写作时,只须沿着“假如记忆移植以后会出现什么结果”这样的思路往下写,就会写出好文章。另外,今年的辽宁卷高考作文题“我能”也可采取这样的思路来写作。考生只要把握住“我能”的实质就是“自信”,自信的人会走出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呢?综观古今中外,这方面的材料非常多,考生只要选择好、运用好,就会写出不错的文章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