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影 >正文

从《血战钢锯岭》思考美国社会的根基

2020-10-30 11:18    

《血战钢锯岭》在西方世界引起过广泛而激烈的争论,它引发了基督徒是否可以以暴制暴,是否可以参与战争和政治的分歧。

电影是根据真实发生的故事改编的。

在1942年的太平洋战场,军医戴斯蒙德·道斯不愿意在前线举枪射杀任何一个人,因为他是一个基督徒,他的教派恪守“凡动刀的必死于刀下”的教训,坚决禁止持刀动枪。

道斯因自己的和平理想遭受着其他战士们的排挤,甚至军事法庭的制裁。尽管如此,他仍坚守信仰原则,孤身上阵,无惧枪林弹雨和凶残日军,誓死拯救即使一息尚存的战友。

战场上,他带着《圣经》冲入枪林弹雨,不停地祈祷,乞求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再多救些人,最终以一人之力将75名受伤战友运送至安全之地,得以生还。

其实跟道斯一起上战场的战友中,多数都是基督徒,但幸亏不都是道斯的教派,否则这仗就甭打了,等着日本人杀到手软自动停止就可以了。被杀的因为恪守了教义灵魂升天安息主怀,没被杀的领取良民证继续无限忍耐且有恩慈。

事实上,不仅是道斯这样的普通士兵坚决反战,就连美国政治人物中也有这样的人。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罗斯福在国会发表演讲要求对日宣战,投票的时候竟然有一张反对票。投反对票的是一位叫兰金的女性议员,此人有一颗扶危济困、和平至上的圣母心,在美国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血战钢锯岭》的真实事件,其实映射出了基督教的两个重要原则——公义与恩典的秩序关系。

美国这个国家自诞生以来就是一个另类的面目,自托克维尔开始,世界上研究美国的学者不计其数,都想从原理上解开美国政治制度、社会秩序的秘密。拉塞尔·柯克所著的《美国秩序的根基》也是这种努力之一。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美国是以基督教伦理立国的国家这一说法,许多基督徒也因此为傲。但是,由于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包含旧约和新约两部分,在一般性阅读中,会发现新旧约许多内容存在矛盾,最显著的就是旧约神的暴烈无情,新约耶稣的怜悯恩慈。

这种矛盾长期以来深刻地考验着一代代基督徒,自中世纪以来,从各个思路解释和弥合这些矛盾成了历代信仰者的一个重要工作。

在启蒙主义的冲击之下,对圣经的态度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喜新厌旧的倾向。喜新就是喜欢新约,厌旧,就是厌恶旧约。当前对欧美各国造成毁灭性恶果的白左现象,究其本质就与这种喜新厌旧,从而丧失了正确的秩序观。

去年,拉塞尔-柯克所著的《美国秩序的根基》汉译本引起知识界关注,这本书中提示了把秩序观锚定旧约的重要性。

柯克以其保守主义思想而闻名美国,其思想影响了尼克松、里根等美国总统的施政方向。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秩序的根基》面世的时候,美国正处于危机之中,尼克松不光彩地辞去总统职务,越南战争正走向灾难性的结局,大学正从学问的殿堂堕落成疯人院。

在世人大多对美国的未来感到沮丧时,作为当代保守主义运动的思想导师,柯克却满怀希望地期盼美国秩序的复兴,将其根基牢牢锚定在《旧约》中的先知时代。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美国秩序的根基》部分章节目录就可以确信无疑:

秩序,人类的第一需要 / 法律与先知 / 从西奈山到马萨诸塞湾 / 耶路撒冷:灾难与胜利 / 公义的上帝 / 公义与震怒 / 上帝在时间和历史中掌权 / 旧约与新美国 ……

作者不无洞见地指出,从古希腊罗马到基督教的中世纪和宗教改革,西方历史的演变过程时时都在酝酿美国秩序的种子:耶路撒冷的信仰和伦理、雅典的理性与荣耀、罗马的美德与力量、伦敦的法律与市场,所有这一切都融汇到由清教徒肇始的美国秩序之中。

在确认了旧约秩序之后,作者也深入思考了新约的作用,比如:

基督教的过人之处 /受苦的仆人来了 /我们是上帝的乌托邦 / 生活在罪恶的秩序之中 / 这是由两股力量统治的世界……

旧约是政治生活的原则,新约是个人修养的标准。

《血战钢锯岭》的现象也正好印证了这种观点:对日宣战,除恶务尽,是旧约公义的必然;道斯的仁爱与和平,是新约恩典的体现。旧约在前,新约在后,公义在前,恩典在后,就是正确的秩序观。

道斯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兵,其奇异的表现属于个人行为,尽管存在争议,终究有其正面的价值,因而也获得了荣誉。而那位投了唯一反对票的兰金,却因其行为明显违背公义,在那次投票之后永远结束了政治生涯。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