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党建引领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04-13 08:05    

党建引领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丹寨县开展四个三机制助力脱贫攻坚扫描

文/张有金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许勇

在丹寨苗岭腹地,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硕大肥壮的林下山鸡,香甜可口的哈密瓜——诱人可爱,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良好景象。这是丹寨县开展脱贫攻坚大力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

要脱贫,发展产业先行。2017年,是丹寨县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坚拔寨最为关键的一年。全县上下全面落实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和县委关于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县委创新机制,探索开展“三看、三转、三带、三增”系列“组合拳”,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县0.9万户贫困户3.07万人已脱贫摘帽,提前完成23个贫困村出列、0.51万人退出的年度任务。

“三看”机制压实脱贫攻坚责任

人是推动脱贫攻坚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利用干部资源,积极推动脱贫攻坚任务?

丹寨县着力在“人”字上下功夫,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用好干部帮扶资源,充分发挥脱贫攻坚考核的“风向标”作用,建立党建考核看脱贫成效、绩效考核看脱贫成效、干部任用看脱贫成效的“三看”考评机制,着力解决了机关干部帮扶不力难题。

充分发挥干部帮扶资源,积极开展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联系乡镇,县“四大班子”成员及县级干部包乡镇,县级干部和乡镇领导干部包片,部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一联四包”“五位一体”脱贫攻坚责任包干工作机制,不脱贫、不脱钩。

丹寨县定期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观摩会,图为观摩团在排调镇党早村参观生猪养殖基地(潘皇权 摄)

2017年“春季攻势”中,全县领导干部深入114个村(居)走访8700余人次,其中县“四大班子”成员走访67个村379户,科级领导干部走访114个村(居)3910户,解决困难问题1100余个,协调帮扶资金8200余万元,落实产业项目649个。

树立从脱贫攻坚一线选拔任用干部导向,优先选拔任用优秀的帮扶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以及在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示范点建设等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比例力争达到20%以上。

“干部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同步小康驻村’等工作中被问责或‘一票否决’,影响期内将一律不得提拔使用。”丹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袁碧华介绍说。

今年以来,丹寨县从有驻村工作经历的干部、乡镇干部提拔任用干部13人,占提拔任用干部总数的28.1%。

同时,配套实施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派出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责同担、奖同享、惩同受的“三同”机制,确保责任层层落实,促进县直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关心、支持驻村帮扶工作,主动协调资金、项目、物资,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乡镇、村脱贫攻坚步伐,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龙泉镇卡拉村在县合医局的帮扶协调下,组建1家公司、2个产业合作社,带动120户农户参与鸟笼编制,年销售鸟笼15万只,年产值1000多万元,并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23家,发展蔬菜种植100亩,建立花卉苗圃基地80亩,实现户均年增收2.1万元。

“三转”机制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去懒。”

为激发贫困户“我要发展”的内生动力,着力改变“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丹寨县积极开展“懒转勤、勤转能、能转富”的“三转”行动,不断激发群众脱贫志向和内生动力,实现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我要小康”的转变。

“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首要的问题是转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彻底甩掉‘等靠要’‘等着扶、躺着要’思想,变‘干部干、群众看’为‘群众干、干部帮’,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丹寨县委副书记杨波介绍。

扬武镇作为丹寨县“三转行动”的试点,通过“能人+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懒转勤201户720人,勤转能1541户5516人,能转富459户1637人。多措施帮带动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自主参与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五一村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2017年种植芹菜500亩,200余户参与种植,辐射带动所有贫困户,每亩纯收入3000元,全年收入150余万元。

丹寨县开展“三育”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群众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图为龙泉镇马鞍村第一书记金晓贵与种植大户刘思勇商议如何扩大种植规模。(潘皇权 摄)

“实施三转活动后,洋浪、干改、五一“三村”组建丹寨县丰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党总支进行抱团发展,激发了贫困户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欲望。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三村”种植黑皮冬瓜和哈密瓜等作物2000亩,预计今年收入1000万元。今年,扬武镇在全县率先脱贫有希望了”扬武镇党委书记王绍先高兴地说。

“三带”模式抱团推产业发展

为全面落实省委“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要求,丹寨县创新实施“强村带弱村”行动计划,有效激发深度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

脱贫攻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弱村。丹寨县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强村带弱村”活动。采取“一帮一”强带弱的联建模式,建立联合党总支或党支部,通过“强弱村交叉挂职,选派强村村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弱村挂任脱贫攻坚指导员,选派弱村村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强村挂任副书记、副主任”等方式,开展“传帮带”活动,把强村发展经验“复制”到弱村。

丹寨县开展“强村带弱村”现场观摩会

“我们高排村在马鞍村的带动下,马鞍村党支部书记刘天富到我们村指导产业发展,帮助建成提子基地58亩、林下灵芝基地50亩、10000余羽生态虫草鸡,辐射带动了我们村所有的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马鞍村不光提供技术指导,还帮我们联系了销路,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高排村党支部书记王启礼高兴地说。

目前,丹寨县114个村居均参与“强村带弱村”活动,实现对63个深度贫困村全覆盖,32个村居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扬武镇五一村、干改村在洋浪村的带动下,“三村”联建种植蔬菜2000亩,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每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到20万元,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华丽“蝶变”。

“三增”机制提高村干部报酬激活力

村干部工作报酬偏低,一直影响着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为有效激发村干部工作激情,丹寨县在保持村干部性质不变、地位不变、作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基本保障、增加政府购买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益奖励的“三增”机制,多渠道提高村干部报酬,确保村干部队伍留得住人、干得成事。

建立增加基本保障、增加政府购买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益奖励的“三增”机制后,村三大员基本工作报酬由原来的每人每月900元增加到每人每月1800元,并每月按时发放,再加上政府有偿购买服务和村集体经济收益奖励等,村干部月工作报酬可达3000元以上,保障了村干部的基本生活,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着力让村干部“安心干”,稳定了村干部队伍。

扬武镇龙塘村去年底新选举上任的党支部书记王兴珍,上任后家庭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积极投入工作,带领群众种白芨、搞产业、开展农村“清洁风暴行动”等,让一个偏远落后的山村向“白富美”转变。

兴仁镇城江村建立“三增”管理模式后,提高了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39户贫困户撕掉了贫困标签,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

“建立三增机制后,只要购买服务考核合格,再加上发展村集体经济收益奖励,村干部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提高了我们村干的工作积极性。”兴仁镇城江村党支部书记潘坤莲高兴地说。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