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影 >正文

这部纪录片,全程屏住呼吸看完

2018-04-13 09:22    

昨天,拉片君在FIRST电影馆看了《塑料王国》。

这部纪录片同时提名了第54届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最佳剪辑。

102分钟,全程屏住呼吸看完,内心十分震动。

它记录了潍坊两户人家在环境恶劣、家庭贫困等现实问题的影响下,在塑料垃圾分拣厂工作和生活的日子。

而这只是导演王久良摄像机里300个小时素材中的冰山一角。

纪录片播放完以后,导演王久良,制片人ruby,以及芦苇老师,曹久平老师都参与了映后的交流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个项目,中国30多年来第一次向WTO提出,禁止进口国外的垃圾。“虽然并不完全是因为这部影片,但也不能说跟这部影片毫无关系吧。”制片人Ruby微笑的说。

映 后 交 流 环 节

导 演 的 话

王久良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垃圾围城》,记录了环绕北京城500多家垃圾厂的故事。也是因为这部影片,他有了去国外交流考察的机会。

有一件事情令他印象深刻:当他惊叹于美国成熟的垃圾分类机器厂的同时,厂经理指着一辆垃圾车对他说“看,那辆车是开往你们中国的。”

很难回避的一个现实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垃圾进口国。当我们源源不断的在生产垃圾的同时,世界各地的垃圾也在源源不断的运往中国。

王久良导演对现场的朋友们说:这不仅仅是个环境问题,还涉及到政治问题、经济问题。

每个人都觉得很沉重,继而沉默,但是王久良导演想要改变。

于是他花了6年时间去做调查、记录、取证,在中国各地走访垃圾处理厂,用图片、视频、文字去记录这些触目惊心的真实。

观 后 感

编剧芦苇:

我是第二次看,第一次看的时候沉默了很长时间,今天看仍然深受感动。塔可夫斯基说:电影的功能是雕刻时光。非常感谢久良,用电影把这个时光给雕刻下来。它将来也会成为像史记一样存在于现在和将来的影片,这是留给子孙的一个惨痛的记忆。

这部影片会是将来留给后代的教科书,我知道有的人不想看到这部片子,但它始终不会被抹杀。

其实我希望将来,我们的故事片也可以拥有这种自由,在现代文明中表达真实的一个窗口。

美术指导曹久平:

芦苇老师已经夸了4次久良了,但我还是想说,这部片真的非常棒非常棒。而且纪录片一旦达到这种程度,它已经接近故事片,影片里的每一个人都栩栩如生,这是故事片无法企及的,因为它太真实。

故事片可能比较诗意,纪录片比较真实。可久良把最难看的垃圾,拍出了美感。我一直在琢磨,我在等影片里让我恶心的地方,可是没有,白塑料和群演身上彩色的对比,光束从垃圾粉尘、破布当中打进来,这些都在电影里成为了美感。为什么我们拍大城市拍的是脏乱差,而王久良把垃圾拍出了生命感?

观 众 提 问

观众:

我看了这部影片内心是很难受的,看这部影片最大的痛苦是一种“无力感”。冷静下来之后,我想问问导演,这6年时间看到了这整个产业链,是不是每一家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状态?

王久良:

所有外国来的垃圾,99%都是按照这种方式处理的,无论大厂小厂。大厂仅仅是机器多了而已,一样是手工分拣。全球70%的塑料都在中国,一共5000多家工厂,几乎一模一样。不只是一个村,是一个镇,都在做这个垃圾产业的工作。他们可选择的余地太少,这是真的让人揪心的地方。

观众:

谢谢久良导演,是一个良心的片子。我想问问,这部电影也在金马奖上提名了最佳纪录片,在欧洲也放映过了,可不可以讲一下在台湾放映的时候,观众,或者业内人士对这部影片的评论。

Ruby:

我是一个住在北京的台湾人,我之前在麦肯锡工作,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国营企业如何赚更多的钱,政府部门如何更有效率。台湾过去也是在用消耗自然资源的方法来创造更多的经济,这部片子是9月在台北放映的,有5场放映,大家都会在影片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大多数的观众,现场都会有人举手表示,自己回家要检查一下平常是如何处理废弃物品的,他们在思考如何减少使用有塑料的产品。

这个行业之所以存在了20多年,因为每个环节的人都找到它必须存在的理由,可能是主观意愿的,也可能是被动的。就像纪录片里的依姐一家为了改善生活从大凉山来到山东,想要为了改善生活有什么错呢?只是他们不知道更好的改善生活的方法而已。所以要求个体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每天都在消耗一次性的东西,今天中国不做(垃圾进口贸易),那它就会去非洲甚至更穷的地方,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个问题会一直存在。

观众:

这些家庭是没有工作了吗?

导演:

资本的流动是非常灵活,它会流到该流的地方,我们在为那些工厂的家庭哀叹的时候,其实有点自作多情。

中国30年来第一次向WTO提出,禁止进口国外的垃圾。我拍摄的那几千家工厂,政府给提供优惠贷款转型的政策。如果一个森林只有一种树木,它是不健康的,一个地方如果只有一种经济也是不健康的,当这个垃圾产业停止了以后,它反而会促成更健康的经济。

观众:

你搜集的300个小时的视频,以及你对各个产业链的调研,在这个片子完成以后,会有什么后续的计划吗?

导演:

我不是个纯粹的纪录片导演,我是个民间调查的记者,当我做这个项目的时候,第一是取证,第二是调查,文字、影像记录,并传播出去。我们做了丰富的前期调查,去往日本、美国,但没有展现在影片里。并且语言是多样化的,有图片、短视频、长片、报道,一件事情没有传播就没有意义。

纸媒喜欢图片、电视媒体需要非常到位的影像素材,当你的手段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可传播的途径、平台就越来越广。

我们不单是做片子,我花了很多时间和媒体接触,每一个媒体采访我都很感谢,感谢他们关注这个话题。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