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房产 >正文

产品经理,如何从技术层面解读高价地?

2020-10-30 23:36    

昨天成都茶店子一块地,被德商溢价76%以1.72万拿下。

“”高价地“”时隔近两年,再次成为热点。

有产品大咖到办公室来访,聊起地价话题。行业再次回到拍地的死循环:预算少了,拍不到地,预算多了,赚不到钱。

所以,今天准备从产品经理的技术思维,解读一下高价地。可能和大多数人的“土地算法”不一样,以供佐茶吧。

从技术层面来看,土地价格不存在“高或低”的标准。

也即是说,那块地到底是值1.2万元,还是1.72万元不值,或者2.72万元很值。神仙都给不了准确结论。

很多商品,可以判断值不值,有否性价比,是先经过“定价”之后,再横向对比同类商品的价格,以横向比较法,才能得出结论。所以行业对土地的评估模型,是先根据土地板块和配置,分出土地级别后,与同级别的方式,进行分析。

这种图片,是建议买的估值逻辑

尽管这个模型非常有BUG,但已经比价格绝对好很多了,绝对价格对比,可以得出3000元比1.72万便宜的结论,但会忽略掉3000元出现在四线城市这个背景。

这个同类土地价格对比模型的BUG在于,你用它来进行测评,可能一块地都拿不到了。

因为土地不能用定价模型,只能用估值模型。

这块地有35家开发商参拍,每一家拿地都做了测算,假设准确的价格真的存在,在其中某一家开发商那里,只要他不是估值最高的,那么这块地一定会被其他人拿走。

35家参加土拍的开发商,都是规范的不错的绝不会拍脑袋的开发商,他们都经过精准测算,每家对土地都有一个自认正确的心理价位,其中34家都失望了。只能证明,土地这种商品,并没有可量化的定价模型。

既然土地是没有定价模型的,那你测算的合理价位,根本就不存在。

土地这种商品,你即可以认为它一文不值,送给我都嫌除草麻烦;也可以被人认为很珍贵,花2万/平米拍下。

估值模型的商品,是你认为值多少钱,对你来说,他就值多少钱。我认为它就值500元,连起拍价的门槛都不够,所以我就没去报名,免得让你们笑话。

某块土地到底值多少钱,并无真理般的存在,只取决于三大利益相关方的估值:

第一方,是出让方认为土地值多少钱。

有没有客观依据呢?没有,政府制定起拍价,已经和土地整理成本无关了,即可以参考同类城市地价,也可以用房价倒推,还可以用历史土地价推测。

成都的土地估值明显上升,其重要的估值边界是,结束了高密政策,以降容积率降密度的“中优”调规,每亩地的可售面积减少,为了保持收入不变,那容积率降了多少,楼面地价就要上浮多少。

以D10那块地来说,尽管楼面地价只有9500元,但是容积率是8.0,如果将其降到2.5,楼面地价达到3万,房价必然达到5万,土地出让方还一分钱多没收。

第二方,是买房人认为值多少钱。

买房人对不同区域的楼盘,有不同的估价。尽管楼盘会以配套来证明土地的价值,但经历过市场风浪后,你会发现配套量化模型也站不住脚。

1)原来顾客认为1.2万都不值的地方,经过一波热浪,配套并没增多,但他们认为2万已经很划算。

2)中国的城市,是不断发育期的,将来配套都会变得更好,但这需要10年的周期,那么,到底是配套建设启动就提高估值呢,还是建成后,风貌再提高估值呢?

经过若干年市场,我发现买房人对土地的估值,是三靠:一靠眼睛,身边真有谁出了更高的价格,特别出高价的人本身具有社会实力,会提高他们的估值;二靠嘴巴,哪里被好评多,估值就搞;三靠感受,风貌好估值就好,风貌差就估值低。

所以土地出让方也学精了,一个新区域什么都没有,先把树种好草种绿湖造好,再把路修通。一路感受就让去大公园郊游一样,买房人就认为这里发展很好,给的估价就好。而武侯新城这种就倒霉了,修路乱七八糟,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大车,都给了低估价。

这是不正确的,武侯新城感受不好,但是至少它有“人”啊。你们不是天天在背诵经济学家口诀么:长期靠人口。

第三方,是开发商认为值多少钱。

虽然拍地的是开发商,也会做很多理性的调研,比如看土地评级,周围房价(房价是顾客的估值)。最终得个自我安慰,拍地和这个一分钱关系都没有。

以茶店子那块地为例,你想要拍到这块地,要穿过那34个开发商的估值关。

所以真要想拿到那块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用做调研,也不用打电话问我那块地值多少钱:

确认现场参拍者无托,那就雇一个人,每次以最低加价幅度举牌,直到全场无人再举,你就拿到了。

这是想要拿到地的唯一方式,在土拍现场,你的敌人即不是土地出让方的预期,也不是市场的接受价,而是参拍的另外那34家。

他们的心理价位,都是做了市场调研的,对应了自己认为正确的各种估值,体现了他们认为值多少,你要是不在他们的心理价位上多举一手,这块地就不是你的。

当然要感谢他们,都做了市场研究,给自己划了一条价格的心理边界。如果每一家都如我建议的那么干,举个通宵都不会结束。

其他开发商想得太多,而你想得少一点,不仅能拿这块地,还能拿很多地。

土地真有合理价格的话,那么他的拍卖价常态,不是高估,就是低估,成交价刚好和土地价值刚好一样的概率,比“60分万岁,61分浪费”还难。

而今每个开发商都是资本化运作的,要完成KPI的指标,就需要不断的新地,所以你想要土地价格被低估情况,是不可能出现了,除非你以10年为周期。

最后,再回到产品经理的技术层面上:

茶店子这块地,无论成交价是多少,1.2万,1.5万,1.72万都是被高估,根本没有谁是安全的。

1)假设市场有风吹草动,2万的售价,也可能横盘,1.2万的土地价风险也极高,会被解读成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2)假设成都对标1.5线城市成功,售价3万也是稳稳的,那么1.72万拿地的成功,最后会被解读成有战略眼光。

某个社会时空,1.2万的楼面地价,拿地也可能成为行业的负面;某个社会时空,1.72万喝退34路群雄,成为超前眼光的一战。

时空不同,角色的命运不同,所以一切历史的马后炮,都终于四个字:时也,势也。

并没有完全的安全,又哪来合理的土地价格测算?

每个价格,都有一种市场估值,一种消费观说NO;每个价格,也都有一种市场估值,一种消费观说它OK。

最终考验的是产品能力,你能做出什么产品,对应哪种估值价格,这种估值的客户是谁?在当地多不多。你司有否能力,造出激活这种客户消费欲的产品?

美利坚国总统,我们敬爱的前同行,特朗普曾经说过:他总是在2-3流街区拿地,然后做出1流街区的产品,从而无往不利。

这就相当厉害了,因为他必须得战胜重要的边界:

美国群众认为这里是二三流街区,那就是二三流街区,你要拿出什么东西,让他们觉得这里就是一流街区的呢?

不要觉得压力太大,以历史的长河来看,每个今天的1流街区,当然都不曾入流。在某一个瞬间,它因某些作品,而跻身于城市1流的地位。

以后将是产品的时代,至少成都是!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