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记者调查:垃圾分类,离我们还有多远?

2020-10-31 00:32    

垃圾分类

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把有用物资从垃圾中分离出来

重新回收,变废为宝

能减少垃圾处理量

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

关于垃圾分类的倡导由来已久

那么我们身边的分类垃圾箱使用情况怎么样?

目前我市垃圾分类的现状如何呢?

家庭垃圾:大多“一袋装”

日常生活中,垃圾无处不在,家庭里的垃圾桶、街头巷尾的垃圾箱、郊区的垃圾场等,城市的正常运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而市民对于衣食住行中所产生的垃圾,大多都是“一袋装”丢弃。

市民

装成一袋,楼下有垃圾箱就放进去,现在没有分类。家里吃剩下的东西,就会另外拿个袋子装起来,其他生活垃圾一般就装成一袋拿去扔掉。

目前,多数小区采用的是在楼下设置一些较大的垃圾桶,用于收集住户的垃圾,并没有设置分类收集。当然,也有一部分居民会在投放垃圾前进行初级分类。

市民

正常就是厨房垃圾和客厅的生活垃圾分开装,没有再怎么细分。比如纸盒、鞋盒这些,就先放在家里,等到比较多的时候就一次性回收。

街头垃圾箱:垃圾丢弃无差异

目前街头的垃圾箱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

无分类垃圾箱(占比大)

另一类

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主要分布在热门旅游景区

如牌坊街、中山路、滨江长廊等

市民在扔垃圾时

会去关注垃圾箱上的标志吗?

市民

平时我没有去注意,基本都是一样,就随手扔进去,没去注意。

记者走近这些分类垃圾箱发现,

几乎所有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里装的垃圾都一样,包括果皮、包装袋、纸张、塑料瓶等。

调查中,虽然部分市民会选择分类丢垃圾,但也被其他人的不分类乱扔混在一起。

市民

比如平时写的纸就可以放在可回收的。基本上有分类的垃圾桶就有分,小区的话基本少有分类垃圾箱,有的话应该很多人会去分。

收集、压缩环节:

垃圾全混到一起“殊途同归”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环卫工人在处理垃圾时,也并没有进行分类,而是直接将分类垃圾箱内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两种垃圾,混杂在一起倒进垃圾车,即使原先有分类的垃圾也是分了又合。

市民

环卫工人工作也忙,每天收这么多个垃圾桶,都希望时间更快一点,基本都倒进去,没有特别注意去分类。

环卫工人蔡叔主要负责开元路至牌坊街一带的垃圾清运工作。据他说,日常工作中,仅有的垃圾分类就是把可以卖钱的先分拣出来。

环卫工人 蔡叔

可以卖的我就尽量挑出来,例如易拉罐、塑料、纸板、矿泉水瓶等,运过去直接就进压缩站,没办法分类。

蔡叔说,目前居民每天产生的垃圾不计其数,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要分类也是有心无力。

环卫工人蔡叔

垃圾量相当多,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单是一家餐饮店,一天的垃圾量就得两车,初一到初十,早上六点多我就出来干活,一直做到当晚的十一点多。

垃圾分类能有效节约原生资源

改善环境质量

带动绿色发展

引领绿色生活

推行已久的垃圾分类为何一直难有进展?

又有什么破解之法?

来源:潮州电视台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