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政务 >正文

走笔北京大运河 | 是“白浮之泉”吗?

2020-10-31 08:02    

出德胜门北行京藏高速路四十多里处,顺白浮泉路往东走不远,京密引水渠边,路北侧一尊平地陡起的小山,山巅上红光闪闪的小庙,格外耀人眼目。这就是如今大名鼎鼎旳白浮泉之所在。山,名叫龙山。庙,称都龙王庙。泉呢,山脚下,庙之侧,葱笼翠盖之中在焉。长方形的敞亭静卧,汉白玉的九只龙首伸出,“白浮泉遗址”碑横矗亭中,“白浮之泉“匾高悬亭首……

白浮泉遗址碑亭杨良志供图

为什么叫“白浮泉”?

照这种理解,亭首上高悬的大名人大书法家写大字的匾额:“白浮之泉”,似乎挺是那么回事。

可稍往下探究,问题来了。

唐代幽州,昌平这个地界称燕平县,划有十三城:边关六城(居庸、南口、上关、白羊、长峪、虎峪),州县四城(军都、昌平、白浮图、永安),民居二城(秦城、新城),驻跸一城(巩华)。这十三城现在无篇幅细述,但其中的“白浮图城”此文却非讲不可。

白浮图城

白浮图城,在今昌平城区的西侧,京藏高速路所谓“李自成环岛”稍南。从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至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这一百多年间均为治所衙署所在地,留下了“旧县”这一地名。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一中说昌平在唐代称燕平县,“又徙于白浮图城,在今州西八里”,及至缪荃孙《光绪昌平州志》卷三记“白浮图城,旧志;今名旧县,在州城西八里”,都录有历史上这一记载。

昌平旧县村的村名在废弃的水塔上杨良志供图

今日在旧县村中转悠,古村落的气息更多地体现在狭长胡同墙根下的老石碾,老磨盘之上。特别是,村南头一座染尽沧桑的观音庙,其外壁上镶嵌着玲珑小窗般的佛龛;观音庙前一棵斑驳奇崛的老槐树,其肚腹间残留着一人多高的缺洞……都令你不由环步三匝难以离去。村里的老人说,这座庙是清朝的,至今每逢初一、十五仍旧有人来上香礼拜;这棵树是唐代的,入夏以后依然是枝茂芽繁。当年村子里有一拉溜儿白色石头刻了字的佛塔,幸存的不知几个已移到昌平城内的绿地围栏之中了……

白浮图城,我们首先要拈出中间的“浮图”二字来看看。什么叫“浮图”?

➣佛教梵语stupa的音译,也被书为“浮屠”、“佛图”,鲁迅时期的文人曾译作“窣堵坡”,实际上指佛教用以藏存舍利或经卷等物的宝塔——当塔石上镌有经文时,则称经幢。

➣《魏书·释老》上有句云:“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原来俗语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本乎此,胜赞筑建佛塔的善举。

所谓“白浮图”者,“白”是表颜色的形容词定语,即是说白颜色的佛塔或经幢。旧县村中原有的那些个“一拉溜儿”,即白浮图或有之!

今日白浮泉所在的化庄村,西距旧县不过十数里,元代郭守敬之后又都在“白浮瓮山渠”左近,远七八百年前没有被一条高速路隔放在两边上的情况。泉水之命名,明显与白浮图城、白色的佛塔或经幢有关系,往完整了说,应该是“白浮图泉”。嫌绕嘴,简约点,称“白浮泉”也不是不可;但加了那个垫上的虚字“之”,成“白浮之泉”,反倒是画蛇添足,使之无解——甚或是胡解了。“白菩提木”、“大弥勒佛”、“小舍利塔”、“凶夜叉鬼”……这些词中都用了梵语,倘把它的音译中略去一字,省成“白菩之木”、“大弥之佛”、“小舍之塔”、“凶夜之鬼”……试一试,那意思还明白吗?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弄巧成拙之事吗?

现而今,悬吊在我们眼目前的大匾上“露”的就是这么一“手”!

——别信他泉水是“白浮”的。

——别惦着在泉亭前“浮一大白”。

——别瞎吹此地什么“百富”……

大名人大书法家写大字,不对就是不对,误导就是误导。正本清源,还以确解,今日之事也!

本文来自:

由北京发行集团、北京出版集团等主办的2019“品读北京,悦享书香”阅读活动之北京文化主题讲座,其中杨良志以“走读北京大运河”为主题的讲座以专栏形式刊发相关系列文章。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