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创新大赛 | 探索国际化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2019中外教师科技教育创新论坛召开

2020-11-01 17:38    

3月24日上午,以“国际化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的第39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外教师科技教育创新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召开。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晓勘,清华大学教务委员会副主任韩景阳,北京人才资源开发协会名誉会长尹长志,西门子工业软件主流工程部亚太区教育总监陈建源,怀柔区科委党组书记严立,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钟志兵出席论坛。

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iCenter创客空间副主任洪亮主持。论坛上汇聚了国际远程观星科普项目主任、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第四次工业革命教育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访问教授John Baruch,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沈杰,QS全球教育集团中国总监张巘,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李晓辉,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商业创新项目指导导师、印第安纳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讲师Kyle Stirling,日本科学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副主任仓泽治雄,日本樱美林大学教授魏则能等国内外教育专家。同时参与本次论坛的还有来自国内外的中小学教师。

大家齐聚论坛现场,为准确把握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学习国际先进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就“如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热点话题。多角度研讨国际化视野下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举措、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国际化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直以来受到各国的重视。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人オ。

很多人不禁疑问

什么是创新型人才?

21世纪如何做好创新型教育?

国际化背景下怎么培养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人才又该如何定义?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走进第39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外教师科技教育创新论坛,一起来看看国内外教育专家们都发表了哪些重要观点。

《国际化创新教育之欧洲观点》

国际远程观星科普项目主任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第四次工业革命教育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访问教授John Baruch

第一次工业革命取代了人力,现在步入的第四次革命也许会取代脑力。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创新被认为是进入新经济的途径。

未来的世界属于青少年,我们应该鼓励青少年动手做一些事情,用实践检验真知。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将成为创新的动力,国内外青少年汇聚在一起,将会碰撞出火花。

《国际化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沈杰

创新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潜在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是创新能力的“孵化器”,我们要从基础教育做起,做好青少年的引路人。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之路。

《国际名校创新人才选拔培养-QS观点》

QS全球教育集团中国总监张巘

人才培养中,人格的培养可能比他们的专业素养更重要。

对于如何把国际化人才培养起来,主要从“世界一流国际学校的管理”“面向未来,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全面交叉,统揽全局”“全球布局、扩大影响”等几个方面出发。

《国际化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李晓辉

创新人才是相对常规人才而言的人才类型。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前提。

国际化背景下创新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英才,这也是实验中学培养人才的目标。

《科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SF)商业创新项目指导导师印地安纳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讲师Kyle Stirling

未来世界中,数据驱动的数字转换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几乎可以影响我们在科学和教育领域所做的一切事情,这些在未来将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科学教育。例如:“提供新的成本和效益”“工人成功所需技能上的重大变化”“全球、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的结构变化”等。

《日本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及其启示》

日本科学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副主任仓泽治雄

日本樱美林大学教授魏则能

教育的国际化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要放眼看世界,保持与时俱进。另外要从幼儿抓起,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习惯,要让他们学会感恩,这是人心的培养,是日本非常注重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