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科技 >正文

看好但不买单 无人超市陷入“不温不火”怪圈

2020-11-01 22:38    

2017年7月,淘宝首家无人便利店开业,从此掀起了无人零售的狂潮。这个集合了人工智能技术,新零售概念,移动支付等多种主流科技概念的产物被各路资本看好,同样也被消费者一致点赞。但两年过去了,无人超市却一直表现出“不温不火”姿态,这是为何?

自淘宝无人超市之后,缤果盒子、F5未来店、Take GO等等138家无人零售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全国无人零售货架累计落地2.5万个,无人便利店累计落地200家,无人零售这个新风口全年共吸引总额超40亿人民币投资,风头赛过共享单车。但是在2018年却出现“关店潮”,2018年初,“GOGO小超”宣布停止运营,猩便利裁去60%的BD人员…

直到2019年,无人便利店也没有激起多少浪花。除了诸多大型超市引入人工智能柜台自助收银之外,依然少不了员工的参与。实际上,无人超市之所以不火有几个重要原因。其中,国内大众消费习惯是其中之一。就像2003年淘宝网购刚刚兴起之时,多数消费者对于整个新兴事物持怀疑态度,导致前期网购拓展十分缓慢。经过物流,互联网等迅速普及,网购才开始逐渐普及。

眼下,无人超市并没有达到预设效果。无人超市推出的初衷是为了跳过排队收银的环节,改善购物体验,提升效率,降低人工营运成本,并且取消现金交易可以降低消费者被抢劫或消费者逃税的风险。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除了减少收费时间之外,补货,物流,清洁等依然无法避免。这意味着无人店节省的充其量也就是收银员的成本,而这一块成本恰恰是零售业中最低的部分。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无人超市一点市场都没有。根据数据,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用户规模仅有600万,未来五年用户规模将大幅增长。至2022年,用户规模可达2.45亿人;2017年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达约389.4亿元,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展红利期,2020年预计增长率可达281.3%,至2022年市场交易额将超1.8万亿元。当然,这种变化也是基于年轻消费群体崛起,以及相关技术的成熟。

无人超市诞生思考的是双赢,不仅节约运营商成本,而且降低消费者购买“时间”成本。但是,目前来看,这二者都不能达到极致。所以,无人超市项目还需要沉淀,而不能够使得超市为了无人而无人。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