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改变明朝的小人物:李景隆,军事立场不坚定,一位失败的指挥官

2020-11-02 00:58    

前文讲到,耿炳文战败,黄子澄请求撤换将领,撤换的人选是:李景隆。

黄子澄尽管做了一辈子蠢事,但我还是认为这件事最蠢,几乎与朱允炆那句“万万不可让我背负杀害叔叔的罪名”如出一辙。

李景隆上任,最开心的有两位:朱允炆,朱棣。

朱允炆:太棒了,李景隆一定会扭转败局,转危为安,此役我们必胜。

朱棣:太棒了,走了个废物耿炳文,来了个蠢材李景隆,此役,我们必胜。

在明史尤其是永乐帝(朱棣)的史书中,记载了朱棣对于这次人事调动的很多次对话。简单总结下,朱棣认为:李景隆脑子不灵光却极为自负,表面上看起来很强硬实际上没有一点主见,缺乏勇气的同时又喜欢嫉妒别人。这样的人物来当明军的指挥官,实在是天赐良机。

事实证明,朱棣的这几句评价还是非常贴切的。李景隆将会用自己的余生证明:朱棣说的都对。

李景隆率军到达河间的时候,朱棣已经率军离开了北平。

两者有什么关系么?有关系。

河间,距离北京很近。五十万大军抵达河间,目的就是为了啃下北京城。而朱棣此时率军离开,实在是个险招。可是不离开不行,永平有难,蒙古那边也出了点事。如果不及时解决,造成腹背受敌的局面,将会更难控制。

“世子朱高炽,你负责留守北平。李景隆那个饭桶,打不下来的。”这是朱棣临走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朱棣率大军离开,北京城军力空虚的消息也传到了李景隆的耳边。“此时不打,更待何时?”李景隆一声令下,大军压境,直逼北京九座城门,战况空前惨烈。

就在都督瞿能即将攻破张掖门的时候,李景隆鸣金收兵了。理由也很可笑,竟是怕瞿能抢下头功。

我见过蠢的,还没有见过这么蠢的。因为一个狗屁头功,把五十万军队的生死死如儿戏?

战争一直持续到十一月,自此之后李景隆再也没有任何机会翻牌了。因为,朱棣率军回来了。短短几天,朱棣接连打下明军七座营寨。李景隆军队大败,辎重损毁无数,人员伤亡无数。

“没事,这只是一场小小的失败,难不住我的”李景隆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十二月,李景隆退回德州,图谋春季反扑。

明年春,朱棣攻打大同,李景隆率军援助,但却无功而返。

同年四月,朱允炆作了检讨。他认为,李景隆之所以处处不顺,是因为他的权利太少了。如果想获得胜利,就要给李景隆足够的军事权能。

“专征伐”这三个字,第一次出现在明史上,是对李景隆的最高认可,当然,这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同年四月,李景隆率军六十万率军反扑,被朱棣大败,死伤无数。

至此,明军彻底失去与朱棣对抗的能力。胜利的天平慢慢倾向朱棣这一方。

李景隆回到南京,包括黄子澄在内的诸多臣子都请求杀他以谢罪,朱允文拒绝了。在朱允炆的心目中,李景隆即便不是功臣也是忠臣。可惜他终究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要挥泪斩马谡,因为------马谡留不得。

托李景隆的福,建文四年朱棣率军打到长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朱允炆希望跨江而治,朱棣一口回绝。

跨江而治?早干什么去了?现在和谈,晚了。

同年六月,李景隆反水投降朱棣,大开南京城门,做了一把叛徒,史称“金川门之变”。

当然,朱棣对李景隆还是很够意思的。在之后的每次朝廷会议,李景隆都站在最前面,以表示朱棣对他的亲近。奈何这事办的不地道,结仇太多,在永乐二年被轮番弹劾。

朱棣把李景隆囚禁起来,直到死亡。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