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工匠”整容师会3D 妙手让逝者面容如生

2020-11-02 05:23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4月5日报道:“闪电麦昆”的背景板前有一张婴儿床,散落着星光灯带、架子上放着儿童故事书、周围放着绿植鲜花孩子的玩具,看起来温馨的场面,谁能想到这是小朋友的葬礼。

图片说明:小朋友的送别仪式

今年2月,浦东一辆公交车轮胎突然飞出砸中幼童,这件事情在当时受到舆论广泛关注,而接手孩子葬礼的是王刚团队。他们成立心灵抚慰治伤团队,考虑到逝者年纪较小,奶奶是否出席,能否承受?团队花了2周时间与家属沟通。最终大家选择了有别于传统的告别方式,营造出“孩子正在睡觉,不要吵醒他“的场景。

这是王刚在龙华殡仪馆的第21年,他已经从遗体整容师成长为业务科副科长,他被称为“国内遗体整形第一人”。他说,靠个人的力量做“手艺”研发毕竟有限,需要团队的力量才能走得更远。他现在搭建出了一个团队,组建了“民政部劳模王刚工作室”,并领衔全国首家“3D打印遗体修复工作室”。

1997年入馆至今,王刚就一直在化妆组的第一线。化妆师这个略带神秘色彩的职业,如果你以为只是给遗体防腐整容化妆,那就错了。“实际工作中,我们会碰到破碎的遗体,这就需要把他拼凑起来,通过’手艺’来还原。”王刚说,因各种疾病、车祸离世者,容颜都与生前有了很大变化,面对逝去时不完整的面容,家属所承受的心理冲击特别强烈,影响后期的心理修复。因此让逝者面容恢复如初格外重要。

第一次接触“易容术” 幻想破灭

因为母亲在殡仪馆工作,因此心里对这个行业并不排斥,1997年王刚来到龙华殡仪馆。初入整容师的行业,幻想着化妆整容和小说中的“易容术”一样,通过师傅的妙手回春逝者能变回原来的状态,直到他等来了第一次”上手“。

这是一位久病离世的高龄老人,骨瘦如柴,身体紧紧蜷缩在一起。“把双手复位!”师傅命令道。王刚有些迟疑,但伸出去的手还是触碰到了老人的手指,手指僵硬,冰得瘆人。那种又硬又冷的感觉透过指尖传遍全身,让人打了个激灵。回过神来,他一直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要怕、不要怕,但手指还是不听话地微微发颤。师傅慢慢握起那只冰凉的手掌,放在王刚手心里:“握住他,才会有温度。”照做,那种透骨的寒意,竟奇迹般地消失了。

图片说明:王刚在工作室

通过第一次“上手”,王刚的幻想破灭了。早期“整容”就是皮肤缝合和内部填充,只要保证遗体完整就行。王刚用最小的美容针,细细密密地缝合伤口,但收效甚微。

尝试了几次,王刚发现只要骨骼能复原,容貌相似度能完善到60%。因此,他开始研究人体结构,在墙上挂起了人体结构图,后来干脆买来了人体模型、头骨模型,一有空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钻研人体分部、结构分科、器官系统……

遗体整容修复涉及人体结构、解剖、病理、防腐等多门学科。“知晓人体结构仅仅是一小部分,还要根据逝者生前的照片、故事、生活经历,还原最真实的状态。”他说,遗体化妆,不是要画得有多漂亮,而是要画得像。

于是他研创了骨骼复原术、胶原填充术、皮肤紧缩术……2002年开始,王刚研创的多项遗体整容技术开始在国内推广,外地殡仪馆在遇到重大灾难事故时,也经常向龙华请求技术支援。

“三块骨头和一堆骨灰”

2015年8月的一次外援让王刚久久无法忘怀。天津港发生了大爆炸,王刚等三人被紧急调去天津市塘沽殡仪馆支援。那里离爆炸现场最近,需要处理的遗体最多。去之前王刚只是零星知道些大概的情况,到了现场被震撼了,停车场铺满了消防官兵的遗体,每具都烧成焦炭,还沾染着不少化学物。公安正在现场做遗体辨别,确认后指着这一堆说,“这都是一个人的,需要做整体复原。”

这位年仅19岁的英雄遗体只剩下三块骨头和一堆骨灰,是DNA比对才把英雄的遗骸聚在一起。王刚小心翼翼地清理着身体表面的焦炭,对损毁的四肢进行拼接、缝合、整形、防腐、包扎。两个多小时后,烈士的躯干出来了。最关键的是头部和五官重塑,王刚拿着照片,不断思索、还原烈士的面部结构。操作台前,王刚与烈士几乎脸贴着脸,现场安静极了。就在大家都认为已经大功告成时,王刚又细心地开始为烈士“再造”青春痘。直到凌晨,王刚终于直起了腰,整容、化妆工作全部完成。

两个半小时后,王刚再次返回殡仪馆,为英雄补妆、铺花,点上比较明显的四颗痣。当战友看到自己的兄弟安详地睡在灵床上,脱口而出:“就是喜子!就是我们的兄弟!”

国内首次把3D打印引入遗体修复

“我们当时一共去了21天,除了睡觉、吃饭时间,一天大概有十六七个小时在工作,但也只完成了十具烈士遗体的修复。”王刚有些遗憾,也是这些援助工作,让他发现一旦发生重大灾难事故,遗体量太大,往往无法及时处理,纵有一身技艺,却奈何“时不我待”。“因此,当时我?们有一个强烈的念头,就是希望找到一种办法,既能保证遗体复原程度,又能便捷操作,节省时间。”王刚说。

图片说明:王刚与他的徒弟陈钰

于是,王刚注意到了当时刚刚兴起的三维扫描技术。他将受损的遗体部位进行三维扫描,通过电脑进行数据恢复,从而获得逝者的面部轮廓虚拟模型。然后用三维雕刻机将模型雕刻出来,后期再用手工进行面部细节上的操作,最后制作成模型,移植到遗体上。

“3D打印技术目前面临的难点主要是在建模上,在遗体受到严重损毁的情况下,我们无法通过扫描获得这个模型,只能通过逝者生前的照片创建三维模型,可以说是’无中生有’,这依然依赖建模者长期实际历练所获得的经验”,王刚透露。于是2016年他领衔的全国首家“3D打印遗体修复工作室”在龙华殡仪馆成立,利用创面扫描、电脑三维建模、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型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打印实体,再通过植入毛发、妆面修饰等技术完美再现了逝者生动仪容,达到逝者面容重塑高精度复制效果,修复相似度可达95%以上,且花费时间可缩短到2天以内。

“下一步,我们希望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标准人’模型库,今后只需输入平面照片,计算机便能自动识别,调取模型,生成面部基础模型,便可节省大量建模时间。”

有误解有危险 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从青涩学徒工,成长为技术能手,王刚练就了一身扎实超群的技能和“绝活儿”,但他的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一次,他碰上了一具高度腐败的遗体,面目全非。家属要求尽快举行追思仪式,并希望化妆师能尽最大努力还原面容。通过十几个小时的努力,信心满满的王刚,换来的却是家属的一盆冷水:“这是我们的父亲还是我们的兄弟?”原来,家属提供的是逝者60岁时的照片,离世已经80高龄。虽然存在很多客观因素,王刚还是很受打击。打那时起,王刚就意识到,遗体整容整形,既要有技艺的支撑,还需要科技的助力。

遗体整容化妆工作,也潜藏着危险。各种类型的遗体,携带着各种细菌和病毒,如果不留心,就有可能受感染。更揪心的是,如果徒手接触遗体,继而进入生活区,用水、用餐、洗脸,就会发生严重的公共污染。对此,王刚在工作室,推行“六步洗手法”,主持讲座,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被同事戏称为“龙华首席手卫生专家”。

如今,王刚的工作室已经是28人的小团队了,他们中有人考上了遗体整容高级工、技师,有人荣获了“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还有人在全国性赛事摘得桂冠,群星闪耀,更多的“王刚”正在茁壮成长。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