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有智慧的教育应该学会做减法

2020-11-02 13:26    

最近,互联网圈儿中有一个词挺火,就是996.ICU。

专门搜索了一下,百度百科上这样解释该词条:

996.ICU指工作996,生病ICU。也就是工作从上午9点上班到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生病了就住进ICU。2019年3月27日,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传开。程序员们揭露"996ICU"互联网公司,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度。

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榜上有名”,而且据最新消息说,国内的几大互联网公司已经联手封杀了这个网站。

我不是程序员,所以对这个996.ICU,也就当吃瓜群众看看热闹而已,远没有程序员对此感受那么强烈,不会有切肤之痛。但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干什么吆喝什么。我是老师,当看到这个病毒式传播的互联网圈儿的信息之后,就不禁想到了教育圈儿。

看看我们在校的中小学生,差不多也996了吧,在初、高三毕业年级情况更为严重,粗略计算一下,远不止996。

常见的情形是早晨6点多睡眼朦胧地爬起来,胡乱扒拉几口早饭,然后七点多到校,七点半开始上早读,八点开始正式上课。

中午休息一个多小时,除了吃午饭的时间,甚至还会被安排上一节课的午自习。

下午连上课带测验,折腾到五点多。终于等到晚饭时间,但千万别以为一天的学习时间就结束了。校内学习结束了,课外班在那儿还等着呢。

晚上八九点钟,终于回到家,还有大量家庭作业没做呢,一般十一点前睡觉都算早的。

周一到周五如此,双休日也闲不着。周六学校补课,周日可能还有一天的课外班。幸亏学生们还年轻,各个零部件磨损得没那么厉害,要不这样连轴转真撑不住。

互联网公司长期996,涉嫌违反劳动法。但要求学生长期不止996的学习,违不违法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样做一定“违规”。

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出台各种文件,要求保障中小学生睡眠的权利。“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不少于8个小时。(见最近的教育部文件《减负三十条》)”恐怕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些睡眠时间都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规定而已,完全是水中花,镜中月。

但我所说的违规,还不只是违反这个所谓的保证中小学生睡眠的规定,更重要的是违背学习的规律。

每天这样的长时间学习,效果如何呢?不是不见得好,而是很不好。学习是需要动脑的活动,但脑子可不是汽车发动机,给了油就能跑起来。

经常看到有学生一大早来到学校就迷迷瞪瞪地没睡醒,上课时眼睛勉强睁着,但脑子实在不跟着转,实在不成,就只能不管老师讲什么,都要和周公去约会了。即使不和周公约会,注意力也很难高度集中起来,很难专注于所学内容。

当脑子太累不想动时,绝不是单纯靠毅力就能克服,就能战而胜之。因为大脑是指挥人一切活动的中枢,当这个中枢都想撂挑子不干的时候,其他部件想动也不可能,啥办法都没有。

我们太多人中了“龟兔赛跑”这个故事的毒,觉得“不怕慢,就怕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实际上龟兔赛跑是体育竞赛,不是学习活动。把两者从道理上,从认识上等同起来,属于严重的逻辑谬误。学习本身是一种脑力劳动,不能让它沦为体力劳动。

想起《论语》中的一段故事来。

鲁哀公问孔子的弟子有若:“年成不好,国家用度不够,应该怎么办?”

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呢?”

哀公说:“十分抽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十分抽一呢?”

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又怎么会够?”

鲁哀公的思维是典型的直线思维。年成不好,国家用度不够,如果我抽取十分之二的税率还不够的话,那就干脆再增加税率,增加到十分之三,甚至更多。

有若却不是这样的直线思维,他的思维是逆向的。他觉得反而应该减少收税,理由是如果百姓的用度够了,那么君主的用度没有不够的。

有若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的。不但能看到眼前,还能看到将来。设想,如果降低赋税,激发百姓的生产热情,共同把蛋糕做大,让国家经济强盛起来,基数大了,即使只是十税一,也一定比基数小的时候十税二要收得多。

鲁哀公思维是前现代的,甚至可以说是动物性的。这种思维只看到眼前的利,看不到将来的害。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能系统考虑问题,完全是在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但很遗憾,也很恐怖,我们现在中国的教育,从老师到家长,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常常是鲁哀公一样的直线思维。

大多数人觉得既然学生(孩子)学得不够好,没有达到预期水平,那一定是学习时间不够长,既然学习时间不够长,那就要不断增加学习时间。

这时,鲁迅的名言就被派上用场了:“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会有的。”这句话成为教训学生(孩子)的一把利器。

就这样,学生就成了被压榨的对象,从学生沦为学奴。家长和老师不断教训他们要刻苦学习,又不断地给他们画饼充饥,告诉他们熬过某个阶段就好了。结果学生发现熬过某个阶段,还有更恐怖的下一个阶段再等着他。

慢慢地,很多学生不仅仅从精力上跟不上学习的节奏,从心理上更产生了对学习的厌倦感,这才是更大的隐患。

我不反对刻苦学习,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过度挤压学生时间,过度增加学习时长,最终效果只能会适得其反。

这个道理按说不难懂,但为什么大多数人理解不了,宁愿受困于这个禁区,却很少有人敢从中跳出来呢?我以为有以下这样几点原因。

1. 民族的思维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我们更愿意相信“头悬梁,锥刺股”,更愿意相信“三更灯火五更鸡”,更愿意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从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但这1%的灵感远远比99%的汗水重要”被砍掉了后一半,只剩下前一半就可见一斑。

2.受限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水平,我们还没有从工业时代的思维中走出来,走向信息时代。所以即使是代表着信息时代前沿的互联网公司,仍旧采用的是工业时代的管理方式。对增加劳动时间可以榨取更多剩余价值的判断深信不疑。教育领域也跳不出这个思维的禁锢,也依然相信增加更多学习时间,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无限度地增加学习时间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要放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才看得出来。饮鸩止渴,剜肉补疮,无论是谁,都能立刻察觉其危害。但慢性毒品的危害非但不容易被察觉,甚至短时间内还会产生精神上得到巨大满足的幻觉。老师和家长逼一逼,学生就动一动,学生动一动,成绩上在短时间内看起来就会更好一些,这种幻觉很容易让人上瘾,让急功近利者很容易爱上它。

4.尊重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不搞疲劳战,保持学习兴趣,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说起来似乎都挺容易,但这些都需要动脑,需要花时间慢慢来。老师,家长,孩子三方需要达成共识,形成联动,才能有效果,这不立竿见影的事儿。甚至在短期内,这样做还不如简单地增加学习时间,粗暴地提高学习强度更有效。在习惯于从众,用从众规避风险的社会风气笼罩之下,非有心有力者所不能为。

教育是智慧活动。只会做加法的教育非但不智,而且反智。有智慧的教育应该学会做减法。不但应该压缩学习时长,而且要压缩学习科目,还要压缩学习内容。但这些压缩,不会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恰恰相反,这种有智慧的减法,一定会来带来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