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财经 >正文

深度 | 2018年理财市场分析

2020-11-03 11:19    

本章核心观点

受中国经济转型换道、“资管新规”全面落地实施等因素影响,2018 年中国理财市场整体表现欠佳。

2018 年是中国资管市场的变革和重塑之年。打破刚性兑付、严控资金池、消除多层嵌套,实现穿透监管成为时代主旋律。

在“资管新规”影响下,各个细分资管市场在调整中砥砺前行。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和结构双双调整,理财子公司蓄势待发;基金市场收益整体表现不佳,养老目标基金迎开局之年;信托资管市场通道业务承压,资产证券化业务成增长亮点;券商资管市场业务缩水 20.24%,发展重心从“求量”向“提质”转型;保险资管市场总体规模较小,受“资管新规”影响最小。

“回归保障本质,重塑保险生态”成为保险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受“房住不炒”的政策调控,2018 年下半年以来新房和二手房持续降温。(一)资管新规重塑市场规则

2018 年是中国资管市场的变革和重塑之年。中国资管市场在经历了数年的快速增长之后,诸如影子银行、刚性兑付、资金池等行业问题和风险也逐渐暴露。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018 年中国资管市场迎来巨变,《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的相继出台,为资管市场建立了全新的秩序和规则,护航中国资管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资料来源 :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整理(二)市场受“资管新规”影响,在调整中砥砺前行

1、银行理财:规模和结构双双调整,理财子公司蓄势待发

市场总规模略有下降。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年底,银行理财规模约为28.97 万亿,较年初的 29.54 万亿略有下降。另据融 360 监测数据,2018 年 12 月,各银行机构共发行理财产品 1110 只,相对于 1 月份降低 24.14%。

产品收益率方面连续十一个月下跌,推动“二手理财市场”升温。全年平均最高收益率出现在 2 月份,为 4.91%。2 月份以来收益率持续下跌至 12 月份的 4.40%,11 个月下跌 51 个BP。同时理财收益率在短期内迅速下降,推动了“二手理财市场”升温,包括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在内的十余家股份制银行都推出了理财转让业务。

保本理财逐渐退出市场,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激增。在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回归净值化管理的政策指引下,许多银行在 2018 年开始全面转型,按照监管要求缩减保本理财规模,并尝试理财产品的净值化管理。融 360 数据显示, 2018 年银行保本理财规模占比持续走低,由 1 月份的 35.53% 降低到 12 月份的 26.17%,累计降低 9.36 个百分点;净值型产品的发现量则持续大幅增长,2018 年 12 月各商业银行累计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 508 款,几乎是上半年发行量的总和。

银行理财子公司蓄势待发。自 2018 年 4 月“资管新规”明确要求“主营业务不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以来,多家商业银行陆续公告或披露了拟设立理财子公司或资管子公司的规划。尤其是 12 月发布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放开了理财子公司经营资管业务的销售渠道、网点面签、募资门槛和投资渠道等限制条件之后,中农工建四家大型商业银行集中发布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公告,加之早在 5 月份即提出设立理财子公司的交通银行,2018 年五大商业银行全部发起了设立理财子公司的申请。此外,还有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也在积极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底,共有 27 家银行公告或宣布申请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蓄势待发。

2、基金市场:收益整体表现不佳,养老目标基金迎开局之年

货币基金规模增速波动放缓,收益下降成趋势。2013 年以来,受益于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兴起及“钱荒”带来的高收益率,货币基金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 年至 2017 年,货币基金规模从 5717 亿元增长到 6.8 万亿元,五年间增长十余倍。

进入 2018 年,货币基金增速呈现出波动放缓的新趋势,尤其是 2018 年 6 月证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赎回相关服务的指导意见》(下简称“货基新规”)以来,货基总规模开始波动下降。其中,9 月份缩水 6914 亿元,创下历史单月缩水最高。12 月份再次缩水 6383 亿至 76178 亿元。货币基金遇冷一方面是因为持续下降的收益率,另一方面,强监管带来的流动性限制也加剧了这一下行趋势。

股票基金多数亏损,短债基金走红。受经济增速回落、金融去杠杆、贸易战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2018 年 A 股市场表现不佳,上证指数全年跌幅达 24.59%,总市值缩水14.59 万亿元。债市则相对表现亮眼,迎来难得的“小牛市”。持续低迷的 A 股市场,也使得权益类基金深陷其中,2018 年多数权益基金都处于亏损状态,发行难、清盘潮成为行业关键词。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共有 394 只基金遭遇清盘,为 2017 年的 3.7 倍;33只基金募集失败,较 2017 年增加 65%。与此同时,在债市牛市的推动下,债权基金也成为 2018 年为数不多的赚钱产品,尤其是在信用违约事件的助推下,短债和超短债基金成为市场的最大赢家。

养老目标基金开局之年。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居民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国家多措并举努力搭建我国居民养老的一站式服务方案,通过“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业务”丰富我国养老体系第三支柱投资品类,满足国民养老的基金投资需求便是其中之一。2018年 3 月 2 日,证监会发布了《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标志着专门面向国民养老需求的公募基金类别正式诞生,同时也为公募基金服务第三支柱养老金投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2018 年下半年,先后有 28 家基金公司的 40 只基金产品分三次获批,且部分产品已经成功发行,养老目标基金迎来开局之年。

3、信托资管:通道业务承压,资产证券化业务成增长亮点

受“资管新规”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规则的影响,信托业务总体规模由 2018 年年初的 26 万亿降至三季度末的 23.14 万亿,降幅达到 10%。其中主要为通道业务的下降,尤其是 4 月份资管新规落地实施以来,新增非主动管理类产品的数量占比和规模占比降幅显著,其中数量占比降至 50% 以下,规模占比由年初的 80% 左右降至 10 月份的 60% 左右。与此同时,集合资金信托规模占比稳步提升,说明信托公司的业务重心亦顺应监管要求,正逐步转向主动管理领域。

资产证券化业务对于盘活资产,促进经济金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属于受政策鼓励的业务类型,被排除在“资管新规”的约束范围之外。数据显示,2018 年 16 家信托公司共发行156 只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金额达 9323.35 亿,比 2017 年增长 56.11%。

4、券商资管:业务缩水 20.24%,发展重心从“求量”向“提质”转型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资产管理业务统计快报(2018 年底)》截至 2018 年年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 50.5 万亿元,较 2017 年年底缩水 5.78%。

其中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管规模为 13.4 万亿元,较 2017 年年底的 16.8 万亿元缩水20.24%。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资管新规去通道、降杠杆政策的指引下,券商资管的发展重心从“求量”主动向“提质”转型,主动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回归资管业务本源。

5、 保险资管:总体规模较小,受“资管新规”影响最小

自 2013 年原保监会放开保险资管公司发行“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资管产品以来,经过多年发展,保险资管产品发行数量已达上千只,截至 2017 年底,资管规模约 2.5 万亿。为同期银行资管规模的十分之一左右。可见相对于银行、基金、券商等资管市场,保险资管市场还相对较小。收益率方面,受累于股市的不良表现,2018 年公布净值增长率的 63只股票型保险资管产品中,仅有三只取得正收益,绝大多数产品处于亏损状态公布净值增长率的混合型保险资管产品中,9 只产品增长率为正。而债券型保险资管产品则表现亮眼,104 只债券型保险资管产品中,有 92 只产品净值增长率为正,且最高收益率为 32.22%。三、“保险姓保”与“房住不炒”

1、“保险姓保”

2017 年以来,“回归保障本质,重塑保险生态”成为新时期保险行业发展的主旋律。2017 年 10 月 1 日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简称“134”号文件),叫停快速返还、附加万能帐户类产品,10 月 1 日正式实施。2018 年,伴随着“134”号文件的不断落地,多年来拉动寿险规模高速增长的“万能险”逐渐退出市场,寿险全面瘦身。银保监会 1 月 29 日发布的《2018 年保险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8 年全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 38016.62 亿元,同比增长 3.92%,同比增速放缓了 14.24 个百分点。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 20722.86 亿元,同比下降 3.41%。

2、“房住不炒”

房产一直是备受中国人青睐的资产之一,前些年快速上涨的房价更是助推了人们的购房热情,《2018 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显示,城市家庭总资产中住房资产占比已经高达77.7%,而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居民资产配置在房产中的占比仅为 34%。为了保证刚需人群的住房需求,遏制投机炒作行为,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稳定房价。2018 年“房住不炒”的调控基调继续持续,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全国各地出台调控政策约 450 次,较 2017 年增长 75%。经过一年多的强势调控,2018 年中国房地产基本结束快速增长的态势,进入全新的发展周期,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全国新房和二手房都开始降温。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