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正文

老年人胖点好,还是瘦点好?处在这标准,才算是刚刚好

2020-11-03 19:18    

有人说,上了年纪的人胖一点,就容易面色红润,看上去就很有“福相”,说明精神好、抵抗力好,有什么小毛病都能扛得住。如果太瘦,看上去就弱不禁风,更别说扛病了,可能走几步都会没力气。

又有人说,正所谓千金难买老来瘦,很多瘦一点的老人看上去都非常硬朗,不但腿脚灵活,还不会给膝关节造成过重的负担。而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都和肥胖密切相关,瘦一点的人相对而言就很少有这些方面的烦恼。

到底那个说法更靠谱呢?老年人到底是胖点好还是瘦点好?

事实上,上面的两种说法都有点太片面,因为首先胖瘦都有着一定的标准,太胖和太瘦肯定都是不好的,所以抛开标准谈胖瘦,都是不严谨不科学的;其次,由于上了年纪的人情况比较复杂,对体重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应该根据老年人的基础情况做分析。

如果老年人本身的身体状况不错,对体重要求严格一些没什么大碍;如果老年人身体状况比较差、预期寿命比较短甚至年龄已经较大了,那么对体重的要求则应该相对宽松一些,特别是当存在某些消耗性疾病时,适当超重的老年人比体重过轻的老年人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胖瘦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其实,胖不胖一直都不是体重说了算,更何况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我们并不能通过肉眼可见的胖瘦来判断其身体素质的好坏。更多情况下,专业上通常用身高体重指数(BMI=kg/m)来作为一个人是否肥胖的参考,最好将BMI控制在标准范围(18.5~25.0)或不超过上下限的10%。

另外,除了BMI之外,腰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因为很多人BMI虽然正常,但腰围还是超标(男性大于90厘米,女性大于85厘米),这种情况下就叫做腹型肥胖,而且还是更加不健康的一种肥胖。与全身性肥胖相比,腹型肥胖患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冠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风险更高,因为腹型肥胖又叫做内脏型肥胖,对身体的内在影响非常大。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还是觉得上面提到的这些疾病都跟肥胖有关,那么如果瘦一点的话,肯定不用担心腰围超标了,所以老年人还是瘦一点比较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老年人可并不是越瘦越好,尤其要注意“少肌症”的发生。

肌肉衰减是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容易摔倒、抵抗力下降的重要原因,而少肌症又叫做肌肉衰减综合征,正是一种与年龄增加相关的骨骼肌量减少、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要知道,骨骼肌是我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肌肉的减少和退化,就容易表现出身体没劲、站立困难、步伐缓慢、容易跌倒等问题。

而且由于“骨肉相连”,肌肉的减少和退化,还会加重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疾病的发展。不仅如此,肌肉衰减还会影响到血糖调控能力以及血脂代谢能力等,这些都是诱发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这些疾病可不仅仅只和肥胖有关,瘦的人依然有风险。

据统计,有5.1%的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患有少肌症,八十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就增加到了11%~50%,特别是在没有刻意减重的自然状态下,如果你的体重每年下降5%,就需要格外注意了。对于体型较瘦的老年人,可以先粗略观察一下自己四肢的肌肉量,如果臀大肌变得扁平、小腿腿围减少、上臂有明显的皮肤松弛下垂等,都是肌肉流失的表现,需要进一步去医院测量一下自己的肌肉量,看是否有少肌症的发生。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