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饮食 >正文

各民族饮酒各有特色!少数民族奇特的饮酒文化你知道多少?

2020-11-03 19:33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礼仪之邦,由于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的影响,自我国古代起,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由它们约定俗成的礼仪。饮食、穿着、社交,这些礼仪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各民族的酒文化。

各民族饮酒各有特色!少数民族奇特的饮酒文化你知道多少?

藏族青稞酒

青裸酒是藏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传统饮料,传说青裸酒的酿制技术是唐文成公主传授的。在西藏民间流传有端起酒杯(碗)想起公主的民歌。青裸酒的酿制法较简单:先将青裸洗净煮熟,捞出来摊在干净的麻布上降温,拌入酒曲,装进陶罐或木桶中密封发酵,酿成醪糟,二、三日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再过一两天即可饮用。酒色黄绿清淡,酒味甘酸微甜,度数较低,有人称之为青裸啤酒,但无泡沫。头道酒约15-20度,二道10度左右,三道仅5至6度。饮之难醉,醉则难醒。常饮的青裸酒,一般是10度左右。

各民族饮酒各有特色!少数民族奇特的饮酒文化你知道多少?

女真族酒宴

女真人是满族人的祖先,每天一项日常事务就是喝酒,每喝必劝,尽醉而归。景祖乌古酒时,女真人酗酒成风,世祖劫里钵曾醉后骑驴入定。他们喝酒的办法豪放到不用杯子,而共用一只酒桶,大家依次舀酒痛饮。每逢婚嫁,夫婿和亲戚到女家,要抬上许多酒菜待客,酒用金银瓦器盛装。将士出征,全军会饮,此时将官招人献计,共议长短。平时宫廷夜夜大家喝酒跳舞快活,以致影响朝政。

各民族饮酒各有特色!少数民族奇特的饮酒文化你知道多少?

傣族

嗜酒是傣族的一种古老风俗,在明代就有咂酒之俗,酒己成为宴客必备之物。近现代以来,饮酒更是普遍嗜好,男子早晚两餐多喜饮酒少许,遇有节庆宴会,必痛饮尽醉而后快,且饮酒不限于吃饭时,凡跳舞、唱歌、游乐,必皆以酒随身,边饮边歌舞。所饮之酒系家庭自酿,傣族男子皆善酿酒,全用谷米酿制,一般度数不高,味香甜。也有度数较高的,如西双版纳迦旋寨出产的一种糯米酒,含酒精成分在60度以上,酒味香醇,倾人杯中,能起泡沫,久久不散,称为堆花酒,远近驰名,被誉为“十二版纳”之佳酿。

各民族饮酒各有特色!少数民族奇特的饮酒文化你知道多少?

布依族

布依族成年男子爱饮米酒,妇女们爱吃糯米甜酒,逢年过节要饮年节酒,婚姻娶嫁要饮双喜酒,送往迎来要饮“迎客酒”和“送客酒”。因此,每年秋收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自酿几缸米酒和糯米甜酒,米酒既供自家平时饮用,又以之待客,特别是请客时,若席上无米酒,再丰盛的席面,客人的兴味也不浓,主人的脸上也觉得无光。布依族人以豪爽好客而著称,因此,他们饮米酒时, 要唱酒歌。酒歌的内容无所不包,诸如开天辟地,日月星辰,民族族源、历史,山川草木,乃至对村寨及主人的称赞等等。你唱一首,我答一曲,对答不了的“罚”酒。这样一来二往,既对了歌,又传播了知识,真是别具民族风韵,兴味盎然。

各民族饮酒各有特色!少数民族奇特的饮酒文化你知道多少?

毛南族

毛南族嗜好烟、酒、茶。成年男人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抽本地产的旱烟叶,很少用外地烟。老人多用竹鞭做旱烟杆,边烧火边抽烟,节省火柴。饮茶只是办喜事、丧事和招待客人时喝,平时则喝开水或泉水。酒,是毛南人的一大嗜好。凡办喜事、丧事和客人到家,都要喝酒。敬祖先、走亲访友、节日、互助换工等就餐时都要有酒。平时白天劳累,晚餐也要喝酒活血,说容易恢复疲劳。客人到家没有酒招待就认为失礼,有句口头语:“好朋好友,黄豆送酒。”因此,家中常备一坛酒待客。几乎每家的主妇或男主人都会酿酒。他们酿制的白酒,酒精度数不高,一般的20~35度。酿酒的原料有糯米、粘米、玉米、高梁、红薯、南瓜等。各类酒名都以原料名冠之。

各民族饮酒各有特色!少数民族奇特的饮酒文化你知道多少?

蒙古族马奶酒

蒙古族传统的酿酒原料是马奶,故得名。马奶洒的酿制历史悠久,传至今日,仍盛行于蒙古牧区。酿制的时间自夏伏骒马下驹时始,至秋草干枯马驹合群,不再挤奶时止。这段时间被称为“马奶酒宴”期。在夏季的内蒙草原上,凡是有牧民的地方,就有马奶酒飘香;只要有节目活动或亲友聚会,就会有马奶酒宴和敬酒歌舞。

怒族咕嘟酒

怒族咕嘟酒的酿制法,其第一步与羌族的蒸蒸酒基本相同,即将玉米粉制成酒。其特点表现在饮用时先将坛中的酒同酒糟盛一部分到盆中,加入适量开水,再拌入些蜂蜜或糖,滤去渣,饮其汁。

各民族饮酒各有特色!少数民族奇特的饮酒文化你知道多少?

水族肝胆酒

是将猪胆汁注入米酒中而成。以此酒待客,表示主人愿与客人肝胆相照,苦乐与共。宰猪时将附着苦胆的那片猪肝一起割下,以火烧结胆管口,防止胆汁流出,然后将其煮熟,再与猪肉一起祭供祖神。客人入席酒过三巡后,主人拿起猪肝,剪开胆管,当众将胆汁注入酒壶,为在座者各斟一杯肝胆酒,依长幼客主之序分先后干杯。猪胆能消炎灭菌、清火明目、降低血压。常饮肝胆酒有益健康,故在水族群众中流传成俗。

土家族甜酒茶

土家族的甜酒茶实际上不是茶,而是酒。正如解放初期广东有部分人还把啤酒叫做“洋茶”一样,这仅仅是名称上的误用。土家族以糯米或高粱煮甜酒,将甜酒和蜂蜜冲入盛山泉水的碗中,甜酒茶即成。饮之清冽甜香,消暑提神。因有些山泉水实际上是矿泉水,所以常饮有强身健体之功效。

各民族饮酒各有特色!少数民族奇特的饮酒文化你知道多少?

羌族蒸蒸酒

其酿制方法较简便。将玉米粉用杉木甑子(蒸桶)蒸熟后,倒在簸箕里晾至稍温,拌上酒曲,装入坛中,封严坛口,置于荞麦秤秸中发酵,约二十天左右,便可饮用。酒色淡黄,酒味甘甜,能去淤血、生鲜血下奶,是羌族产妇哺乳期间的常备饮料。喜客临门,主人往往让他喝饱为止。

四川彝族苦荞酒

彝族在解放前没有专门的酿酒作坊,民间广大奴隶群众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可用来酿酒,能够酿酒的是奴隶主或较富裕的“劳动者”(阶级成分)家庭。酿酒原料主要是苦荞(一种有清苦昧的荞麦)、玉米或土豆。先将酿酒用具全部洗净,不能有一点油星,再把苦荞以木甑蒸至半熟,晾温拌酒曲,装进发酵桶里。冬天为保持室温,需不断生火,促其发酵,待酒香四溢时,插管于发酵桶底的孔中,引流出酒液,第一杯敬神灵,第二杯献长者,尔后其他人方可饮用。因以苦荞为原料酿制而得名。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