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第二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华美开幕

2020-11-04 03:38    

“香悦食博饕餮淮扬美味、醉美淮安喜迎四海宾朋。”9日上午,第二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在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江苏省副省长郭元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卢鹏起、淮安市市委书记姚晓东、美国纽约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总署署长布莱恩•戈德斯坦、泰国普吉市副市长塔沃•吉拉帕塔纳素普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并致辞。淮安市长蔡丽新主持开幕式。据主办方介绍,此次食博会共吸引参展企业456家,其中世界500强、全球百强食品企业30家,境内百强企业40家。境外展团15个,其中45家台湾知名食品企业组团参展。

开幕式高朋满座,现场签约合作项目32个

五月的淮安,满目葱茏,生气盎然。9日上午,新落成不久的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中心,高朋满座。上午9点30分,第二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在淮安市市长蔡丽新主持下拉开帷幕。

开幕式上,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致辞说,近年来,淮安坚持把食品产业作为淮安优势特色产业予以重点培育,聚力打造“舌尖上的产业”,“淮味千年”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淮安正积极申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致力为全球美食文化、食品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发出淮安声音、贡献淮安力量。他衷心希望通过食博会这一平台,促进各地食品企业交流互动、食品产业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美食之美”与“生活之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江苏省副省长郭元强代表省政府对食博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开幕式还进行食品产业合作项目签约。本届食博会食品产业投资合作项目32个,其中内资项目24个,总投资118.76亿元;外资项目7个,总投资5.55亿美元;战略合作项目1个。签约项目中,总投资超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

境外展团来了15家,省外企业到“小龙虾故乡”打市场

为真正做到“请进来”、“走出去”,主办方此次特别加大了对境外企业的邀展。这些参展商或来自世界500强食品企业,或是国际食品100强,或是境外知名品牌食品企业,被安置在展馆一楼的核心位置。扬子晚报记者看到,亿滋、雀巢、旺旺、益海嘉里、费列罗等国际知名品牌赫然在列。据介绍,此次单境外展团就来了15个,其中包括日本、韩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马来西亚、新西兰、荷兰等国家。

张琦供职京纳国际贸易(荷兰)有限公司,作为荷兰组团的代表,她已第二次代表荷兰多家企业参加淮安国际博览会。此次参展的荷兰7家企业所展出的产品有奶酪、饼干、巧克力、花生酱、橄榄油等。这些最具“荷兰元素”的产品,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张琦介绍,去年参展的一些企业,借淮安食品博览会这个平台,与政府以及贸易促进会等部门加强了对接,增加了采购商、经销商的数量,从中尝到了甜头,因此今年继续参展,“在通上高铁后,我们会常来淮安。”张琦说。

“百味斋”是来自四川的一家食品企业的调味品品牌,该企业执行总裁黄兆洪先生告诉记者,“百味斋”是四川知名调味品品牌。在淮安做响“小龙虾”品牌后,他们企业去年研制成功了一款“小龙虾泡料”的调料。该调料最大的好处是,小龙虾经清水蒸煮后只需在调料里泡一泡,就可达到鲜香味美的效果,减少了传统制作时的爆炒环节,让年轻人免受烹饪的油烟之苦,既简单、快捷,又环保、健康。他们参加博览会,就是打算在“小龙虾故乡”将“小龙虾泡料”品牌叫响,从而达到进一步在全国推广的目的。

“少吃盐、吃好盐”,参展企业被省领导点赞

据介绍,此次展览汇聚了155家全省知名参展企业,其中包括汇鸿、苏盐、苏食、卫岗、维维、恒顺、新饕客等7家省内重点企业。

开幕式结束后,江苏省副省长郭元强在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市长蔡丽新的陪同下,参观展区时专门在“苏盐”的展位前进行了停留。得知该集团近年来开发了一系列健康食盐产品后,副省长郭元强赞许地称赞道:“健康生活就是要少吃盐、吃好盐。”

苏盐集团食盐专营事业部部长助理朱羽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苏盐集团年产盐573吨,可满足2亿消费者的需求。近年来,集团开发、生产了诸如““天然三零”的大清淮盐、海藻碘食用盐、松茸海盐等新产品,这些产品更有助于人体的吸收,更健康,更绿色。新产品不但提高了利用率,还满足了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要。拿松茸海盐来说,由于松茸有一定的抗癌功效,468克在香港卖场售价达到了43港币。不仅如此,苏盐集团还增加葡萄籽油、五常大米、酱油等其他厨房产品的供应。

朱羽川表示,通过参加淮安食品博览会,可以展示“苏盐”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让更加消费者更多地了解“苏盐”的食盐产品以及其他厨房产品,让“苏盐”走出国门。

卖酒更是卖文化,淮安地标企业闪耀展馆

“今世缘的文创产品,酒喝完了,瓶还可以做陈列。”在中外名酒馆展区,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为当地今世缘酒业的“创新”之举叫好。记者看到,今世缘酒业展位陈列了若干造型别致、漂亮的文创产品。其中有12生肖酒、福寿圆满酒、马到成功酒、喜得贵子酒,招财进宝酒等等。

江苏今世缘酒业销售有限公司经理陈杰介绍,今世缘酒业是淮安地方企业,是淮安第二纳税大户,也是本次食博会的重点支持单位。公司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开发了一系列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可定制,消费者也可以直接通过销售渠道购买。今世缘酒业去年参加了第一届食博会,更多的消费者借此了解了公司的“缘文化”,及其推出的“青花瓷”等新产品,市场销售量得到了放大,单今年一季度销售就超过了30亿,同比去年大幅度提升。

而在“千年淮味”展区,来自当地清江浦区的“红椒大王”王国富说起食博会充满感激。几年前,他在政府的支持下种植了约300亩的红辣椒,这些红辣椒在种植过程中不喷洒农药,不施化肥,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每周两次不定时间对其产品进行抽检。这些红辣椒可直接生吃。洗净其中一只,当着记者的面,王国富大嚼起来。目前,其打造的“国富”牌红辣椒,已经获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绿色无公害”标识。借助食博会的影响,王国富的红辣椒已经走出淮安市场,单南京市场今年的销售量就比去年同期多了3倍。

【现场花絮篇】

猜猜看,这些菜是怎么做出来的?

走进中国淮扬菜特展区,便见摆放在展厅的开国第一宴、乾隆南巡宴、西游记素宴、盱眙龙虾宴等淮扬菜系特色名宴。宴席菜肴丰富让人眼花缭乱,菜肴精致程度让人心生赞叹。精细的刀工、富有创意的摆盘、生动的雕刻,让扬子晚报记者觉得眼前呈现的并非一道道菜,而是一幅幅画,一件件艺术品。扬子晚报记者突发奇想,不如就所见所闻考考粉丝读者们,知不知道这些菜是如何做出来的。

问题一:太极豆腐是用何种工具摆盘?

答:牙签。

乾隆南巡宴上,太极豆腐这道菜是一道真真正正的功夫菜。白黄两色的食材,颜色分明地摆放在碗中,呈太极图案。白色的是豆腐,黄色的是蛋皮。厨师将豆腐用刀刃切成极薄的片,再划成菱形备用,再将蛋黄搅匀摊煎成极薄的蛋皮,划成形状大小的菱形。然后将豆腐薄片和鸡蛋薄片,用牙签小心挑起,精心的、一片压一片地摆放在碗中,最后仔细淋上汤汁。这碗太极豆腐如开在碗中的花瓣,亮丽又清雅。如此精致讲究花功夫的菜肴,估计南巡的乾隆皇帝品尝完也是赞不绝口吧。

问题二:猜猜这包子皮是啥做的?

答:蒲菜编成的。

在乾隆南巡宴上蒲包虾仁这道菜也很特别。乍一看这菜肴就是个包子,除了外形长得俊秀些,也没什么了不起,但再仔细看一眼,就会发现,这包子的皮居然是蒲菜编织出来的。蒲菜是一种有点像野草、白嫩如茭白的水生植物,此菜清香甘甜,香脆可口,似有嫩笋之味。蒲菜很多地方都生长,但淮安产的蒲菜最为鲜嫩,也因此被列为淮安著名土特产。每年六月到八月蒲菜上市,淮扬菜餐馆里便会有蒲菜身影。扬子晚报记者眼前这道蒲菜为原料的“蒲包虾仁”,厨师将蒲菜根茎层层剥下,挑选最为鲜嫩的,均匀切成十五厘米长短,像编草席一样,将其编织成包子皮,然后放入腌制好的虾仁,扎口蒸熟。大厨说,此菜看着玲珑精致,吃起来清香可口。扬子晚报记者听完描述,恨不能将展品塞入口中。

问题三:这朵荷花是怎么做出来的?

答:龙虾肉,敲出来的。

龙虾宴上,一盘名为“虾黄豆腐”的菜肴最先跳入扬子晚报记者眼帘,因为长得实在好看。且不说明亮的虾黄汤汁里飘着白玉似的豆腐,仅汤羹表面上浮着的那朵“荷花”就足以让人点赞。薄薄的透明的花瓣,片片微卷,清雅又别致,看着就让人联想起《荷塘月色》里,“亭亭的舞女的裙”。据厨师陆义冬介绍,既然是龙虾宴,菜肴食材自然以龙虾为主。荷花是用龙虾做的,将龙虾肉用木棍敲成厚薄均匀的薄片,蒸熟,再用刀切出花瓣形状、摆盘。“花瓣只能敲看出来,不然虾肉一散,就成不了型”。不过这道菜,最金贵的不是荷花,而是汤碗中的虾黄,龙虾的黄,量不大,这一碗虾黄汤,得剥几十只龙虾,用牙签慢慢挑出黄来,颇费工夫。据悉,这一盘菜售价180元,预定才能吃得到。

问题四:猜猜看,这只大月饼多大多重?

答:直径85厘米,用去10公斤面皮外加五仁馅料20公斤。

苏州津津食品有限公司的现场负责人邓建平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做出这样的一只大月饼其实前前后后需要两天时间,包括选料、拌料、融合、烘培,光是烘烤的温度就需要大厨精心调整。邓建平说,中国的糕点有四大流派,而苏式传统月饼之所以数十年不倒,而且始终受到市民青睐,就是其中蕴含了一种“工匠精神”,用心选料、真材实料,用心烘培制作,从而让市民的味蕾回归食材的本真。

问题五:飘在水里的这朵是啥花?

答:豆腐花。

淮扬菜里,有道最考验刀工的菜,叫“文思豆腐”。先将豆腐表面的一层老皮削去,再一刀刀的竖着切片,片要切得薄如纸,切完后将豆腐躺放下,继续横切成细丝。据说,真正功夫好的大厨,能在一块细软的豆腐上,横切至少88刀,竖切至少188刀,几十分钟,切出几千根豆腐丝。而扬子晚报记者看到的这道“虫草菊花映豆腐”,切好的豆腐放在虫草为料烹煮出的清汤里,好似菊花一般绽放,花瓣清晰、粗细均匀,不碎不断。这样一手刀工,不知三年五载练下来,切多少斤豆腐才能有此成就。令观者不禁感叹:这菜肴品的何止是豆腐,还有厨师们刀下的光阴啊!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