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心理 >正文

有的孩子为什么怕父母要二胎——进化心理学

2020-11-04 09:12    

5岁女孩悠悠不那么爱笑了,一丁点小事也会让她发火、尖叫或是歇斯底里地大哭,连安慰的话都像是旺火上的油滴。生了二宝刚出月子没多久的悠悠妈,不得不带着“问题大宝”悠悠四处求医。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奔忙,悠悠在天津市安定医院青少年心理科被确诊患有轻度“同胞竞争障碍”。青少年心理专家指出,类似的孩子问题,在二孩时代越来越多(据4月23日《中国教育报》)。

以前看过一部法国纪录片,名字叫《森林里的部落》,讲述的是黑猩猩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猩猩母子,一开始母子俩相依为命,过了不久,母猩猩又生了一只小猩猩,按我们习惯的叫法,这是二宝。二宝的出生让大宝非常焦虑和愤怒,我们很容易理解它愤怒的原因,它感觉母亲的爱被二宝分割了。母猩猩每天都把二宝抱在怀里,背在背上,那里本来都是大宝的领地。

对于猩猩二宝,猩猩大宝充满了仇恨,总是趁着母亲不在就偷偷地打二宝出气。接下来,影片里出现了让人震惊的一幕,或许是因为食物不够,猩猩二宝最终夭折了。你猜猩猩大宝是什么反应手舞足蹈。那种狂喜、那种快乐,让我看得目瞪口呆。

把这样的故事代入到新闻里孩子的身上,是不是感觉特别相似可能有人会说,这么对比不合适吧怎么能那人跟猩猩比呢其实小孩子在智力发育上并不比猩猩强多少,他们同样不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当然也没有领会真正属于人类独有的思维方式,讲道理。而这个对比,其实也证明了一件事,就是小孩子怕弟弟妹妹分去父母对自己的宠爱,这是天性。这种心理,是从远古一直遗传至现代。很多人认为小孩反对父母生二胎,是孩子被宠坏了。但其实这或许就是孩子的本能。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进化心理学。

简单地说,进化心理学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的繁衍本能是如何影响人的心理习惯的。在我看过的一本进化心理学书籍中,就有一章专门研究亲子关系的,里面恰恰就有父母和子女关于孩子数量问题的矛盾。我们略掉那些我也说不明白的理论部分,直接来看看结论。结论就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子女想得到的要大于父母想提供的。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逻辑。比如说,一对父母,可以为子女提供两份食物,其中一份食物就能够保证一个孩子健康地成长,第二份则可以让孩子营养过剩地成长。那么对于父母而言,从传递基因的角度来说,用两份食物养大两个孩子是最符合自身利益的。而对于子女而言,当然是营养越丰富越好了。于是矛盾就产生了,父母倾向于多生,而子女则倾向于最好不再生。

而这样的心理特征,在大宝身上是最为明显的,因为无论最终父母有几个孩子,大宝都是唯一一个曾经独自占有父母情感和物质资源的孩子。所以任何一个弟弟妹妹的降生,对他来说都是竞争者。而这种心态在后面的孩子身上就会削弱很多。甚至比较小的孩子,为了争夺资源,会养成讨好他人的性格,从而赢得父母的青睐。我们津津乐道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如果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孔融让梨给哥哥,其实是在讨好父母,显然他成功了,他甚至讨好了所有中国人,这个孩子很狡猾。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孩子因为弟弟妹妹的降生而闹情绪,是人之常情,是源于进化的本能。家长们不必自责,也不要责怪孩子。反过来,我们要看到多孩家庭积极的一面。我们总说独生子女是被惯坏的小皇帝。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少挫折教育。父母和学校能提供挫折教育吗也可以,但可能不够充分。举个例子,郭德纲的儿子郭麒麟拜于谦为师,而于谦的儿子拜郭德纲为师,郭德纲解释说,自己的孩子下不了狠心严厉管教。而提供挫折教育最好的老师,不是家长也不是学校,恰恰是与孩子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他们是真不惯着彼此啊。

至于说在二孩时代,父母应该如何与大宝沟通,我一个没孩子的人就不多嘴了。但有一点我认为可以谈一下,那就是在沟通的过程中,尊重和平等很重要。不仅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的选择,因为孩子毕竟不是、也不应该被当做我们人生的全部。就像我的偶像彭远文所说的:我不认为孩子欠我什么,孩子给予我的丝毫不比我给他的少;但我也不认为我欠孩子什么,就好像我不认为我父亲会欠我什么一样。说到底,做一世父子,不过彼此陪伴走一段路而已。至于这条路好不好走,并不是要不要一起走的理由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