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情感 >正文

15岁少年奸杀女童 家长说“没文化”就可以不管了?

2020-11-04 09:29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截图。该影片改编自台湾青少年真实杀人事件。

我是一个母亲。我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她快乐、阳光地成长,是我莫大的幸福,但在我的内心深处仍不时会隐隐担心——即便我用尽全力给她保护,是否就能完全隔绝她与恶的距离?

今天的检察日报推出的一则报道,再次让我心惊胆战:15岁的男孩强奸了一名7岁女童,并把她推下了25楼。

被害人从这里被推下楼去。

一、“一起看黄片”“孩子我不管”

这个男孩叫常小峰,作案时还在上初中,进入性意识开始萌动的青春期。“对那方面的事儿很好奇,特别想试试,但又不敢跟女同学交往,学校不许谈恋爱。”看到叫自己“哥哥”的邻居女孩、7岁的小倩漂亮乖巧,便产生了强奸她的念头。

即便我们对人性中可能的恶早有预期,但这一系列动作所透露出的无知、冷酷、残虐,还是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常小峰到案后说:“我知道强奸是要枪毙的,不能让人知道,完了就想弄死她。”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15岁的男孩变成了毫无是非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施暴者”?

新闻中的两个细节,格外显眼。

细节一:常小峰说:“爸爸经常打骂我,还当着我的面看手机上的黄片,我走到他身边他都不关掉视频还让我一起看……”

细节二:在法庭上,谈及家庭教育问题及赔偿事宜时,常小峰的父亲冷漠地说:“孩子我不管,都是我老婆管,我没文化,我老婆比我文化高,这些事不要问我!”

“一起看黄片”“孩子我不管”——常小峰爸爸的惊人之举和惊人之语,不由得让人想起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言“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可以说,在常小峰滑向犯罪深渊的路上,他的父亲或者说家庭教育,很可能起到了某种诱导作用。

二、生而不育,何以成人?

每每遇到类似的话题,总有个别声音替罪错孩子的父母叫屈:“快收起你的道德精英主义吧,他父亲是目不识丁的老百姓,还要一天到晚辛苦工作,一个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如何再去教育孩子呢?更何况,据新闻描述,常小峰的智力水平比正常孩子稍低(但司法鉴定认为这不影响其刑事责任能力),不置身其中就体会不到父母的无奈。”

要求他给予孩子恰当的法律教育和科学的性教育,或许的确是种苛责。

但并非所有的常识和道德都建立在“有文化”之上,尊重生命、勿伤他人,早在千百年前就是维系社会的基本道德,这种规范是朴素的、也是普遍的。

而当着孩子面“看黄片”,更是从直觉上就令人羞赧和不适——“无知”不是一种抗拒道德责任的护身符。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如何滑向了这部荒诞的悲剧?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截图

常被打骂是否导致暴力倾向,观看黄色视频是否激发了性欲望,父亲管教缺位是否纵容了他的肆无忌惮——常小峰的荒谬行径中,可能也藏着一个荒谬的父亲。

孩子的成长不能单纯依赖母亲或学校,常小峰的父亲以“没文化”为借口放弃对孩子的教养,说白了,不过是一种自私、懒惰和卸责。

这让我想起,去年发生在湖南沅江的少年弑母事件。

在采访中,少年父亲说,“希望政府帮他受一下教育。”而孩子爷爷则称“就得政府管”。

吴某康和家人住在镇上的宾馆里。

从其长辈的话里,大概也可以看出他的家人似乎都倾向将孩子的抚养与教育责任推向当地政府与学校,而没有意识到,他们一家才是孩子成长最大的责任人。

在养育孩子的态度上,这两件事有相似性:他们似乎都是在放弃反思和改变,放任自我的无知,把法定的责任推给别人,仿佛教育孩子与自己无关——这也是一种“平庸之恶”。

在这种“平庸之恶”的影响下,父亲的“毫无顾忌”遇上了儿子的“少不更事”,父亲的“不知收敛”可能加剧了儿子的“难以克制”——小倩无辜遇害、小峰“自吞恶果”,最终让两个家庭付出了难以承受的惨痛代价。

透过这个极端事件,我们不得不再度审视,父母的言行和管教之于孩子的重要性。

作为父母,孩子其实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的一言一行形塑着孩子们的价值观与道德感。我们与孩子割舍不断的,不仅有骨肉亲情,更有品行传承。

做一个在道德和品行上更好的人,是我们对“父亲母亲”这一神圣称谓所应担负起的责任。

如果你没有毅力摘掉“浪子”的帽子,如果你不想对孩子付出额外的耐心和时间,如果你还在固守着“自我本位”的自私和放纵——那或许你还没有准备好成为一名父亲。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