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诸葛亮之志,蒋琬费祎之贤,姜维之坚韧,四人接力也难保蜀汉

2020-11-04 11:37    

​作为三国之中史学界公认治理最好的国度,蜀汉其实是最不该早亡的国家,却在三国战乱中成了最早的牺牲品。

在邓艾钟会双鬼拍门之下被闷死与成都,享年43岁(221年-263年)与之类比之下,曹魏死于46岁(220年-266年),而东吴死于52岁(222年-280年)

蜀汉在壮年而早逝,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虽然三国三雄主创立的三个国家都算英年早逝!

(三国三雄主建立的国度都不长命)

可要实事求是的说,蜀汉的英年早逝应该是最可惜的,原因也很简单!

蜀汉没有吴国的宫廷政变、内乱不断,山越反叛。

蜀汉没有曹魏的政变迭起与世族门阀专权内斗。

看上去虽然晃晃悠悠,但是却稳稳当当存在了40多年,最大的危机不过一头一尾。

这一头就是刘备夷陵之战惨败之后的内忧外患(南中反叛,魏国攻伐)

这一尾就是最后邓艾钟会双鬼拍门,直接快速灭亡。

而头尾之间,内政外交两方面做的都不错,即使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也维持稳定30多年。

(诸葛亮去世,蜀汉依然存在30多年)

虽然随着诸葛亮去世将蜀汉统一全国的一点可能消去了,不过自保其实并没多大问题,那么为何会如此快灭亡,则不得不说三个人的事迹,那就是蒋琬费祎和姜维。

很多人都说,早期诸葛亮的穷兵黩武是蜀汉快速灭亡的关键,其实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说姜维穷兵黩武,有点道理,不过也夸张了!

因为姜维并没有进行如诸葛亮时期的大规模国战式的北伐。为何最早灭亡,根源其实还是后期内部不团结而已!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驾鹤西去,留下政治遗嘱将军国大事依次交托给蒋琬费祎之后,就带着遗憾走了!

让诸葛亮寒心的是,他刚一去就发生了一件内部斗争,杨仪与魏延争权夺利,最后是得罪人更多的魏延因为做人的失败而被杀。

杨仪也没得好果子,在不久之后就因为睚眦必报的小人行径被一撸到底!

(内斗被杀的魏延可惜了)蜀汉进入了蒋琬和费祎主导的两贤相时期。

那么这两贤相时期蜀汉国策真是如常人所想的那样无所作为,仅仅是守土之犬吗?

如果这样认为就是太小看诸葛亮的眼光了!于诸葛亮的遗志: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而言。

其实他们一直在努力,不仅在内政方面努力就连军事上也没有放弃。

(他们也北伐过)蒋琬执政时,曹魏辽东公孙渊造反,面对敌国内乱,蒋琬也进行了一次征魏行动。

不过他和诸葛亮生前一直致力于出祁山攻取陇右这样稳妥的战术不同,他选择的是东征,延汉水顺江而下,汇合吴国大军一起攻击魏兴和上庸两郡。

这个计划的好处是,可以避开崎岖的山林地带,有利于大军出征,但是坏处也很明显就是顺江而下,速度够快,可要是打不下上庸,撤退困哪,因为逆流而上很麻烦!

于是,在汉中讨论了好久之后,姜维和费祎一起劝说蒋琬。

面对这反对声,为了巩固内部,蒋琬选择让出权利换取姜维和费祎支持,任命姜维为凉州刺史,带领军队从西北进军,而让蒋琬则驻扎涪县,这个水路交通要道,防止东北曹魏的威胁。

最终这一计划得以通过,费祎升大将军、录尚书事,由此确立蒋琬费祎的二元领导体制,蒋琬的主动让权,维护内部团结,体现了高尚的品德和政治指挥。

之后姜维也因为这件事升任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可惜后来战斗还没进行,就被曹爽的主动进攻打断了。

(姜维的志向最坚定)

曹爽发起兴势之战,年老体衰的蒋琬无力支持前线作战于是将大权基本移交给费祎,费祎击退曹爽,然后就屯兵汉中。

费祎屯兵汉中时期,就和坚定的主战派姜维矛盾不断!

姜维说:“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如此蹉跎岁月何日可复兴中原。”

费祎说:“我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业等待有能者去继承,不要以为希冀侥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果不如其志,悔之无及。”面对这一切,坚定的主战派姜维,每次出征都会受到费祎制约。

看上去声势浩大的远征,往往只有一万人规模而已,不过就算仅仅万余人兵力,姜维之才能也让曹魏徐若寒蝉,头疼不已!

这样状况持续数年之后,费祎被刺客郭循遇刺,那个时候蒋琬已去世,在无人可以约束姜维。

于是姜维开始了常年累月的北伐,小战斗不断,小胜利也不少,但是国力却在无数次征伐之后下降。

特别是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独子诸葛瞻还有董阙等人竟然联合上奏反对姜维继续北伐,并说要罢免他的兵权。裴注:瞻、厥等以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宜表后主,召还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

面对这样的情况,姜维害怕了。

因为他在朝廷之上被完全孤立,由此才有他前往沓中避祸的举动。

(姜维的无奈是无人可懂他)其实姜维避祸,和黄皓真没啥关系!

那么姜维避祸之后出现了什么状况?

不过是蜀汉军队的实力大减,最后由战略主动方,变成战略防御方!

一个小国要在大国压力下生存,闭门自守是不成的,示弱是致命的,往往有限度的出征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可是蜀汉大多数臣子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唯一明白的姜维却在内斗中被打击,最后避祸而去,留下洞开的门户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封闭自己利刃的蜀汉,精锐野战军远走沓中,门户洞开,面对这样的机会曹魏当然是顺势而为!

于是发起了两路大军的突然袭击。

(姜维远走沓中,阳平关门户洞开)然后就是蜀汉的快速灭亡!

这关键点就是主张小二霸道的姜维被嫌弃被排挤最后远走,留下的都是不明政治格局的理想主义者!

由此可见:其实诸葛亮选择的三位继承者,蒋琬、费祎还有姜维真的是各有特点!

一个品德高尚(蒋琬),一个才智出众(费祎),一个意志惊人(姜维)

蒋琬是能臣,能保证国家合理发展。

费祎是外交家、守成者,朝中关系、国际关系协调的好

姜维是战将,他心思也最执着。

就算到最后,国破家亡之后,62岁的姜维还不放弃,他还在坚持复国:​姜维密语刘禅:“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最悲壮的姜维)

这三个人都在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支撑着这个失去了诸葛亮的国家,用各自的坚持,让这个国家延续,没有谁对谁错,只是时运不济国力不济,不仅如此还要面对政治内斗!

可惜,可叹,徒奈何!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