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自然 >正文

海南周刊|5月21日迎“小满”:雨来风物喜 悯农情意长

2020-11-04 18:44    

海南波波椰设计的二十四节气图之“小满”。

文\本刊特约撰稿张意薇

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从自然物候上看,小满是立夏后的第二个节气,北方的麦子已灌浆饱满,但尚未成熟;江南的稻田也在期待雨水的灌溉,等候丰收。

月令中有小大暑、小大雪、小大寒,却只有“小满”而无“大满”。从文化传统上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满,承载了说不尽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意蕴。

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小满”却正是“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它是一种未完成的生长状态,代表了一个从孕育到成熟的关键节点。小满按旧俗要抢水、祭车神、祭蚕、食苦菜……这些节俗体现了百姓对丰收年景的热切期许,更饱含了人对自然天道的敬畏与体尝。

小满时节风物喜

在中国的广大疆域里,小满时节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风情。

东北及北方地区有农谣:“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立夏之后,春风停刮,天气回暖,轻如鹅毛的东西都不再飘摇晃动;到了小满,凫趋雀跃,候鸟归来,农家便进入欢闹的农忙与丰收。

而江南的农历四月,细雨如丝、空气温润,在诗人的笔下呈现出一派鱼肥蚕熟、鸟鸣麦绿的盛景。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宋·翁卷《乡村四月》)

我爱江南小满天,鲥鱼初上带冰鲜。一声戴胜蚕眠后,插遍新秧绿满田。(明·文彭《四月》)

鲥鱼每年初夏定时入江,故名“鲥”,是水中珍品;戴胜鸟则象征着祥和、美满、快乐。小满时节的江南,被绿意主宰,生机盎然。雨水、河流、飞鸟、游鱼以及为农事忙碌的人们,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大海之南的琼州,薯芋类作物的栽培相对于谷黍更有代表性。据府志记载,百姓曾多以“以薯菜为粮”,琼岛很多土产农作物,如硬壳大薯,也是小满后开始结薯,待到立冬时节成熟。

一年四季都有孟、仲、季的排列,小满时节处于炎热到来之前的“孟夏”,也就是初夏。清代海南诗人舒乔青曾抱怨“琼台仲夏苦炎热”,而小满时节,则是“雨霁生微凉,村落恣游骋……稻散风里香,人随涧中影。”(舒乔青《孟夏游城南诸村》)

琼岛各地春耕夏收的早稻在孟夏时节便率先拔节、灌浆,在小满后陆续迎来收割、归仓。舒乔青的诗还让人看到雨霁稻香中,一个恬淡的“孤舟蓑笠翁”在悠然垂钓的景象:“渔舟绕岸来,柳上系孤艇。闲持竹一竿,坐拥蓑一领。得鱼纵无多,险无波万顷。心廉身转安,境淡味弥永。”

廉从淡中来,心廉则身安。“心廉”就是不贪、素俭。垂钓之乐不在于所获多少,而是在“钓”中求得平安喜乐。这也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小满”吧!

悯农祈雨祭车神

小满的节俗里“祭车神”和“抢水”都和水利灌溉相关。俗谚说“小满动三车”(即水车、油车、缫车),全国各地用于补充灌溉农田的水车总在小满后出现在田间地头。农事对水的需求与依赖逐渐衍生出人们对水车的敬畏。“抢水”仪式,则多由乡间年长执事者召集组织,黎明时分燃起火把,在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而后锣鼓喧天,众人合力把河水装入水车,引灌农田。

“风雨潇潇小满天,四山蓑笠事新田。个中会得艰难意,细和豳风七月篇。”(明·吴与弼《石泉开田》)农事艰辛,盈亏难卜,人们一直在天人之间寻求着沟通与平衡。在农耕社会,从上到下各个阶层几乎都脱不开顺天应人、不误农时的责任和义务。小满期间求雨之风也是自古有之。在有些朝代,祈雨甚至成了官方的国家祀礼。

对历法有颇深研究的明儒郑善夫(1485年—1523年),正德年间曾任户部主事、礼部主事等职。他有感于武宗朱厚照疏于政务,曾作《夏雨》规劝皇帝:“南天春苦旱,咎在岁星沉。四月禾苗歇,三农雨望深。油云肤寸合,一似雨黄金。君王社稷主,要识上天心。”

江山社稷,本就起自一菽一麦。清代开创康乾盛世的康熙帝特别注意各地雨旸规律,还专门建立了总督巡抚定期奏报晴雨的制度。在位期间不仅频繁躬亲祈雨,希望以诚动天,还曾严惩祈雨不诚的要臣,为乾隆初年恢复古制,定期举行雩祀礼(祈雨的国家祀礼)奠定了基础。康熙也不免矜夸他半个世纪的祈雨成效:“京师初夏,每少雨泽,朕临御五十七年,约有五十年祈雨,每至秋成,悉毕丰稔。”(《清圣祖实录》)再试读他的《小满后偶旱涂中祈雨四月二十三日甘霖大霈》,更是蕴含了深沉的悯农情怀:

夙夜愁怀春夏间,天时难信未怡颜。平原晚麦纤茎槁,四野新禾旱色殷。

乍起云光连岭岫,先垂雨脚遍人寰。共沾甘澍敷膏泽,民食方知稼穑艰。(注:澍,及时雨)

小满雨贵如金,康熙看着枯槁旱死的庄稼彻夜难眠、愁眉不展。纵然小满后喜降的大雨终于纾解民困,也不禁感慨这民生多艰、农事多难。

清嘉庆年间海南探花张岳崧长诗《夏雨》铺叙了家乡河水干枯、田地龟裂的一场大旱,也是一首海南版的“悯农”:“吾家南海南,夏畦病已剧。龟纹坼方罫,龙骨蹋错互。”(罫,方的网眼。龙骨,指水车。此二句指田地呈干旱龟裂状,水车也闲置无用。)地方志载:“四月八日雨则杀虫,不蠹禾。”相反,如果入夏雾气重、雨水少则禾苗容易遭受蝗灾。“当背曝赤日,沐首渍朝雾。曝日奚足道,渍雾此可虑。”最让人心焦的不是田间劳作烈日当头的艰辛,而是久旱多雾的天气让一季的汗水与辛劳付诸东流。风调雨顺是最朴实的祈盼:“为祝天祖神,得此夏雨雨”。——雨水盼来了,可久旱带来的巨大损失毕竟无法挽回,他只能劝勉农人:“此物付东流,晚禾趁早布”,要趁着好雨时节及时把晚稻种下去,一年到头才有个丰收的好时候。

当代海南黎族作家高照清在散文《无雨的小满时节》也记述了家乡一个河溪断流、稻田干裂的小满。水是农业生产不可断绝的生命线,家乡的几百株槟榔苗因为无水灌溉而枯死,他认为我们应该从所谓的“天灾”上寻找人类自身的原因。

谁解苦菜回甘味

古人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小满时节,一些枝条细弱的草类在天气转热后逐渐枯死,而苦菜凌冬耐寒,入夏终得繁茂。“麦秋至”是说麦子即将迎来成熟。小满虽然预示着丰收的到来,但人们也可能正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古谣称“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可谓最早救荒食物之一。据说《诗经》的“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以及“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中的“苦”“荼”两种野菜都是指苦菜。

苦菜遍布全国,药名败酱草,也有苦益菜、苦荬菜、天香草等别称。清张之洞曾歌咏苦菜:“上山采苦菜,青青不盈筐。暮春茁寸玉,食之生清凉。”小满之后往往高温高湿多雨,宜健脾化湿,多吃素食。苦菜性味苦寒,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效,如今食苦菜不再是为了救荒,而是成了颇具养生意味的小满节俗。

明嘉靖时任广东南海知县的进士黄正色,升南京监察御史因弹劾权奸反被诬下狱,远戍辽东三十年。他借《苦菜二首》况味人生,其一如下:

但得菜根俱可啖,况于苦荬亦奇逢。初尝不解回甘味,惯醉方知醒酒功。茹素无缘荤未断,禅宗有约障难空。北窗入夏稀盘饾,莫厌频频饷阿侬。

“青蝇”喻指谗佞。陈子昂有名句“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青蝇玷污白璧,清白无辜的忠臣受佞臣的谗言诬陷,身上洗不清冤屈。芹曝,谦辞,谓所献微不足道。金闺,代指朝廷。

黄正色内心苦楚,经常不免借酒浇愁。苦菜初尝略苦,细细品来,却有回甘的味道以及解酒的功效。与其说是解酒,不如说是借苦味保持自己的清醒。身处逆境,很多人选择藉由佛老超脱,他却不改修齐治平、积极用世之心。虽蒙受冤屈,但仍想以微薄之力报效朝廷。后来,黄正色在明世宗去世后被召还,迁南京太仆卿,人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谁能说这山间野食不是最厚重的人间滋味?

原标题:雨来风物喜 悯农情意长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