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正文

制作与剧作如何互相成就?《破冰》制片人傅敏细聊创作型制片真经

2020-11-04 21:48    

“就像剧里的台词说的,缉毒会‘上瘾’。制作这部《破冰行动》也是一样的,上瘾。”

经历了五个多月的拍摄以及长达八个月的后期制作,《破冰行动》终于在今夏与观众见面,并成为上半年最热门的国剧。虽然离拍摄期已过去了半年多,作为制片人之一兼剧本总监的傅敏,聊起这部剧的诞生记,仍然有滔滔不绝的故事。

傅敏

从剧本阶段开始深度参与,在广东当地全程跟组拍摄,直到后期制作、播出。即便对于制片经验丰富的傅敏来说,《破冰行动》也是一部相当特别,并且令她印象深刻的作品。也是从这部作品开始,她终于走通了“创作型制片人”这条道路。

剧作给予的,制作如何继承并发扬?

傅敏接触到《破冰行动》是在2018年的1月初。当时,编剧陈育新历经数稿打磨的30集剧本已经定稿,整个项目进入了拍摄前的筹备期。

《破冰行动》是一部国情剧,有真实大案做基底,并且首次由公安系统、民营影视公司、视频网站合作完成,剧本也极其优质。面对这样一个项目,傅敏激动的同时也格外谨慎。

彼时,爱奇艺不仅对整部剧的整体定位提出了要求,更对剧本提出了明确的修改要求和目标:“要把类型做到极致,要把情节和人物都推到极致,以吸引核心受众”。

然而,主旋律、警匪题材如何做出新意?已经千锤百炼的硬核剧本,如何通过二度创作,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受众市场?这是制片人兼剧本总监傅敏必须考虑的。

刻意低调的缉毒警使得缉毒工作内容从未向世人揭开其神秘面纱,大家一听缉毒题材就联想到卧底,偏偏这部剧没有讲卧底。所以,傅敏考虑的是,如何用观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讲一个观众最陌生的故事。

“陈老师的剧本给了制作一片丰沃的土壤。”傅敏道。她与傅东育导演,及新进的三位编剧一起,进一步对每个人物进行了细化和深挖。包括人物的前史,人物行动的方式和内在动力等等。

在原有的戏剧结构和人物关系的基础上,集数扩容到了更适合网络播出规律的48集,同时也把每个人物加工得更加立体、更加复杂,情节推进的节奏更快、结构更紧密。

在傅敏看来,每一个人物就像根植在剧本这片丰沃土地上的树木。人物从纸上进入镜头中,就像是将这一棵棵树木往深处扎。林耀东背负的宗族使命,是他走上制毒之路的“原罪”;李维民与马云波之间的互相试探,在如今的剧情里,都用了更多笔墨去描绘。

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小警察李飞被赋予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任务。傅敏表示,在一群老谋深算的人物中间,李飞就像一把利刃。他虽然没有蔡永强的隐忍力,也没有李维民的全局观。但正是由于他的冲动和堂吉诃德式的执拗,一下子刺破了表面上似是而非的平衡。

这便有了开头观众所见夜闯塔寨的一幕,让观众更容易跟着李飞这个人物迅速入戏。李飞这一刀扎下去,便激起了后续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加快了案件进展的节奏。

此外,出于视频平台的观众大多是年轻人的考虑,傅敏表示,不能一味地靠烧脑剧情去吊观众的胃口,让观众绷着神经和剧中人物一起破案,观众需要空间,以及一些有趣的情节去调剂观剧时的感受。

比如马雯。团队是从庞杂的各版修改稿中“捡”回了马雯这个人物,再通过一页页拍摄飞页,不断地进行丰富。如今,马雯和李飞的搭档成为了剧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雯是在拍摄飞页里长大成人的。”傅敏笑称。

如何真正兼顾剧作和制作,保护剧作能够更好地从纸上的文字变成画面,完成创作真正要表达的核心?对此,傅敏表示:“要抓的是剧作的魂,而不是在拍摄过程中照本宣科,更不能随意地去修改剧本。”

从《破冰行动》播出至今的口碑和热度来看,主创团队的坚守和努力得到了回报。而网络平台和央视的双版本剪辑,也引发了观众们的讨论。

网络平台上的剪辑版本,以一个大场面开头,“强烈的冲突和丰富的信息量,就像是给了观众当头一棒,迅速地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并开始为李飞的命运担忧。”

而央视的版本则显得更娓娓道来。但对于事件的铺垫则更加充分,也有更多时间使观众熟悉每一个人物。因此,对于愿意耐心看剧情推进的观众来说,戏剧的张力会更足。“就像一把匕首一样,慢慢地往里扎,等到你感觉到疼的时候,刀子已经扎得很深了。”

然而,不管是哪个版本,这部充满力量的作品的确让观众们眼前一亮,而与剧情和人物相关的话题也屡屡登上微博热搜。

从剧情上来看,《破冰行动》并不是一部以如何破案为重点的刑侦剧,更没有惯常的卧底查案情节。而是通过一个复杂庞大的案子,着力去刻画缉毒警真实的工作状态和真实的困惑。

剧中有这么一句台词:“毒品案件是不会有人主动报案的,也因此,缉毒和刑侦不同,是一份需要长久经营和布局的工作。”因此,人心和人性,会在这一漫长而隐秘的过程中接受不断锤炼。

这些编剧通过采访得到的信息,每一个细节,编剧都保留了下来,巧妙编织进了剧情中。而傅敏和制作团队敏锐捕捉到了这一核心,在制作中让其变得更加真切动人。

她知道,这是需要给观众呈现的很重要的层面。虽然可能只是很小的细节,但是细节多了以后,一定能让观众流眼泪。“每个人都有内心脆弱的时候,而这些细节则能更让人感同身受。也只有感同身受,才有对缉毒事业更多的理解和尊敬,才真正谈的上是在‘致敬缉毒警’。”

创作型制片人:寻找制作与剧作的美好合作

《破冰行动》有一点让傅敏十分自豪:在如今观众看到的版本中,除了一些场次进行了长度调整,最终定稿剧本写到的所有场次都在成片中呈现了。“一场都没删,说明剧本中的每一场戏都是有它的作用的。”

如何做到这一点?傅敏看来正是“创作型制片人”在其中发挥了功效。

创作型制片人或者说创意制片人(Creative Producer),是在欧美影视工业体系中早已司空见惯的一个职位。和投资型制片人、线下制片人等一起,组成一整套制片人体系,各司其职,保障某个作者脑中灵光一现的创意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影视作品。

中国的影视行业近年发展飞速,从业人员,尤其制片人的职责细分还没有来得及形成。而近几年来,剧作和制作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剧作和制作可能还会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

傅敏表示,在行业越来越规范的情况下,亟需不同的制片人有不同的分工:有为项目找资金的,有跳出制作层面去为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也应有基于制作又懂剧作的制片人来平衡、协调两者的关系。

在近年的实践中,虽然已经产生了一些这样的制片人,但是对于快速发展的这个行业来说,人数远远不够。

而一直在“懂剧本”的前提下,站在剧作与制作之间的傅敏,笑称自己并不知道“创作型制片人”这个概念,是懵懵懂懂走上这条路的。因为有文学策划和剧本创作经验,在制片工作中,傅敏自然而然地更会关注剧作,“也是不自觉地,就渐渐做了剧作和制作中间的桥梁”。

多年经验告诉她,一个剧本就好比一个蓝图,进入制作阶段后,因为预算、导演、演员、周期、场景乃至天气等等因素,有时需要调整蓝图以适应实际拍摄。

而且,编剧多偏感性,创作本身也是感性的。可能写的时候挥洒尽兴,但是等到进入拍摄期,有一些戏因为拍摄条件限制,无法实现。又或者,有些即便拍出来了最终会被删去,造成人力物力的消耗。

同时,导演、演员、美术、造型、剪辑等等创作者都有感性的一面,因此,“在文字影像化的过程中,对剧本的修改有时不可避免,但边界是一定要对原稿编剧有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去发挥。”傅敏道。

另外,取舍,是每一个“创作型制片人”必须学会如何面对和处理的任务。

有时候,保护剧作最好的方式,不一定是定稿剧本一字不改。剧作中需要保护的东西,傅敏一定会去坚持,要在有限的拍摄条件下腾出空间,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大。

“如何取舍,是我一直以来的思考,也是我的工作。”傅敏这样说道。

在傅敏的描述中,“创作型制片人”有时候像是一个玩拼图的人。面对一部类型剧作,要从剧作出发,考虑把最合适的一块,放在最准确的地方。对导演的选择,对演员的选择和配合,对场景的选择,都是如此。

“让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做他最擅长的事,或者发掘他隐藏着的长处,去适配剧作内容。去保护剧作里最初就有的那些东西。”傅敏这样概括“创作型制片人”的能力。说完,她又笑,“这也是我要去锻炼的能力。而这一次《破冰行动》,则是让我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进一步。”

在她看来,《破冰行动》这部毋庸置疑的头部内容能顺利面世,是因为难得地聚齐了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

“这个戏很幸运。”傅敏道。戏内,这是一群缉毒警的一场硬仗。而在戏外,从立项、出品到制作,整个团队同样打了一场硬仗。

因此,傅敏对这一过程中的所有人,都充满了感恩之情。“感恩公安部宣传局、广东省公安厅、爱奇艺、欢乐源泉和京默影视。自然,还有维护我们岁月静好的每一位公安干警!”

【文/一树】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