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育儿 >正文

如何控制我们带娃时的愤怒情绪?

2020-11-04 23:01    

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在管教孩子过程中如果自己有愤怒情绪对孩子乱吼乱叫对于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也会学吼叫、缺乏规则意识、谨小慎微,缺乏冒险精神,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感等等。我们父母呢也会经常不受控制的对孩子发怒吼叫,但是事后冷静下来又感到内疚自责,慢慢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也会降低,产生一种无力感。

那么我们父母怎么样可以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恶性循环转变为良性循环呢?我总结了四个因素在影响我们的个人情绪。只要我们了解了影响情绪的四个因素,并找到应对的方法,就能控制住自己的的情绪了。

认知/信念

假设有一天你带着你家孩子去逛商场,当他看到一个新玩具就想要,你不想买给他。但是孩子就是不肯,赖在地板上嚎啕大哭。这个时候,你心中的信念是什么?需要注意的是,我没有问你怎么做?而是怎么想?有一类妈妈会想“一不如意就大哭,我不能再这样惯着你了。如果我妥协了,今后你会不如意就要挟我,那我还有什么权威?我得让你知道,该听谁的。”于是,这个妈妈有可能开始发怒,用很大的力气把孩子拽走,或一边走还一边骂“你这个小孩怎么这么不听话,想让我下不来台是吗?”或威胁他,我数到三,你再不起来我就走了。你自己在这里哭吧。而另外一类妈妈可能会想“小孩喜欢新玩具很正常,对他来说得不到肯定很伤心。”此时,这个妈妈可能会抱起孩子说“你真的喜欢这个玩具吗?今天不能卖很伤心吧?但今天不是买玩具的日子,等到你过生日我们再买好不好?”然后等孩子慢慢的自己从伤心之中恢复平静。

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种父母的结果同样是都没有买玩具。第一种,自己生气,伤害了孩子,事后自己还会产生内疚。第二种,虽然孩子也是因为没有买玩具而哭,但爸妈采取了延迟满足的教育方法,并且对情绪示范了正确的安抚方式。所以从当前和长期的效果来看呢,都要好很多。

那这两种父母的思维区别到底在哪里呢?第一种父母的信念是“孩子在跟我作对,我要纠正他”对孩子采取的是“俯视孩子的思维”。 说白了就是“我是你爹,你要听我的,别跟我搞事” 第二种父母的信念是“孩子的哭闹是有理由的,我需要帮助他” 采取的是“平视孩子的思维”。 他认为,孩子并没有比我们低,我没有资格去教育他,只是帮助他而已。

其实,这不就是蒙台梭利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吗!不带着作父母的优越感去看待孩子,而是平等的去面对孩子的一切需求。自己主动的去调整做父母的看法会更快的平和下来,然后做出正确的决定。

不过调整认知的方法也只能对一部分人有用。有的父母只要发现孩子的某些方面没有符合自己的心意,就像被触碰了情绪按钮一样,让自己突然爆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原因发火。这个时候,就需要思考,父母的愤怒并不是因为孩子。而是来自自己的童年经历。

童年经历

很多人在童年都受过伤,如果没有治愈,这种创伤会阻止我们以真正希望的方式来养育我们的孩子。

举例有的人在童年的时候总是受到父母的否定和忽略,当他长大以后就会变成一个极度求关注的人。如果他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拒绝了他,或不是那么重视他的要求。这个时候,他童年时候形成的情绪按钮会一下子被触发,孩子会暂时扮演他童年时候的父母。而他将会把所有的对父母的愤怒一下子都发泄在他孩子的身上。孩子呢也会因此而受伤。这就是为什么没有治愈的创伤会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原因。

心里学家劳拉说“孩子绝对有种神秘的力量,他可以告诉我们创伤的位置,让我们回想起昔日的恐惧和愤怒,而他们的诞生就是给我们疗愈的机会。”

如果你发现你是这一类型的父母,那你就需要对自己说“孩子是不会故意与我作对的,他只是表现自己的需求,而我的愤怒和焦虑来自我的自身。我需要解决我自己小时候留下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认真的回顾过去,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让自己形成了这样的愤怒按钮。

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回想过去的时候,不要去恨自己的父母,或者认为“都是因为你们,我才变成这个样子的。”因为恨不会让我们改变,让会让我们变得更糟。解脱之道,是真正的理解自己的父母。我们要知道即便父母曾经给我们带来了痛苦,但他们也只是用他们知道的最好的方法在养育我们,他们只是受到了认知水平的局限。我们不是也认为,我们在经历给孩子最好的吗?当你完全的接受童年经历的时候,会发现有时糟糕的童年经历,还给你带来了一些好处“我们既然经历过父母这样的对待给我们留下创伤,那么我们就不要再这样对待我们的孩子,让他再去经历这些”不过,改写童年经历非常的不容易,需要不断的成长和学习才能实现。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来疗愈自己。但只要你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就别放过任何一个成长的机会。

压力

有的时候我么会因为生活工作中各种压力而对孩子失去耐心,不能对他好好说话。

比如睡觉之前,孩子拿着一本故事书缠着你给他讲故事。这个时候如果你面临的工作、家务一大堆,而且白天还跟领导闹了矛盾。这个时候孩子再吵着让你讲故事,你也许就没有那么好的心情了。他再缠着你,你就要开吼了。

可是细回想一下,孩子没有错,他只是想听故事,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那我干嘛要发火呢?还不是因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处理好,要发火也不应该对他。所以,为了不把你的压力和愤怒传递到孩子身上,你可以做三个动作:停止——放下——腹式呼吸。这时你可以跟孩子说“等妈妈十分钟,我待会再做决定好不好?”记住,不是说“我待会儿给你讲”或者是“不讲”而是说“待会儿做决定” 因为你现在的压力水平已经没有办法好好说话了。所以你需要保持安静。或者,你可以先出去一会儿,找一个地方对眼前所有的事情,完全的忽略。然后开始做腹式呼吸,每次呼吸要用8到10秒来完成。用很慢的速度把肚子里的气吸饱,然后再慢慢的吐出来,做10到20次。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压力慢慢的在减小。等你从失控的状态中恢复的时候,即使你拒绝了孩子,但因为你的语气缓和很多。最终也不会伤害到你的孩子。

知识水平

最后一个,就是学习。善于学习的父母,更加懂得去应付孩子出现的各种状况。说的通俗一点的就是,孩子这些表现我都学过。每一个行为我都知道意味着什么。见过了大风大浪,也就变得淡定很多了。

总结

带孩子的时候,如果发现他的表现没有符合自己的预期,你可能要发怒的时候,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愤怒是因为我的看法造成的吗?是不是他们的行为,触碰到了我的情绪按钮?我要发怒,是因为我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所造成的吗?还是因为我太缺乏知识,需要充电了呢?”如果可以做到以上的反思,百分之八十的愤怒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你对自己的情绪开始观察和反思,也就是改变的第一步。当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有可能比这次做的更好。所以,不用去内疚,孩子是宽容的,他们会等你,直到你变成了那个更好的妈妈爸爸。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