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育儿 >正文

引导孩子思考,比给出答案更重要

2020-11-04 23:46    

一个孩子能否成才,很关键的一点是他是否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做事情不会随波逐流,不会人云亦云,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认知,寻找问题的答案。

每个孩子天生就是观察家、思考家。小时候,他们经常会问各种“为什么”,想要把自己所有的疑问都问个明明白白。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开始习惯于接受各种各样的答案,刨根问底、主动思考的能力逐渐被磨平。

我们是如何把孩子的思考力弄丢的?

孩子的好奇心没有得到充分保护

“妈妈,为什么会有太阳?”

“妈妈,蝴蝶是毛毛虫变来的吗?”

生活中,孩子们经常会问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其实这是他们好奇心的体现。可是很多时候,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好奇心的宝贵,没有及时进行反馈和引导,孩子逐渐失去了探究的兴趣。过度包办剥夺了孩子的思考权利

每一个不懂思考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愿放手”、“包办代替”的家长。正是家长这种“亲力亲为”的态度,压制了孩子的自主思考,一手造成了“懒得思考”的孩子。

当我们口口声声说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时,却又以“你还小,不懂”、“现实跟你想的不一样”这样的理由将孩子的想法拒之门外。然后以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把问题的答案丢给孩子,告诉他“你应该这样做”、“这样做才对”。孩子接受的固化结论多了,自然而然也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哈佛大学最伟大的校长之一劳伦斯.洛威曾经说过:“只有一个方法能真正训练一个人,就是让他自己去动脑子。”可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会让孩子受益一生。01 开放式提问

好未来教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睿老师认为,要解决孩子不思考的问题,不仅仅要从学习上解决,还要从习惯上解决!在李睿老师的课堂上,每次孩子做完题目给出答案,他都会问一个问题:“这科学吗?”

一开始,多数孩子都不明白这个问题的意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几乎都会“找个理由”来解释这个答案或许是科学的。这种提问不是对答案的检查,也不是要求孩子证明这个答案正确,而是让孩子学会分析一个题目的解答是否有明显矛盾,通过分析来进行反思。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李睿老师会和孩子一起,用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去分析这个答案是否靠谱。这个过程中,一些“不靠谱”的答案就会通过这样的思考排除掉。李睿老师认为,这种习惯,是对思维的启发,也是对自己的反思。02 通过激发兴趣引导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孩子主动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多问“为什么”。

以数学学科为例,当孩子在系统接触数学知识的初期,家长可以在日常的聊天和游戏中引入数学问题,或者是通过趣味性的绘本来引导孩子进行初步认知,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当孩子对数学有了好感的时候,自然就会愿意对数学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究,主动思考的习惯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养成了。

03 给孩子足够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孩子天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这会很自然地引发他们对未知的探索。

一开始,他们会通过触摸、观察等方式了解事物。渐渐地,在探索的过程中思维会不断升级,他们开始通过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也会向身边的人问问题。比如“为什么会有彩虹?”、“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在这些看似"普通的"、"非课堂式知识灌输"的生活实践中,孩子的思维逐渐发展起来。

所以,我们一定要接纳孩子稀奇古怪的想法,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样他们才能有开放的思维、愉悦的心境,才会闪烁出创造的思维之光。04 鼓励孩子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也是培养孩子自主思考的一个好方法。

比如,当遇到问题时,鼓励孩子尽情地去想各种解决方案,无论是可行的还是不可行的,父母都帮着孩子记录下来。总之,打开思路,把能想到的方法都写下来。最后再跟孩子去考虑可行性,在教会孩子思考和理解问题有不同解决方案的同时,还能教会孩子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

请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思考家。我们要从孩子小时候就注重培养坚持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鼓励他们多去尝试任何的可能性,让孩子人生路上的每一步,都是自己思考后的选择。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