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无声世界里的高考追梦记|系列报道之四 老师,我考上大学啦

2020-11-05 05:47    

“考上了?真的考上了啊,太好了!”3月21日,班主任王建军在手机里确认着来自学生的好消息,他的手握成拳头,在办公桌上狠狠地锤了一下。“太开心了,这是今年的第一个好消息,也是学生最向往的学校。”

王建军说,今年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有15名学生参加了全国11所院校的单招单考,重庆师范大学是第一个发布录取结果的学校。学生张斐然的“捷报”传回来时,其他院校考试还在继续,这样的好消息让所有人兴奋,更充满了斗劲。

“老师,我考上西安美院了”、“老师,我考上长春大学了”、“老师,我考上北京联合大学了”……3月21日以后,一个个好消息接连传来,截至目前15名聋哑考生中有12名被录取。

亦师亦友 高考联系人写的是老师

今年参加高考的15名聋哑学生,来自省内外各地,其中10人在校住宿。他们在聋校的时间平均都在10年左右,有些学生甚至一两岁起就开始在学校康复语训。他们的高考之路艰辛异常,参加高考时比普通考生年龄一般都偏大,最大的24岁,最小的20岁。

从早到晚,第二聋哑学校老师一直陪伴着学生的成长。上课时老师们要扯着嗓门不厌其烦地讲解知识点;下课要挤时间给没跟上授课的孩子“开小灶”;住宿生上晚自习时,老师坐在教室陪他们度过一个个备考夜晚;遇到假期,老师还会提着一大兜零食和凌晨就起床做好的饭带着学生去郊游。

“特殊孩子很多都比较敏感自卑,老师只能用全心全意的爱去填补这份空白。”学校团委书记杨亮说,学校的每位老师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照顾,他们对学生非常了解,陪伴学生的时间有些甚至比家长还多,师生之间亦师亦友。

在这场高考的“检阅”中,22岁的袁淋宵被4所学校录取。不过,别的学生都是给老师报喜,袁淋宵则是由班主任王建军给他转述一个个好消息。

袁淋宵是铜川人,13年前他的爸爸离世,妈妈随后改嫁,由爷爷奶奶拉扯着长大。老少三口全靠爷爷2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和袁淋宵的残疾人低保生活。“为了让我们老俩口少操点心,袁淋宵从小就很懂事,在家里抢着干活,学习上也比很多同学更用功,就希望将来能有出息,能给家里重新撑起一片天。”袁爷爷说。

考前报名时,每个考生都要在报名表中的联系人一栏写上家长电话,以便招考学校电话通知录取结果。自己先天性听力障碍没办法接听电话,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耳朵有些背,担心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接听录取电话的袁淋宵发愁了。班主任王建军了解袁淋宵家里的情况,发报名表格时就主动和袁淋宵商量,让他在联系人一栏写上了自己。

4月12日,滨州大学医学院的录取结果出来了,第一批录取名单里并没有袁淋宵。担心袁淋宵心里失落,王建军正发愁着要不要给他通知时,又接到了电话。“第一批名单虽然没有,但录取学生中有放弃名额的,我们可以第二批补录袁淋宵。”滨州大学医学院招生办老师传来一个好消息,这让王建军皱起的眉头立即舒展开了。

电话刚挂,郑州师范学院的录取结果也一起出来了,袁淋宵第一批就被录取了。两个好消息一起传来,激动的王建军赶忙给袁淋宵的爷爷拨通了电话。正陪袁淋宵参加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招考的爷爷听到消息时,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喜极而泣。

袁淋宵当时正和同学们聊考试事项,等待开考,突然被爷爷拉到身边,告诉他“考上了”。不敢相信的袁淋宵哆嗦着双手,拿出手机给王老师发去微信确认,“老师,我真的考上了吗?”

等待回复的间隙,袁淋宵打着手语告诉爷爷,他的心都快要蹦出嗓子眼了。大概过了五分钟,王老师回复了,“放心吧,考上了两所呢!”得到了确认的消息,袁淋宵长舒了一口气,心里有了底气。

“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孩子在高三报考的时候听说学习口腔医学好就业,还可以给主治医生当助手,就一门心思要上医学院。”袁爷爷说,截至目前,孩子已经被4所院校录取了,但最心仪的还是滨州大学医学院,“他就是想给家里添点力,觉得学一门技术类专业将来方便就业。”

偶尔走偏时将他们拉回正确的轨道

很多学生从小就在第二聋哑学校长大,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像父母般照顾他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也在他们偶尔走偏时及时将他们拉回正确的轨道。

聋哑考生姜柏林是浙江人,1岁多时被查出听力障碍,小时候父母在西安做点小生意,他便留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2012年时,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姜柏林爸爸就把孩子接到西安,转学到了第二聋哑学校。

姜柏林小学学习基础较差,也没有接受过太多康复训练,上初中后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在班里一直处于偏低水平。初中毕业后的那个假期,为了锻炼自己,姜柏林就帮着爸爸打理生意,有时候也出去找一些清洁类的兼职工作来做。

一个假期下来,看到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姜柏林心思有了变化。“王老师,我不想上学了。”高中开学刚几天,他就给班主任王建军比划着“说”了心里话,“成绩太难提高了,既然靠自己劳动已经可以挣钱,就没有必要再上学了。”

王建军经过细心了解,得知姜柏林就是因为学习跟不上才想要退学,心里便有了主意。那天下午,王建军先给姜柏林讲了很多往届优秀毕业生的事例,讲学长学姐们如何考上大学,如何找到工作顺利融入社会,又如何实现了更大的成就。他告诉姜柏林:“现在,你虽然可以挣点小钱,但这都是最基础最底层的工作,只有学会知识,学会一门技能,你才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听了王建军的话,姜柏林有些心动,但依然满心困惑。他回到教室后心里还是画满了问号,“道理我都懂,学习好才能考上大学,有更广阔的天地,可我就是学不会,这怎么办?”

王建军也深知姜柏林的困惑在哪里,那天谈话以后,他每次上课都要点名让姜柏林回答问题。哪个问题答不上来,课后他就把姜柏林带到办公室“开小灶”,一个学年下来,姜柏林的物理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对其他学科也增添了自信,综合成绩大有进步。

今年4月录取结果出来了,姜柏林考上了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那一刻他最想感谢的就是老师,“多亏了老师,我才有了上大学的机会,要不就和梦想擦肩而过了。我的物理成绩比较好,学习汽车维修也算是发挥长处,将来会成为一名技术型人才,而不是一名普通的维修工,这样才能不辜负老师的培养。”

“王老师,我考上了,谢谢您!”姜柏林第一时间把短信发给了班主任王建军,这一句“我考上了”也是王建军最大的欣慰。

舍不得分离 却更希望他们展翅飞翔

每当捷报传回来的时候,意味着毕业离别的脚步也近了。高三的学生参加完高考就回家了,等到录取通知书寄来,大家再返校办理最后的离校手续。孩子们双手接过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们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大学的校园,同时也迈出了第二聋哑学校。

“6月底,这些孩子们就要办理离校手续了,真的是舍不得。”体育老师李晨说,每次想起毕业班孩子离校时的场景,他的心里就五味杂陈。李晨回忆说,自己带过的那届毕业班孩子在离校时,他曾给孩子们送了一个特殊的毕业礼物。

对视频剪辑一窍不通的李晨,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在学校各处搜集孩子们的照片。上小学时六一儿童节表演的滑稽、初中运动会时操场上挥洒的汗水……他把毕业班孩子从小到大的点滴记忆搜集到一起,再跟着懂行的老师学习视频剪辑,做了一个7分钟长的短片。

没想到,他在给孩子们准备惊喜的时候,孩子们也默默地在准备着同样的惊喜。离校当天,李晨的小短片还没来得及展示,孩子们先把李晨带到了教室,黑板上投放的是一段18分钟的视频短片。

视频中的孩子们打着熟悉的手语,努力清晰地去发音,向老师说着感谢。一些孩子几度哽咽到说不出话来,就在视频中打出了一段字,“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晚自习。你说,你们看看书,我看看你们。一向不煽情的你却说出如此煽情的话。为何我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并不是我太过细腻,而是你的那份爱过于耀眼。”看完彼此为对方准备的视频,李晨落泪了。“离校那天我和孩子们哭了一路,一直从教室哭到校门口。”李晨说。

“录取通知出来时,收到每一个孩子的‘捷报’,是我们老师日夜期盼的好消息。每个老师都像‘鸟妈妈’般,希望孩子能早日展翅飞翔,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晚一点破壳,在自己的身边多待一天。”李晨说。

学校校园中间的一棵大树坑下埋着一个“时光机”,那是数学老师何艳和曾经的毕业生之间的秘密约定。2017年,何艳带着毕业班的孩子们每人写了一封信,送给十年后的自己。信上写满大家的梦想,大家把所有的信装在一个白色的塑料袋中,一起用铁锨在树下挖了一个坑,细心地埋了起来。

信埋在了树下,也埋在了心里。何艳和大家约定,“不要因为障碍而失落,相信自己,你们都是最棒的,十年后,请你们一起回到校园的老树下,让我们一起看看当初的梦想是否已经实现。”

“我就想鼓励孩子们编织一个美丽的梦想。”何艳说,看着孩子们埋下梦想时露出的纯真笑容,她好像已经看到十年后的某一天,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照射在“时光机”上,她看着长大的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大家在树荫下互道恭喜,说一声“梦想实现的样子最美”。

(西安晚报 记者 马相)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