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粽叶飘香 端午浓情

2020-11-05 09:00    

端午节大概是历史上名字最多的传统节日了,光记录在册的叫法就多达二十几个,比如我们熟悉的端阳节、五月节、龙舟节、夏节、女儿节,还有比较冷门的正阳节、浴兰节、当五汛、天中节、地腊节,以及非常接地气的解粽节、五蛋节等等。

光看这么多五花八门的名字,就知道端午节不是一个普通节日。虽然现在的端午节看起来更像是周末加一天的度假空窗期,但赛龙舟、吃粽子、沐兰汤、挂艾草菖蒲、饮雄黄酒等流传了千年的端午传统、以及本应属于端午节的文化意味,都不应该被人们遗忘。

溯源:屈原投江之前,就已经有了端午节

说起端午节的由来,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端午节的设立就是为纪念屈原”。但其实早在屈原投江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过端午的习俗了。

屈原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代百越族先民对龙的图腾崇拜,最初的龙舟竞渡活动是为图腾祭助兴,而粽子则被投入水中以祭祀龙神。同时,由于端午时节正逢夏日初至,驱邪避毒的诉求也逐渐加入进来,这也就顺应产生了悬艾草、挂香囊、沐兰汤、饮雄黄酒、食五毒饼等习俗。

在民间传说中,也有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等等说法,但其传播程度都不如纪念屈原来的广泛,所以人们更多的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加之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最后形成如今的端午文化内涵。

习俗:端午传统不能丢,辟邪纳福赛龙舟

随着中华民族的渐渐融合与历史的不断发展,加之中国各地自然人文风貌的差异,如今不同地域各有独具特色的端午习俗。

但不管有多少千差万别的区域特色习俗,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三个习俗都是全国公认的:拴五彩线、挂艾草和赛龙舟。

拴五彩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后又逐步加入了长命锁、香包等多种漂亮饰物。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孩子们要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挂艾草

小时候,长辈会告诉我们:端午挂艾是为了辟邪!实际上端午节正值夏至前后,气温升高,雨水也多,蚊虫活动开始猖獗,气温正适于细菌病毒繁殖,因此瘟疫容易流行。在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就把容易生病的阴历五月称为:毒五月!

而艾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因此民间习俗流行在门前插艾草、泡艾草浴以达到端午除邪辟秽和养生保健的目的。所以说,端午节其实是古人传下来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会洒扫庭院,挂艾枝、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赛龙舟

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因而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而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屈原逝去后,当地人民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一般都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赛龙舟也更多的变成了我国一项重要的体育活动,并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甚至形成了大规模的国际比赛。

寻味:粽子吃甜还是吃咸?

在我们有着五千年悠(饮)久(食)历(文)史(化)的文明古国,每逢节庆自然也离不开美食。对于国人来说,在端午的餐桌上,有了粽子才有了端午特殊的韵味。一片若叶,一段细线,包裹的不只是晶莹剔透的糯米,更是一种传承已久的情怀。

每年五月到六月,几乎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也非常多。南方人喜欢吃热乎乎的咸粽子,里面放上猪肉,或者红豆大枣等馅料,蒸熟了之后热气腾腾就开始吃。而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更喜欢吃凉了的甜粽子,粽子里面不放馅,就白白的糯米,蘸着蜂蜜或白糖吃,就像饭后甜食一般,咬一口清甜不沾牙,满满好滋味。

祝福:到底是快乐还是安康?

近几年,网络上关于应该说“端午节快乐”还是“端午节安康”的讨论愈演愈烈。实际上,从不同的角度来讲,“快乐”和“安康”都是正确的。

准确的说,端午起源于图腾祭祀活动,也是纪念屈原、曹娥、伍子胥等人的日子,同时还是辟邪驱毒的日子,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道“安康”是对的。

但是,端午节也有划龙舟、吃粽子等开心的习俗,同时还是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日,并没有必要带着沉重的心情和压抑的氛围去过节,所以,互送一句祝福,道一声“端午节快乐”,也没有不妥。

来源:国网黑龙江电力

标签:粽叶 端午 飘香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