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探究竟中国古人到底有多爱吃生鱼片

2020-11-05 10:48    

生鱼片可不是只是我们现代人的美食,它在古人眼中也是一道极致的美味呢!古人把生吃的鱼片或者牛羊肉片叫作“脍”。在先秦时期,“脍”一般和代表烤肉或者烤肝的“炙”在筵席上摆在一起。在《礼记》里面就这样说道:“凡进食制之礼...脍炙处外,蘸酱处内。”古人把“脍鲤鱼”当作一道至极的美味,《诗经·小雅》里有句话就提到了这道美食,即“饮御诸友,炰鳖脍鲤。”炰鳖指的是蒸熟的甲鱼,而“脍鲤”就是生的鲤鱼片了。

根据《礼记》和汉代的郑玄的注解可以了解到,“脍鲤”就是“片鲤鱼”,越细越好。思想家孔子就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礼记》里面还记载了当时的古人吃“脍”时所蘸的调料,即“凡脍,春用葱,秋用芥。”这说明两千八百年前的古人吃生鱼片,跟今天我们吃生鱼片是差不多的,蘸的也是芥末酱。而在古代时,古人吃生鱼片的鱼首选的就是鲤鱼,因为鲤鱼肉含有谷氨酸、甘氨酸等大量的鲜味物质,所以“脍鲤”成为了古人餐桌上常见的一道美食。

但是随着中原版图的扩大,更多的鱼成为了做刺身的选择。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是吴中的鲈鱼了。《搜神记》中说曹操就曾亲自点名要吃松江的“鲈鱼脍”。而西晋在洛阳为官的苏州人张翰,就留下了辞官的著名典故呢,说他“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这种对“鲈鱼脍”的爱好持续长久,在隋朝时期,朝廷宫廷冷菜中就有一道吴郡进贡的松江鲈鱼干脍,这道菜传说就被隋炀帝夸赞为是“金岌玉脍,东南之佳味也。”“玉脍”就是指肉白如玉的鲈鱼丝,“金齑”就是色黄如金的酸菜丝,也有人说是橙子捣烂而制成的果酱,这是唐代人吃生鱼片时喜爱的酱料。唐朝诗人王昌龄在其诗歌里面就有提到这个橙子果酱,即“青鱼雪落脍橙齑。”

在隋炀帝的宫廷冷菜中,还出现过一道名叫“香菜鮸鱼脍”的美食,鮸鱼是一种海鱼,这道美味的佳肴制作的时候是边切边晒,晒得鮸鱼极干后就把它们封存五六十天,在要吃的时候再用开水发开,就跟新切时的鮸鱼片一样。而各种鱼做刺身也是有优劣之分的,唐代就有一本书,叫做《膳夫经手录》,里面说道,“脍,莫先于鲫鱼,鳊、鲂、鲷、鲈次之。”唐代估计是全民最热爱生鱼片的朝代,至今都留存了许多关于“脍”的诗文和故事。文人最爱说的是斫脍的刀工,比如诗人杜甫说的,“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还有故事说有人鱼片斫得极其细致,竟化为蝴蝶翩翩飞舞而去!在当时,甚至还出现了专门讲授做鱼脍的《砍脍书》,书里面给每一种刀法都齐了名字,比如:大晃白、小晃白,舞梨花、柳叶缕、千丈线等等。

生鱼片到了宋元时期,仍然还有市场。但是总的来说,吃生鱼片的人越来越少了,以至于有些菜虽然也叫做“脍”,但是多了道热水涮熟的流程工序,这一方面是因为宋元以后,很具特色的炒菜和其他的制菜做法逐渐成形,而在另一方面则是在于,古人所吃的生鱼片,除了前面所说的鮸鱼外,几乎都来自于淡水,这使得生鱼片容易滋长肝吸虫之类的寄生虫,而吃鱼生时所用的酱料,根本就不足以杀死它们。古人也零星地描述过吃淡水鱼会生虫,但是并没有系统的研究,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三国志》里面的华佗治过的陈登,陈登服药过后,“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不过,后来陈登又忍不住吃鱼生,终于因此而死了。华佗对生鱼片的认识是很正确的,但是唐代的《酉阳杂俎》里说吃了没有腮的鲤鱼做成的生鱼片后会得病,这就不科学了。而到了《本草纲目》里,虽然明确地警告说:“鱼脍肉生,损人犹甚至。”但是也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这道古代美味,最终也是渐渐退场了。

小伙伴们看完古人对生鱼片的热爱之情后,对吃生鱼片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喔。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