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两院今年新增162名院士 34名系外籍人士

2018-04-14 00:49    

中国网新闻11月28日讯(记者 胡永平)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相继公布2017年增选院士人名单,今年新增162名。其中,新增“两院”院士中34名为外籍人士,为历年之最。

2017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6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了6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8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截至目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增至6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现在中国工程院有882名院士。

新增中科院院士60岁(含)以下占九成

据中科院官网消息,这次院士增选工作是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后进行的第二次增选。增选工作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启动,经过推荐、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以及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等程序,2017年共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1人。

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地学部10人,信息技术科学部6人,技术科学部12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4.1岁,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91.8%。新当选院士中有3名女性。

根据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方案关于适当增加外籍院士名额的要求,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将外籍院士正式候选人名额从2015年的14名提高到20名。最终经全体院士投票选举,2017年共产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6人。

其中,安德烈·盖姆(Andre K. Geim)和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James Fraser Stoddart)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新当选外籍院士来自8个国家(1人为双重国籍),其中美国9人,英国2人,俄罗斯、瑞典、波兰、日本、荷兰、乌兹别克斯坦各1人,波兰、荷兰、乌兹别克斯坦3国首次有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科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坚持外籍院士标准的前提下,今年重点关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候选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国别分布更趋合理。

多位基层一线工程科技专家入选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消息,中国工程院公布的新当选的67名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就有49人,很多优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专家当选。多位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新疆、甘肃等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专家当选。

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工作于年初正式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选人。6月4-10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会议,选举产生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205位。10月30日-11月3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会议,经各学部选举和全院全体院士大会终选等程序,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

新当选的67名工程院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女性4人,占6%。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60岁(含)以下的57人,占85%;61岁至70岁(含)的10人,占15%,更多优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专家当选。新当选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研究院所18人,占26.9%;企业及医院18人,占26.9%。

同时,本次增选共有18位外籍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微软前董事长比尔•盖茨的当选,显得尤为引人瞩目。

军队系统有7人入选今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近年来,由军队系统入选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呈现增长趋势。

2011年,空军装备研究院陈志杰少将、总参谋部吕跃广少将等5人入选;2013年,空军装备研究院费爱国少将、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何友少将等4人入选;2015年,总参谋部任辉启少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廖湘科少将等6人入选。

今年军队系统有7人入选,分布于我国军事科学各大前沿领域,有的托举大国长剑、有的让国之重器隐形、有的研究颠覆性技术……

分别为:

冯煜芳,1963年生,浙江余姚人。1987年7月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任火箭军装备研究院第二研究所所长。2006年7月晋升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他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及军队重点科研任务,自主创新完成了多种新型武器系统的发展研究,是托举大国长剑的英雄。

何琳,1957年生,现为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振动与噪声研究所所长。

资料显示,自2005年以来,何琳组织研制出我国第一代舰船噪声监测系统,开展了主被动混合隔振技术研究工作,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其科研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他还指导了近30位研究生和博士后,是让中国舰艇“销声匿迹”的国宝级专家。

王振国,1960年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超声速飞行器科技工程副总师,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工程等多项重大攻关项目,在超燃冲压发动机及其地面试验、飞行试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实现了技术水平的跨越。

刘永坚,1962年生。现任空军装备研究院雷达与电子对抗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大校军衔。空军最尖端技术——雷达技术方面的权威,历任空军装备研究院雷达与电子对抗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总副工程师、副所长,空军司令部某部副部长,还是国家军用雷达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泽金,1963年生,山东无棣县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光学专业。现任国防科技大学科研部部长。当代军事颠覆性技术——激光领域的权威专家,国防科技大学新体系结构固态激光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曾获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次,专利多达13项。

王沙飞,1964年生,战略支援部队某研究所。公开资料显示,他从事军队信号处理技术等专业。信号处理技术分为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其专业技术与雷达相关,处于军事科学研究前沿领域。

李兆申,1956年生,河北邢台人,来自海军军医大学。全军消化内科专科中心主任、全军消化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是世界消化医学科技前沿的权威。

有关专家评论,越来越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从军队系统走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军事科学及相关领域研究已处在前沿地位。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