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武器 >正文

仅仅在轨39天的一颗中国卫星意味着什么?

2018-04-14 04:25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军一直对垄断着军用卫星制造技术,然而,在1988年9月,“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发射开启了我国卫星获取地面数据的新时代。虽然“风云一号”的发射颇有一点试验的意味,且在轨运行也只有39天,但就是这短短的一个多月,为我国打破了美国垄断多时的卫星技术,带回来了一套完整的数字气象图。

我国发射的这颗“风云一号”卫星采用了当时比较保险的外观设计,为了避免卫星与遥感设备之间的干扰影响数字气象信息,这颗卫星特地采用底边与顶面面积大,四周面积相等的设计。为了保持“风云一号”卫星运行的动力问题,我国设计师还特地在卫星侧面安装了三块太阳能接收面板提升太阳能充电的效率,以保证“风云一号”在运行过程中的电能充足。

在动力方面得到了解决,“风云一号”就能更加高效的完成探测任务。其自身携带了两台超高分辨率的观测设备以备不时之需,以免有一台观测设备发生意外,卫星不至于陷入瘫痪的境地。我国设计师充分考虑了卫星运行时可能发生的任何意外,虽然卫星仅仅运行了39天,但在这39天之中,还是要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

虽然“风云一号”在轨时间并不长,但是中国气象研究局凭借这颗卫星还是收获不浅。遥感卫星的一大评判标准就是其卫星成像图的分辨率,不管在什么恶劣的环境下,卫星到达900千米的高度时,还能顺利对地传回重要气象数据。在当时的性能指标下,“风云一号”已经做得很不错了,这个成绩在国际上也是名列前茅的。

“风云一号”在轨的这39天,对于我国气象观测领域是一个巨大的跨越,足以够与美国的三代卫星匹敌。“风云一号”不仅能够预测地面的气象情况,还给我国农作物估产、渔业等领域做出不小的贡献。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