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影 >正文

十月有26部炮灰片,十一月还有23部在路上,但80%一点都不冤

2018-04-14 04:50    

文 | 罗伯特

一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就整整十月十一月两个月就有49部炮灰电影!

炮灰片数量逐步增加,今年成为了重灾阵地,预计成为历年最高。80%的电影炮灰得一点都不冤。但不禁让人发问,为什么会有大批炮灰片前仆后继要上院线?客观限制下炮灰片又该如何自救?小编通过对炮灰电影深入研究,为炮灰片自救找到良方。

(点击查看大图)

80%炮灰片有这些题材特征,一点都不冤

1、恐怖片

恐怖片已经成为了炮灰标配,众所周知,恐怖片风险低,所以成为大多数刚入门的小公司或者导演拿来试水的首选。恐怖类型片是刚需,有着自己的固定的小部分受众,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劣质恐怖片踩雷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从上映的恐怖片来看,同质化类型严重,片名几乎都逃离不开固有的几个名词,例如“笔仙”“恐怖”“诡影”“夜半”“惊魂”“怨灵”,批量生产,观众都已经傻傻分不清楚。国产劣质恐怖片已经成为了每周电影院的标配套餐,但是事实上,观众人数少之又少,票房基本上也都维持在固定体量。

例如十月上映的《怨灵2》,《恐怖电影院2》,和11月将上映的《笔仙咒怨》这类已经散发着炮灰气质的片名已经让人退避三舍,观众对劣质国产恐怖片的容忍度近乎没有了。

2、传统剧情片

绝大多数的炮灰电影都是定位模糊的传统剧情片!“套路化”故事,平庸的剧情画面,年轻观众早就不吃这一套了。电影观众年轻化要求成熟的类型化电影,在故事与大家所认知的那些“传统剧情片”的电影类型已经过时了,年轻主流观众已经抛弃了这些类型。这样类型的电影从剧本环节就散发着腐朽的气味。这样的电影与市场已经出现了脱节,成为了亏损的高危类型。

十月的剧情片有部遗珠《我的妈呀》,演员演技感人,豆瓣评分7.5,说明质量也不错,但是观众并没有为此买单,市场决定了这类影片的体量。

3、有卡司却远低于预期的影片

还有一种炮灰片更让人心疼,那就是有卡司但是却远低于预期的剧情片。

明星撑不起票房,内容又不够过硬,这种本不在炮灰系列的电影沦为背景板,完全是因为依靠明星流量而忽略内容,如今这样的影片已经不能在继续糊弄观众了。有着明星加持,但是不注重内容创作,明星也不能挽救颓势。中国电影市场需要多元化的影片,不同体量不同题材都有市场,但是要想赢得市场,最终还是要回归内容。

例如十月上映的《六年,六天》,汇集一票观众都叫得出名字的明星,但终究因其带有宣传说教因素的题材,和并不亮眼的剧情,只能沦为炮灰了。

为何大批炮灰前赴后继上院线

我们不禁思考这些大批炮灰片来源何处?明知是亏钱,为什么还倔强的将他们推上了院线?或者说,是谁在壮大烂片事业?为什么?总结出五点炮灰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想的“壮烈”原因。

1、影视新人练手

前几年影视行业的红火吸引来了一大批外来者,资本驱动加政策支撑,非专业性的影视公司纷纷成立。公司成立了,总要有作品出来,没有经验也不懂市场的一批人就这样仓促上马。

新的影视公司在人才,技术各个方面都是欠缺的,新人导演、演员等创作人员的不成熟,影视公司对市场判断的失误,出来的作品质量也就难以保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沦为炮灰片在所难免。新入行的影视新人练手作品,这些人在背后默默的壮大着国产炮灰电影事业,炮灰片数量居高不下。

2、发行公司方便卖版权

炮灰片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发行公司买断,不管不顾影片质量,宁愿亏钱也要上院线。上过院线的影片在卖版权的时候有很多的优势,发行公司为了能够获得最大利益,导致有很多根本不适合院线的影片上院线,炮灰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3、为投资方打响知名度

还有很多影片是本身质量不佳,但是为了给投资方一个交代,上过院线的作品听起来比网络院线高端很多,名声与面子上都好。这种情况下,打响知名度与资本交代成为了第一诉求,影片的质量不在重要,这样的影片势必会沦为炮灰。

4、资本裹挟

还有一种炮灰片是受对赌或者保底所致。对赌压力下,作品质量难以保证,迎合市场的反应非常明显,靠明星,IP等市场元素刺激观众消费,但是多出“烂片”。在这个观众越来越精明的时代,这样的烂片观众已经不再买账,无可避免的走向炮灰片之路。

5、不懂市场,盲目投资

还有一批炮灰片是最可惜的,可能成本不低,团队也没有问题,但是由于投资方对市场的错误判断,导致票房远不如预期,亏损严重。

原创内容,转载请附上版权信息及作者署名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