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体育 >综合体育 >田径 >正文

实战策略 | 如何备战一场马拉松?

2020-11-09 06:24    

对于严肃跑者,认认真真地准备一场马拉松就有如应试一场大考,训练、恢复、营养、装备、赛前模拟、比赛策略等等都会从4-6个月甚至更早就开始准备。以下是有着30年跑龄的台湾知名跑者黄崇华的心得,想在秋冬年底挑战全马的跑者,看完这篇,从现在开始就着手准备吧!

训练周期的安排

训练周期大致分为3个阶段:

A. 基础期(赛前12周)

赛前半年到12周这个阶段,如果以年底马拉松赛事为目标,也就是7-8月以前的夏季。这时只要做一件事:提升一次性户外运动时间。这里的运动不一定非得是跑步,也可以爬山、骑行等任何有氧运动,例如原本只能骑行40分钟,可以渐进延长为1小时。

B. 关键期(赛前4-8周)

这是训练最重要的阶段,建议训练最好以周为单位、不以月为单位,好处是周的期间较短,不容易让人有偷懒念头,以为上半个月少跑的用下半月补回来就好。另外要注意的是,跑步训练不应有跑量的误解,许多跑者训练都以跑量为目标,其实应以运动时间取代跑量。

在此期间,黄崇华建议至少在赛前6-8周甚至更早以前,可以报名参加一场“赛前赛”,目的是以比赛观察自我状态,进而调整训练内容和训练量。

c. 调整期(赛前4周)

每个人的调整期不同,准备期如果比较长,调整期就要拉长。如果是跑2天休1的跑者,这样的运动频率可维持到赛前都没有问题。要注意的是,调整期训练与恢复时间应避免过度疲劳(自我检查疲劳指数方法请见以下)。此外,大约在赛前2周,可安排一次性运动达到全马目标完赛时间的三分之二时间,例如全马目标是5小时,那可运动约3小时半;换算成距离,可练习约28-32公里,练习期间不一定要全程跑步,可跑步+骑行。

如何自我检查是否疲劳?

一个最简易的自我测量疲劳指数方法,是运用最低强度活动(站立)测量与安静心率的差异。

Step1:早上起床、或安静休息一段时间后坐或躺着,测1分钟心跳次数(即安静心率),或可测30秒钟x2。

Step2﹕接着马上站立起身,测1分钟心跳次数,或可测30秒钟x2。

Step3﹕将Step2数据减去Step1数据,若两者差距在10次以下为正常值,10次以上代表过度疲劳,差距越高则越疲劳,这时必须增加休息时间。

速度训练建议

黄崇华指出,全马完成时间未到3小时30分,根本不用做速度训练!全马5-6小时完赛的跑者,只需要做相对速度练习即可,例如:法特莱克跑,用马拉松配速跑5公里,再跑比这个配速更快的1-2公里;另一种方式是在操场上,快跑1圈、慢跑1圈,或视体力调整成快跑2圈、慢跑1圈,这样即可提高锻炼效果、达到心肺刺激。

黄崇华强调,间歇训练需要200-400米短距离冲刺,一般只求完赛跑者其实不需要这样的训练。而马拉松最佳的训练品质是配速跑,也就是用马拉松配速练跑,可将配速跑占到训练的7-8成。

特别声明:本文为自媒体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东方体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